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文化 > > 详细内容

浅谈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及创新能力


  科学探究离不开科学方法的支撑,实验作为一种基本的科学方法,对培养科学探究能力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各种物理规律的探究、各种假设和理论的论证,都离不开物理实验。实验是物理学习研究中最重要、最基础的方法之一,是我们探究物理奥秘的铺路石。

 一、物理实验能力的构成要素物理实验能力,是运用物理实验手段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一种由多种能力要素构成的综合性能力。

 1.知识要素:即物理工作者在长期的科学研究活动中所积累的实验方法、实验操作和实验安全等方面的经验。实验知识要素的学习,可通过资料查阅、老师讲解,再配合同学的动手操作,去慢慢体验、理解和记忆。

 2.技能要素:即同学们在老师的指导下,通过不断地操作训练而形成的基本动手能力,如常见实验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等。物理实验过程中,实验技能的规范与否直接决定着整个实验的成败。如在天秤的使用中,如果把物体和砝码的位置放反了会影响到称量数据的准确性。

 3.心智要素:即能根据特定的实验方案,恰当的选择物理实验器材,独立地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准确的记录实验现象,对所获得的实验事实、数据、资料进行加工、处理,得出正确的结论,并规范撰写实验报告的能力。

 4.思想品质要素:即同学们在主动参与实验探究时,应具备的情感、个性和价值取向。主要包括:辩证唯物的科学思想,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创新的科学精神;热爱劳动、爱护公物;以及节约、安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等。

 二、培养物理实验能力的方法训练矫正,提高实验操作技能。与“知识学习”;不同,实验操作技能必须通过练习来完成,但练习不是简单的机械重复,而是在知识学习的基础上,有目的、有步骤地在老师的指导下积极进行的学习活动。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要善于通过老师和其他同学的评价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判断操作技能的正误,并及时矫正。否则,一旦养成错误操作习惯就很难再矫正。如“用量筒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实验中,如果一开始不注意反馈矫正,就很容易养成“俯视液面”;的错误习惯。

 三、转变教学观念,提高审美意识农村教学条件的限制和教师水平的差异,使农村的美术教育参差不齐,美术教师的个人意识也有差异,我们的美术课并不是把学生培养成画家、美术家,也不是为了应付一节课或者认为是简单的哄孩子玩。学生眼中的世界,描绘的水平绝对不可能和成年人一样,因为他们所表现的视觉形象多半是直觉与想象的综合,只有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积累,技巧的提高,才能渐渐使其变为直觉与理解的再现,才有可能变为主动的再创作。

 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帮助学生陶冶情操,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提高审美意识。因此在课堂教学中,也不能以太高的准则来评价学生,而是看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了学生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新颖的表现。要多给予肯定的表扬,少有居高临下的指责。观念的转变是教学的指导思想,首先教师不能有副科意识,美术是不重要的课程等意识。其次美术联系其他各学科,渗透各学科,体现在生活的衣食住行中,教师要转变观念,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审美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美术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知识和意识,才能达到美育的目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