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诗词郴州 > > 详细内容

解读韩愈咏郴的几首诗(二)

叉鱼招张功曹(署)》


唐·韩 愈


叉鱼春岸阔,此兴出中宵。火炬燃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
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濡沫情虽密,登门志己辽。
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盖江烟幕幂,回棹影寥寥。獭去愁无食,龙移惧见烧。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文客惊光赋,篙工喜昼谣。

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

 

这首五言排律,载<<全唐诗>>、<<韩昌黎全集>>和清嘉庆<<郴县县志>>,其他很多选本都没选入。

 韩愈和张署于唐贞元二十一年(805)获赦,韩于初秋,从阳山经临武,来郴州待命,州刺史李伯康仰慕韩愈,便邀他游北湖,观叉魚。标题用“招”,说明张没与同游。标题用“功曹”称张,可能是后人加的,因为此时还在以卸任县令待命,正是“州家申名使家抑”,前途未卜之时,不可能就预知新任命是“功曹”。

  全诗可分成两部分,从“叉魚春岸阔”到“回棹(zhao)影寥寥”为第一部分,主要是写叉魚情景,但也通过人和魚的活动,既寄托对友人的思念,更影射着奸佞小人的阴毒手段和迁谪者们的心态。
 
叉鱼春岸阔,此兴出中宵。
 春岸阔:“春”字不能拘泥于“春天”来解,因为这年春天,韩愈尚在阳山,初秋到的郴州。“深窥沙可数”,这是一句极含季节特点的描写句子,所以,这里应该解作为泛指温暖的日子,

  在中宵:即在半夜。“在”,一作“出”。

  这两句点明时间,用一个“春”字渲染渔人们的热情和兴致。
 
  火炬燃如昼,……静搒水无摇。
搒(bang):一作“傍”,误。应为“搒”或“榜”。撑船,古代称撑船人为榜人。这里代指“船”。
四句描绘了叉鱼场景。
 
  刃下那能脱?……惊人去暂遥。
刃:一本作“手”。
自跳:从刘孝成诗“游鱼或自跳”化出。
中鳞:恰好刺中鱼鳞。
当目:正对着眼睛。见裴氏:“鲸鲵目即明月珠,故死不见有目睛”。

暂:可解作“忽”。暂遥,即忽然远去。

六句着重写鱼儿被刺中的惨象,和欲前却退,惊人暂逃的心理。此刻何尝不是诗人内心那种畏蛇畏药的余悸倾诉。
 
 
  竞多心转细,……回棹影寥寥。
隽(juan):同“俊”,这里指巨大的魚。
饶:很多。
罄(qing):尽、完。
舷:一作“船”。这里指船边。
凑:聚在一块。
同条:《易.剥卦》“贯鱼以宫人宠”。渔人常以榆或柳条穿鱼成串。
豋门事已辽:豋门,为“豋龙门”一词之省;
事,一作“志”;
辽,久远。
盈车欺故事:《列子.汤问》“詹何以独茧丝为纶,芒针为钩,荆筱为竿,剖粒为饵,而引盈车之鱼”。
饲犬:《盐铁论》“彭蠡之滨,以鱼饲犬”。杜子美《黄鱼》诗也有“脂膏皆饲犬”句。
血浪:《三齐记》“始皇祭青城山,入海三十里,射鱼,水变色如血者数里”。
幂幂(mi):深浓貌

回棹:一作“回棹”。回棹后,各船俱散,所以“影寥寥”。一本作“拂棹”。

 这几句写渔人得意的形态和被叉中的鱼的惨景,诗人此时是因有所获而高兴呢?抑或是对鱼们的同情呢?或者是对自己所处境遇有所忧虑呢!应该说都有,但更多的是感慨。
 
  獭去愁无食,……何须强问鸮。
  獭去:《月令》的郑注认为獭以鱼为食,将食,先以祭之。
龙移:张正见诗“扬水似龙移”,形容水动如龙。一说鲤鱼在黄河龙门处跳过后,当即被雷击烧去尾巴而化成龙。不妨将两者揉和来读。
如棠:如,前往;棠,古鲁国地名。《左传》隐公五年,“公将如棠观鱼者”。
钓渭:借用姜子牙钓于渭水的故事。
捐:拋弃。

鴞(xiao):古代被认为是一种不祥之鸟。

最后是诗人的感慨:不仅是“愁无食”,“惧见烧”,重要是忧虑着“名既误”,“日徒消”。但诗人此时却也强自慰解,捐弃忧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