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文化 > > 详细内容

浅析中学美术的多样化教学


  多样化教学兴趣审美教育美术课是中学全面发展素质教育所设置的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主线是审美教育,核心是学生的智力和才能培养。审美教育不是专指艺术技巧的教育,而是按照美的规律施行的一切教育。

 中学美术课堂教学方法具有它的整体性和特殊性,其任务不是受教育者的短期行为和局部把握,而是注重在对受教育者的心灵从无社会特征的人塑造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个体品质高尚的世纪新人。如何使学生掌握美的规律,并具有感受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这一中心任务呢?笔者认为,要开设、开展好美术课程和各种课外活动,更要加强对美术课堂教学方法的研究,通过美术课堂多样化的教学,克服以往美术教育中诸多弊端,确立新理念,探索新方法。

 一、兴趣多样化、教学内容多样化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和从事某项活动的意识倾向。它表现为人们对某件事物、某项活动的选择性态度和积极的情绪反应。美术具有众多的学科分类,国画、剪纸、素描、油画等都在美术课本上屡见不鲜。学生群体的多样性导致他们的兴趣爱好并非千篇一律,教育工作者应根据学生爱好的多样性来筛选,分类激发学生审美兴趣。如某些学生对漫画感兴趣,某些学生痴迷于国画作品,某些学生又对油画、雕塑等作品爱不释手。于是短短的一堂美术课便可以穿插美术的各个门类。全方位、多层次的立体教学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欣赏能力、动手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教学方式多样化《美术课程标准》指出:“美术教育应从单纯重视传授知识转向重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又重视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养成……”;单一模式的传统应试教育也逐渐被多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素质教育所代替。因此在审美教育过程中创造式教学、情感式教学、欣赏式教学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多管齐下,形成了美术教育独特的特征。教师应把教学过程作为向学生倾注爱的主渠道,让学生在情意浓浓的教学过程中去看、去感受、去创造。

 培养学生的良好情感是非常重要的。生动的教学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情绪体验,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情感的情境性特点启示我们:在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新颖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沐浴在优美的情境里,激发和深化情感。由此看来,多样化的教学不仅应该存在中学教学过程中,更应贯穿于整个教育过程。它不仅与教师的教学过程相辅相成,更促使美术教学向着多元化、现代化的方向发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