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教育 > > 详细内容

面向就业导向全面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研究


  教育部在2014年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为促进经济提质增效升级提供人才支撑》中指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积极发展继续教育”。[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就业创业教育和就业指导服务。创立高校与科研院所、行业、用人单位联合培养人才的新机制。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为了使毕业生能尽可能快地适应工作岗位的需求,高职院校都相应地出台了一系列实践教学的管理办法,加强了实践教学的质量监控。

  在高职的培养方案中,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是相辅相成,又各具特点的两种教学形式。其中实践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将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加深理解并巩固,逐渐培养学生在实践应用中具备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作能力,同时培养学生具备严谨、细心的工作态度,积累工作经验,提高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 计算机实践教学对培养人才的意义

  计算机专业是知识经济时代中,尤其在经济高度发展的珠三角地区是最具前沿性和发展性的专业。计算机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应该定位为能够在计算机行业或其他行业中与计算机相关岗位从事计算机硬件、软件及网络等开发、维护、应用的工作。[3]专业设置也就应该顺应岗位和社会需求,突出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操作培养,而不是单纯的系统理论研究和学习。所以,在确定培养方案的同时,还要加大实践教学的课时,并将实践教学科学有效地融入到大学三年的教学过程中,才能有效克服教学内容与岗位需求脱节的矛盾,真正实现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应用型人才。[4]用人单位在招收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时,最为注重的是考察学生的专业技能的功底和实际的动手能力,因此,只有明确了实践教学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理论知识培养和实际动手能力培养之间的联系,加强对实践教学的管理,探索提高实践教学效率的方法,才能培养出具有“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干得好”的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5]由此可见,实践教学是高等学校培养学生职业化、社会化的有力基础,是培养高级技能人才的必由之路。

  二 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由于受人才培养模式的大环境和传统教育观念的影响,高等职业教育所培养出来的计算机专业学生在其实践能力方面与对应的岗位需求仍然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一)实践教学仍然采用传统学科教育体系

  目前有些学校计算机专业教学模式仍然是采用传统的单课程式教学结构。没有真正的按照职业岗位能力的需求设置课程,[6]还不能将课程按照岗位的需求模块化有机地整合起来,大部分学生在学习完课程后,对知识的应用还达不到融会贯通,针对学生的岗位实践能力方面的培养还是比较薄弱,甚至出现毕业后完全不能上岗的现象。

  (二)实践教学方案设置还有待完善

  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特点是突出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学生在毕业后,能够在职业岗位上熟练地运用实践课程中掌握的知识,达到不再需要用人单位二次培训的程度。但是现状是,实践教学环节是由课程实验、独立实训、实习和毕业设计等组成。[7]

  课程实验和独立实训的内容比较趋向于知识点的掌握,相对比较简单,容易实现,往往不能结合实际的岗位工作需要来设置;在实习期间,由于企业考虑到自身利益问题,通常安排实习生从事最简单、低级的工作,当作廉价劳动力来使用,达不到实习的目的和要求。毕业设计的课题是设计指导教师自行出的题目,大多没有真实的项目背景,所以也就达不到毕业设计的最终目标。

  (三)实践教学的考核欠科学

  实践教学的考核结果可以反映出实践教学效果的好坏,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必要手段。由于一些课程在安排上存在实践课时偏少,所以,出现课时量不够的情况,也就没有设立单独的实践考核,即使有,其实践考核的方法、手段也不够科学,导致考核的结果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掌握知识的真实情况。使得学生对实践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对实践课程所要求的训练内容不能够保质保量地完成,从而达不到实践教学的目的。所以,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实践考核指标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科研课题。

  (四)教师的科研实验能力不足,实验室利用率相对较低

  对于计算机专业而言,实践教学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实践教学教师不仅要有深厚、通达的理论知识,同时又要有十分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能够在实践教学中解决学生提出的各种各样的问题,因此对实践教学教师的要求很高。由于有对教师知识结构等因素的要求,目前一般是由课程教师同时担任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但是由于受到计算机设备、财产管理等方面的制约,实验室一般不归属于系部管理。课程教师要使用实验室需要通过向实验室管理部门申请或填写实验室使用单并经签字同意后方可以使用,涉及部门较多,手续繁杂,导致一些教师不愿意去实验室做科研实验或上课准备,有一些实验室出现明显的空置,影响了教师在科研方面和实验教学方面的能力提升。

  (五)实验教师很少参与专业教研活动

  实验教师是实验教学的主体,担任着重要的实践教学任务。目前由于实验教师担任着沉重的机房管理和设备维护工作任务,加上机房的课时安排往往是满负荷,所以对于计算机专业的教研活动,他们一般很少参与。因此也就很难真正地介入到实际的教学活动当中,导致实验教师没有很好地发挥其自身的价值,而只是沉浸在简单而又繁杂的计算机维护和管理工作中。从而出现一方面课程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教学过程中由于人数过多,感到分身无术;一方面实验教师又无法介入实践教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实践教学效果的两难局面。

  三 实践教学改革的几点建议

  对于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培养,不仅包括对认知能力、自学能力的培养,还应该同时注重对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实践动手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然而这些方面能力的培养是不可能依靠某门课程或者是通过一个实践课程学习或是实习训练就能够收到立竿见影的效果。它必须通过一段相对较长的、系统的、而且是有计划周期的训练,对于专业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则更加需要系统课程与之配套,收到循循渐进的训练效果,最终达成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