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文化 > > 详细内容

美育的现实历程美术教育的一点感受


  曾在央视看过我国高端访问,专访卢浮宫馆长亨利·卢雷卡特,这个馆长的话对我触动很大。他说他是在卢浮宫跑出跑进玩大的,卢浮宫的门票不但不贵,而且针对不同的人群有很大优惠政策,十八岁以下的未成年人、美术专业学生、失业人员、残疾人士及陪伴者均可享受免票待遇。他们的幼儿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油画、雕塑。上小学、中学后,再次在老师的带领下观看、欣赏这些顶级的艺术作品。

 这些作品一定会在他们的心灵深处珍藏,洗涤、净化他们,使他们举手投足间都是坦荡和优雅,他们增长了知识增长了见识,提高了艺术修养。亨利·卢雷卡特馆长说:“这些孩子听懂了下次要带着父母来,要把自己学的知识再讲给父母听,要让没文化的父母受一次艺术熏陶和教育。”;很羡慕他们对艺术教育的重视和教育的方式。在我从事艺术教育工作的二十几年中,对艺术教育的种种现象,感想颇多。前些年提倡素质教育,事实上应试教育更多占据了艺术教育的空间,“没有艺术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接受艺术教育的人是不完整的人”;,“只有艺术修养在社会上升值,才会全方位地提高人们的精神素质,协调人际关系,重塑健全、自由的人格形象,从而在根本上提升一个社会的内在品格”;。但这些年艺术教育者真是一个比较尴尬的角色。开艺术欣赏课历来是可有可无的。人们常说学美术的学习不好,没文化。这句话真是把搞艺术的那份高雅与美梦击得粉碎。搞艺术我一直认为是件很浪漫的事,可以和古人一样,“望秋云,神飞扬,临春风,思浩荡……效异《山海》,绿林扬风,白水激涧”;,可以直面自然挥毫抒情。可以读万卷书,成为“澄怀味像”;的君子。

 也如孔子的弟子曾皙说的:“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但到了学校,真正走上课堂的的那一刻,我才发现,美术教师其实是被中学学科划分为“第三世界”;。所有在心中遐想已久的浪漫、崇高、完美,甚至诗意的种种片段,如水气在沙漠的烈日下迅速蒸发。这么多年别人不知道,学艺术的人不会不知,艺术在一个人健康全面的发展中起着多么重要的作用。这都是实实在在的。一个搞艺术的人,对事物的感受是真切的,也是发自内心的。只有在讲授中,心灵又被古今中外大师的精神感染着、激励着,也常动情把自己的感受和激情抒发在课堂上,也始终坚信艺术之路艰辛,由于热爱却能走下去。古罗马爱比克泰德在《沉思录》里说:“虽然分配给我们什么角色我们无法控制,但尽力扮演好赋予我们的角色,且不要对此有所抱怨,这是我们的责任。无论处于什么位置、什么环境,都尽可能把戏演得尽善尽美。如果注定你是个读者,那就好好阅读吧,如果你注定是个作家,那就好好写作吧。”;

 那么已经注定你是一名美术教师,那就好好教好美术吧。静下来思考,不能由于不被重视就放弃自己的热爱和追求,山谷中的幽兰不因为没有人看见它的美丽而不开放。有时想,是不是自己选错了职业,又选错了专业呢?但热爱艺术的情感是无法克制的,它带给人一种触及心灵的更加深刻的东西,每每使人无法割舍。心灵也被古今中外优秀的大师们洗涤着,影响着,也学会从其他角度去看问题。西方本质主义教育家艾斯纳和格内尔认为,美术是人类文化和实践极其特殊的一面,人类美术的能力不是自然发展的结果,而是教育的结果”;。从他的观点出发,去了解这些学习差的却选择了学艺术的学生。了解学生,懂他们的心声,这个过程是漫长而痛苦的。但当时的痛苦今天回味起来却是甜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