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韩愈咏郴的几首诗(五)
《答张十一功曹》
山净江空水见沙, 哀猿啼处两三家。
筼筜竞长纤纤笋, 踯躅闲开艳艳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 莫令炎瘴送生涯。
吟君诗罢看双鬓, 斗觉霜毛一半加。
这首诗在《全唐诗》中作《答张十一功曹》。但诗是写阳山县衙,是回答张署从临武寄来的《赠韩退之》的,也有人说两诗都是作于期会于期宿村(今临武九泽水)时,两人互相唱和的诗。我支持后一种说法。不管哪一种,他俩的身份都还是县令而不是功曹。在读这首诗前,我们先读一读张署的《赠韩退之》:
“九疑峰畔二江前,恋阙思乡日抵年。白简趋朝曾并命,苍梧左宦一联翩。
鲛人远泛渔舟水,鹏鸟闲飞雾里天。涣汗几时流率土,扁舟西下共归田。”
张诗第一句先点明两人所处地点都是在九疑山畔,而自己又是在这山畔二水之前。第二句倾诉恋阙思乡之心切,度日如年。第三、四回恩此前两人的来往情况。第五、六句是写因恩乡和无辜遭贬而心伤。尾联两句是说如果有朝一日得赦,宁愿回乡种田。
二水,指同是发源于临武西山的武水和流向阳山方向的湟水。
白简:古代御史官弹劾的奏本用白纸,
并命:在这里有两个含义:一是同时受命,二是同时亡命天涯。
苍梧:唐.元结《九疑图说》,认为有九水出于山中,岿水、溱水都为九水之一,所以,岿水以南的桂阳、临武、蓝山、嘉禾,溱水以南的连州、阳 山、清远皆为苍梧之地。
左宦:古人尚右,贬谪称为左迁。
联翩:指两人并辔南来。
鲛人:《搜神记》说“南海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缉绩,其人能泣珠。”后人多用代指眼泪。
鹏鸟:古人认为不祥之鸟。贾谊曾作鹏鸟赋。涣汗:指皇帝的诏令。
率土:指中央所管辖的区域。
了解了张诗后,接下来便言归正传,解读韩诗。
山净江空水见沙……踯躅闲开艳艳花。
前两句勾画出了居处一幅人烟稀少,荒静冷落的景象。净:在这里不要作为明净、明媚解,而是要当作空旷、荒凉来读。后两句是作者有意为前面冷落的景象,点缀一些鲜艳、明快的色彩,增添些许春天生气,借以冲淡一点儿张署的思乡情。诗中一个“竞”字把嫰笋争相滋长的景象写得活神活现;而“闲”字则又把踯躅花随处开放,悠闲自得的意态写了出来。“闲”也不行,“静”也可怕。静则让这个甫离繁华喧闹,人事纷纭的京城的迁官,面对两三家茅舍,一声声哀猿,想到仕途的坎坷,能不倍感孤独和凄凉吗?闲则触景生情,易生感慨,身居闲地,心却更无法闲下来,封建时代的知识分子,总是身在江湖,心存魏阙。尤其是像韩愈这些曾在朝迋任过职的人,常常会被“未报恩波”所烦扰,这就引出了诗的后四句。
筼筜:竹的別称。
踯躅:即闹洋花,又名狗头花,有毒,不是杜鹃花。
未报恩波知死所 ……,斗觉霜毛一半加皇恩未报,生死未卜,但求不要在炎瘴之地从此消沉下去,虚度此生。是叹息,是愤怒,是担心,是哀怨。一切都在这四句之中。
斗:同陡。陡然。
霜毛:白发
- 上一篇:解读韩愈咏郴的几首诗(四)
- 下一篇:寻踪郴州旅舍,解读秦观《踏莎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