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流域经济产业化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实施流域经济产业化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倪伟1 刘全忠2
1临朐县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局 临朐县农业综合开发办公室
2潍坊市水利局 山东临朐262600
关键词:流域经济 产业化 小流域 临朐
摘 要:九山镇坚持以大流域为依托,以小流域为单元,坚持不懈地大搞流域水土综合治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依靠政策服务引导,科技服务支撑,信息服务切入,流通服务增长,加快了小流域经济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九山镇位于山东省临朐县西南部,总面积254平方公里,64个行政村,5.17万人。十几年来,九山镇坚持以大流域为依托,以小流域为单元,按照治山治水果林重,综合开发增效益的思路,坚持不懈地大搞流域水土综合治理,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依靠政策服务引导,科技服务支撑,信息服务切入,流通服务增长,加快了小流域经济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今年全镇实现农村经济总收入4.97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298元,人均果品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7%。被确定为县水土保持科技示范乡镇。
1综合治理育优势
1.1坚持规模治理,培育规模优势
十几年来,九山镇按照以小流域为单元,高标准、严要求、创精品、争一流的要求,集中轮流治理,一年一个主战场,治理面积在5000亩以上,加速培育规模优势。中央国债资金项目弥河源头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自1995开始组织实施,投资2479.14万元,完成水土综合治理面积31.606平方公里,新修水平梯田8716.5亩,发展经济林29142亩,营造水保林5508亩,发展生物地堰32.6千米,修环山路32.6公里。建人字闸69座,谷坊2215座,水池24个,扬水站5座,机井、大口井62眼,发展果园微喷300亩。以其规模大、标准高、管理规范、效益好受到国家、省、市业务部门领导的好评和充分肯定。全镇果品面积发展到5.23万亩,其中弥河源头小流域3.5万亩,真正形成规模优势,成为以生产优质苹果、板栗、葡萄为主的林果专业乡镇。
1.2坚持综合治理,夯实发展基础
坚持山水林田路统一规划,综合治理。在荒山治理上,以开挖水平沟,回填客土为主,治理成外噘嘴、里流水、旱能蓄、涝能排的水平梯田。在水利建设上,本着“小型为主,开源与节流并重,截、蓄、挖、改相结合”的原则,做到遇沟就闸,见水就堵,层层设防,节节拦蓄。把地表径流拦蓄起来,把地下水提起来,使基地得到有效灌溉。以中央国债资金源头小流域项目区战场为主组织实施了新建100座人字闸、100个蓄水池、100眼大口井的“三百”工程。次年治理弥河源头小流域晋家沟河道2000米,流域内建人字闸、大口井、蓄水池、深机井等水利设施300处。层层拦、节节蓄,下看碧水一片,上看瀑布成串,使3000亩优质果品基地得到了有效灌溉。工作中,他们坚持生物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坡面治理与沟道治理相结合。坚持基地建到哪里,路就修到哪里。基本形成了“山顶防护林戴帽,山间经济林缠绕,山脚塘坝深井成串,沿路葡萄粮菜”的山区生态农业格局,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特别是弥河源头小流域,坚持从基地条件出发,因地制宜,合理搭配经济林布局。麻坞、褚庄、朱庄以优质红富士苹果为主,高山以大板栗为主,蕃崮山以柿子、小枣为主,青晋以棚架葡萄、优质李子为主,沿河、沿路以大田葡萄为主,干鲜果实现了合理搭配,品种布局趋于优化,进入项目区,“一河清泉水,一道风景线,一条经济带,一串产业链”的流域经济产业化格局让人们耳目一新。
1.3坚持建管并举,突出治理效益
