绚丽甘肃的歌曲大写意
位于祖国大西北腹心地带的甘肃,由于经济的长期滞后,让人们往往忽略了对于她异常丰厚的人文资源的知晓。此次,由中国音乐家协会与中共甘肃省委宣传部主办的“西风烈·绚丽甘肃”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一批优秀歌曲作品的涌现,给人们带来了一种似乎是意料之外的惊喜。透过这些作品所展示出来的几个熠熠闪光的亮点,为人们对于这片土地的认识,揭开了神秘面纱的一角。
之一:本土作者以群体性态势强势出现
本来,在每一个地域或城市的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本土作者的参与其中是自然而然、合乎常理之事,但是,就近些年来持续进行的、难计其数的全国性的歌曲征集评选活动中,像甘肃这样本土作者以如此令人震撼的雄壮阵容强势介入并斩获甚丰的现象,却是相当罕见、甚至是独一无二的。请看事实:
参与此次征歌的作者大致分为本省作者,其他省、市作者和受邀赴甘肃采风的委托创作的作者三个部分。但以最终获奖的30首歌曲作者的构成比例来看,在曲作者共31人、次(含合作者1人)中,本省作者多达13人、次,比例将近44%;而在歌词作者的30人、次中,本省作者竟有21人、次之多,比例达到70%。应当说,这是个令人难以置信的结果,至少是在近些年来中国音协主办的同类全国性歌曲征集评选中,恐怕难以寻找到相同甚至相似的实例。
我想,如此之高的获奖率的出现,并非无源之水,更非人为使之,而是有其产生的内在深层必然因素。
大凡关注艺术创作的人们都不可能不注意到,在共和国诞生后的大西北,甘肃的文艺创作一直有着骄人的业绩。以话剧《滚滚的白龙江》、《康布尔草原上》、《远方青年》,歌剧《月亮湾》、《向阳川》,电影《红河激浪》,舞剧《丝路花雨》、《大漠敦煌》等为代表的这些名播四海的佳作,十分有力地彰显着该省艺术创作的雄厚实力。就歌曲而言,近二十年来,在邵永强的《牧笛》(尚德义曲)、《大漠之夜》(尚德义曲)、《走进敦煌》(杜滨曲)等作品相继走向全国之后,以由部队业余作者步入兰州军区战斗文工团从事专业创作的刘顶柱以及王彬、杨玉鹏等为代表的青年词作者,均在全国词坛的各种创作活动中频频展露才智,使得甘肃的歌词队伍呈现出一派群体性涌现的喜人态势。其中仅在2012年由中国音协与东莞市人民政府举办的“首届全国打工歌曲”评选中,杨玉鹏的《土豆花儿开》(韩刚曲)与王彬的《人在他乡》(大平曲),就分别摘取了金奖与银奖,如此惊艳的业绩,不能不令人刮目相视。而此次征歌中,我们又欣喜地看到了苏玮、张雁林等相对陌生的作者,他们用自己不俗的作品,证明着自己同样是这支队伍里的中坚分子。
相对于歌词作者,由于歌曲囿于其传播渠道的特殊与地域的局限等原因,此次的一批曲作者除了任职于省音协的左霞之外,更多的名字对于我们则相对比较陌生。但是,一首又一首因在艺术上具有强烈征服力而获奖的作品,让我们可以说是零距离地走近了他们、认识了他们:苏玮、朱耀东、陈雄、周丽娟、陈世祥、张雁林、丛密雨、毕英爽、郭琳、封奎海等等。显然,这是一支阵容更加雄壮的音乐创作生力军,实在值得我们予以充分关注。尤其应当指出的是,这批作者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正在就读于西北民族大学音乐学院的研究生,他们得益于赛音教授的指点,在创作上齐放异彩。正是这支真正意义上的非职业曲作者支撑起了这次获奖作品的几乎半壁江山,委实令人叹喟。
当然,歌曲征集的最终目的在于能够发现佳品力作,但从来出作品与出人才都是互为一体的——当一批佳作与一批本土作者同时问世时,那恐怕会是征歌活动最为完美的结局了。
之二:真情付出与多元汲取酿造出的音乐佳酿
位于古丝绸之路腹心地带的甘肃?熏有着多民族聚居的陇东高原、陇南山水、河西走廊、祁连雪山、甘南草原、腾格里沙漠,而黄土文化、巴蜀文化、农耕文化、草原文化、西域文化等等,都在这片土地上长久融合,成为了儿女们世世代代引以为自豪的精神家园。像信天游、秦腔、陇剧、回族花儿以及藏族、裕固族、东乡族民歌等等所具有的丰富多彩、个性鲜绽放的音乐宝藏,对于长期同这片土地朝夕相处、甘苦与共的作者们来说,当然是一种具有得天独厚营养的乳汁和极为丰富的矿藏,可以任凭他们捧出自己骨肉亲情般的爱恋,尽情吮吸、尽情采撷,并以各自的匠心创造出风格各异的艺术作品来。也许这也正是此次征歌能够凸显本土作者(尤其是词作者)优势的根本原因所在。
正是基于此我们看到,在杨玉鹏的《我的甘肃老家》里,那种同这片生养自己故土休戚与共、须臾难离的的一汪深情,通过切切私语、娓娓动人的倾诉,被表达得那么感人肺腑,字里行间无处不涌动着一腔儿子对于慈母的赤诚情怀,热切而真挚,楚楚而动人。我们没有理由怀疑,给如此充溢着真情的歌词辅之以印青质地厚朴但却情感丰沛、大气酣畅的音乐旋律,能不叩动千万听众的心扉么!
同样是带着满腔深情在讴歌敦煌,刘顶柱与周丽娟的新作《敦煌寻梦》同早先邵永强与杜滨合作的《走进敦煌》则显示出了完全不同的风格特征:后者的现实性笔触已经被前者富有现代意识的浪漫气质所取代,那诗一般瑰奇灵异的语言与超越地域界限的流行音乐语言的严密契合,编织出了一种如梦似幻的意境与想象世界,将人们带进了对于这座人类东方艺术宝库的无限向往中,甚至容易让人想起《阿姐鼓》来。
苏玮的《月牙泉》,实在令人有些喜出望外——那并不前卫的歌词语言却在“泉是天上月,印在沙心间,月是地上泉,点亮沙的眼”的纤细巧妙构思中,倾诉着一种“泉涌月明共缠绵”的依依恋情,与富有西域音乐风格特征的音乐旋律相融合,显得委婉细腻,精巧新颖,成为一种耐人品味的珍品。而她的另一首与李勇合作的《雅丹》仍然以秀丽、灵趣却极易上口取胜。而应当特别指出的是,作为一向是歌手的苏玮,近年来兼及创作,并且在一个创作团队的鼎力协助下,新近推出了一套个人演唱专辑《敦煌》,其中的作品可以说是众妙毕集,各抒灵趣,色彩斑斓,愉悦心境,而她的这两首作品则尽在其中。我以为,这也许正是一位女性歌手在实现向音乐人转化过程中所具有的独特优势的必然体现,让人惊喜不已。
- 上一篇:萨义德与西方遥望东方的音乐文化视角
- 下一篇:论跨文化音乐对话之必要性与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