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探析
1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内容
1.1 以教师为本
老师是教务任务的实施者,是学校教育中的一个重要的资源。在人才培养以及科研中,教师都是引导者和实施者。这也是坚持以教师为本的一个关键原因。而且,坚持以教师为本,调动老师教学的积极性也是为了能够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服务。如果说把大学看作一个教育服务组织,那么以学生形态存在的消费者满意是这个组织得以发展的基础,也是其坚持的原则。要让学生满意则是由老师的教育工作来实现的。教师优异的教育服务是学生满意的基础。因此,大学只有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才能调动教师教学的积极性,更好地服务于教育工作,献身于人才培养的工作当中,提高学生的满意度。
1.2 以学生为本
坚持以学生为本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学生是高校存在的客观依据,是学校生存之本[1]。高校的建立主要是因为有学生的存在,创办高校也是为了能够培养学生,如果没有学生的存在也就无所谓教师,无所谓设备和各种管理,学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了。
第二,高等教育的交易性要求学校要以学生为本。我们知道学生在学校中接受高等教育能够获得有含金量的毕业证以及学位证等等,而这些也是学生用来使事业获得成功的技能[2]。学生在接受高校教育同时也应该缴纳一定的学习费用,这样就使得知识的学习有了一定的交易性。学生在这个“交易”中,作为消费者在缴纳学费的同时也要享受一定的权利,也就是学习的权利。因此学校在接受学生的学费后就要提供优质的服务。因此,高校就应该把学生作为根本,满足学生对知识学习的需求。
第三,学生的高校发展的根本。学校发展的基础就是学生,而学生也是和外界联系的一个途径。首先,学校的知名度需要由学生来传播,同时,学生也是提高教学水平的一个关键因素[3]。好的学生关系不仅可以提高其学习的效果,而且还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学校,维护学校的形象。之所以认为学生是学校发展的根本是因为学校要发展是由学生的质量决定的,而学生的质量又由学生的发展水平决定。因此,高校要坚持以学生为本,提高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是必需的。
2 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理论思考
2.1 营造 “以人为本” 的管理氛围
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教学,其对象是学生和教师。对此,在高校管理当中,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让学生和教师能够充分地展现其能力和创造力是必要的。只有教师能够充分地发挥创造力才能更好地培养出有创新能力的学生,高校的教育水平才能得到提高。因而,造就有较高自主性以及创新思维的人就要创设以人为本的教学氛围,让人的潜能能够得到发挥,同时尊重其个性发展,实现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协调发展。
2.2 树立“以人为本”管理理念,提高管理人员管理水平
教学管理的对象是人,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的体现关键是教学管理者本身的素质以及管理能力。当前,我国高校的教学管理队伍普遍存在学历低,管理理论贫乏以及缺乏对教育发展趋势了解的问题。因此,教学管理人员对于高等教育的发展规律也就不能很好的把握,而是把中心放在繁杂的日常教学管理事宜当中。对此,加强对高校教学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学历水平,更新其教学管理理念,使得其教学管理理论知识得到充实迫在眉睫。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教学管理人员的管理能力,使得其自主地探索管理创新思路。
3 结论
总而言之,以人为本的高校教学管理的核心就是充分地发挥人的主动性,强调人在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在高校教学管理工作中,不管是对教学计划的管理还是教学过程的管理等等都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