坚持树立质量第一的观念,视工程质量为基地建设的生命,严格按照设计标准,规范施工,层层检查验收,确保了工程质量。同时,始终坚持三治七分管,每年一次“回头看”,对已治理的基地进行串联补配,对已建成的基地、设施,落实承包政策,建立责任制,强化监督措施,制定了《弥河源头小流域综合治理规范》、《九山镇小流域综合治理管护规定》,落实了禁牧措施,大力宣传水土保持法律法规,制定了村规民约。并落实管护措施,提高了管护自觉性,真正做到了治一片,成一片,效益一片。99年冬综合治理主战场,次年栽植了3000亩优质葡萄、1000亩美国黑布郎李子,第三年每亩就形成3000—4000斤的产量,总产达到1300万公斤,实现收入1000万元,纯收入840万元,实现了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同步增长。
2 结构调整增活力
九山镇党委政府领导班子,以中央国债资金源头小流域项目实施为龙头,在流域综合治理开发中,坚持以开发促调整,以调整提高开发效益。
2.1市场导向定路子
根据市场和当地实际,在组织实施中央财政预算内专向资金水土保持项目中,九山镇确定了“治山治水抓林果,优化结构扩规模,科学管理上水平,开拓市场增效益”的流域产业结构调整思路。大力调整种植业内部结构;以山上调整促山下调整,以调整增强流域经济活力。新治荒山发展干杂果,山下良田发展大田葡萄,把发展优质葡萄作为主攻方向。1999年新扩建优质葡萄基地5080亩,家家户户都有了葡萄园,粮经比例达到1:9。次年,他们又扩植以红提、兴华1号等名优品种为主的葡萄5850亩,李子2000亩,种植中草药2000亩,大姜及越夏蔬菜2000亩,彻底甩掉了粮食包袱。加快结构调整步伐,将苹果、葡萄、板栗、杂果的比例调整为2:4:2:2,即优质红富士为主苹果1.3万亩,以巨蜂为主的葡萄1.93万亩,大板栗1万亩,杂果1万亩。并注意早中晚熟品种的搭配,形成梯次结构,拉长优势,逐步形成“规模+特色”的山区流域经济产业化的新格局。
2.2思想发动快步子
新一轮农业结构调整,既流域内种植业的一次革命,也是一场深刻的思想革命。必须引导群众消除小富即满的思想,着眼于大农业、大市场、大流通,走市场农业、现代化农业之路。为此,他们先后组织考察2000多人次,进一步解放思想,并采取“讲出一个明白理,算出一笔效益帐,推出一批好典型”的做法,靠宣传发动、典型带动,政策推动、利益驱动的“四动”齐驱,在全镇掀起了治山治水建基地,再造流域经济产业新优势的高潮。
3 抓好服务促发展
九山镇坚持不懈的大搞水土综合治理,建设经济林果基地培育了林果产业优势,促进了流域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如何发挥优势,走流域经济产业化之路,成为镇党委政府一班人思考和工作的重点。工作中,他们按照“政策服务引导,科技服务支撑,信息服务切入,流通服务增长”的路子,切实转变政府职能,为群众搞好服务,加快了小流域经济产业化进程,促进了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
3.1抓政策服务,念活山区水土综合治理的“山水经”
着重完善投资、用工、奖惩和管护四个方面的政策。在资金投入上,他们坚持“谁受益谁负担,多受益多负担”的原则以受益村为主,坚持政府投一点,受益村出一点,争取上级扶持一点,部门、个人捐一点的“四个一点”措施。特别是中央资金项目实施中,他们根据工程进度和质量,对扶持资实行“早干早扶持,晚干晚扶持,多干多扶持,少干少扶持,不干不扶持”,以扶持资金为“引子”,鼓励群众增加劳务、资金投入。几年来,该流域总投资2479.14万元(现金投入579.74万元)占总投资的88%。用工方面采取“工换工,几年清”,轮流治理的办法。本着“多干多补,少干少补,先干后补”的原则,对在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中做出突出贡献的村和个人,给予一定的奖励,以奖促干。治理之后,采取“先治后包”、“先包后治”、“户包小流域”、“拍卖使用权”、“租赁”等办法,迅速承包到户,建立严格的管护责任制,强化监督措施,调动群众的自觉管护、加大投入积极性,形成良性循环。98年春天,他们按照“明晰所有权,搞活经营权”的原则,对源头流域内370多处小型水利设施进行了拍卖、租赁和股份合作经营。用收回的资金兴建各类水利设施246处。既解决了水利建设管护不力,发展后劲不足的难题,又拓宽了投资渠道,实现了建管并举,滚动发展。今年,他们又租赁荒山使用权10000多亩,实行对外招商开发。
3.2抓科技服务,筑起流域经济产业化的“支撑点”
3.2.1科学规划,建设优质果品基地。九山镇聘请省、市、县有关专家教授帮助科学规划,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先后完成10余个干鲜浆果基地的治理建设,其中源头小流域麻坞苹果,蕃崮山板栗,王庄葡萄等8个基地已发挥很好的效益。今年全镇果品总产达到9629万公斤,收入1.54亿元,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31%。
3.2.2很抓科技培训,提高整体素质。他们组织实施了“二、十、一”科技培训计划。即每片2名中级技术员,每村10名初级技术员,每户有1名经培训合格的农民技术员。首先健全科技服务体系。成立“九山镇果树管理协会”,建立农业技术学校,分片设立8处教学点,常年负责对果农的培训和新技术推广。其次强化培训。九山镇聘请了2名科技副镇长,坚持每月办一次大型培训班,发放一张明白纸,播放一次科技录相,每周一次果园管理广播讲座。今年组织培训班12期,技术讲座现场指导86场次,发放明白纸1.4万份,培训果农6万人次,培训农民技术员7000余人。再是抓好科技示范。从书记到两委成员,到包村机关干部,人人都有自己的示范园,村支书、主任有自己的样板方,示范园成了科技推广站,干群连心园。村村有了科技示范户,户户有了技术明白人。
3.2.3大力推广科技成果。充分发挥科技副镇长和科技推广体系的作用,对一些先进实用的技术,以点带面,大力推广。几年来,重点推广了苹果人工授粉、疏花疏果、保护地栽培、穴施肥水、板栗短期丰产、葡萄丰产栽培技术、堰边黄花金银花综合开发技术等20多项农业新技术、新成果。引进藤稔葡萄、凯特杏、中华寿桃、黑布朗李子等新品种16个。仅去年就推广应用果实套袋、贴字、贴图、节水灌溉等12项实用技术。苹果套袋460万个,增收190万元。贴字、贴图苹果以单果价2元外销,倍受客望青睐。
3.3抓信息服务,选准流域经济产业化“切入点”
3.3.1广开渠道,建立健全信息服务网络。设立“九山镇果品信息中心”,搞好信息搜集。先后在全国68个大中城市设立信息联络点、聘请100多名九山籍在外工作人员担任信息员,在上海、温州等22个大中城市的果品市场设立直销点或办事处,形成信息网络。近年来,该镇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2000余条,增加经济效益1200多万元。其次信息引导,实现农户、基地与大市场的对接。根据国内外市场信息和当地实际,积极引导农民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将流域经济切入市场。近几年,该镇把工作的着力点放在稳定发展,提高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上来,努力寻求产量与质量的最佳配置。
3.3.2正确处理品种与规模的关系。再优的品种,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才能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而劣质品种规模再大,也难以形成优势,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再是正确处理管理与销售的关系。注重科学管理是提高果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的基础;而拓宽流通渠道,保证销路畅通,才是提高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实现流域经济产业化的关键。因此,在组织群众建基地抓管理的同时,要多渠道、多形式引导农民外拓市场增效益。
3.4抓流通服务,培植流域经济产业化“增长点”
3.4.1打响九山品牌。为增强九山果品市场竞争力,99年他们注册了“九山牌”果品商标,在全国各地果品市场直销点、办事处挂出“九山牌果品专卖”的牌子,打响了品牌。
3.4.2着力培育市场。在红旗河沿岸,建成5公里果品批发带,在镇建成占地50亩的果品批发市场,配套市场管理处及餐饮、旅馆等服务设施。制定了优惠政策,鼓励果品生产大户到镇区果品交易市场经营,有60%的果品从这里销往全国各地,实现了销地市场向产地市场的转移。
3.4.3培植龙头。成立“山东临朐九山果品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拥有育苗基地35亩,示范园600亩。以源头流域各村为主成立分公司,内抓管理服务,外抓销售。年外销果品1720万公斤,销售收入2226万元。抓好贮藏加工,全镇建成保鲜宪窖400个,果品贮藏能力达700万公斤,新上小型加工厂4个,有力地促进了果品生产的发展,形成流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
上一篇文章:大力发展非国有经济 促进我市国民经济的迅速发展
下一篇文章:平销返利如何计算增值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