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服饰资料 > 穿衣戴帽 各有所好-03 > 详细内容

服装营销策略



不要让熟知的销售“常识”误导了你



3月17日 来源:中小企业俱乐部 编辑:孙姜悦





为了有更多的时间拨打销售电话,销售人员往往会疏于计划和准备,从而降低了每个销售电话的成功率。然而,如果销售人员有时间拨打更多的销售电话,为每个电话做好充分准备,并确保与客户沟通的质量,那么他就应该这样做,因为他们拨打的销售电话可能还没有达到最佳数量。

迷思之三:“直接联络客户高层”

在西格玛项目研究小组进行研究之前,传统的销售理念认为,如果销售人员联络到的客户方的人员级别越高,就能取得更好的销售成果。

如果能够直接联络到客户高层,为什么要浪费数周或数月的时间来慢慢接近客户公司的决策人物呢?但是,研究小组发现,相较于那些不甚成功的销售人员,成功的销售人员联络的客户人员的级别往往较低。在做好精心准备之前,直接联络客户高层也许是个致命的错误。如果缺乏精心准备,就与客户高层谈论其产品特性,这纯粹是浪费时间。不了解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销售人员就无法证明其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

研究小组回顾了美国某位参议员的儿子的事例。有一家大型公司曾急切地聘请此人为公司的销售人员。他们认为,此人可以轻而易举地接触到全国各地的企业CEO,这势必会使他成为一个业绩不俗的销售员。果然,他很容易就见到了各企业里的重量级人物。但是,由于他事先没有与客户公司里的其他任何人进行交谈,不了解客户需要解决的问题,他最终得到的往往只是“代我问候你父亲”这样的答复。然而,他那些缺乏背景的同事却通过联络遇到问题的客户方人员(往往是客户企业的中层人员),取得了销售成功。

教训何在?首先要了解客户遇到的问题,然后你才能有理由自行或通过客户企业中的某个人联络对方的高层。

迷思之四:“采用大量的开放式问题—它们比封闭式问题更有效”

在众多销售专业人士中,一线销售人员、销售顾问、销售经理和销售培训师都对开放式问题的威力深信不疑。如果提问的目的是为了让客户更积极地参与谈话,开放式问题的确比封闭式问题更加有效。因为开放式问题能够使对方做出更长时间的反馈,而封闭式问题只需要“是”或“否”就能加以回答。不过,西格玛项目研究小组不得不告诉大家,他们发现开放式问题的威力之说又不过是一种假象。

研究小组发现,采用开放式问题与取得销售成功之间并没有很大的关系。借助大量的封闭式问题,销售人员同样能够赢得订单或取得销售进展。

这似乎非常奇怪。理论上,开放式问题能够获得开放式的答案,而封闭式问题只能获得一个词的答案。但事实并非总是如此。在一个销售电话中,60%的封闭式问题能够得到多于一个词的答案。换言之,封闭式问题往往能够获得开放式的答案。而且,大约10%的开放式问题只能获得封闭式的答案。想象一下,假如一位经验尚浅的销售人员提出这个开放式问题,“您能谈一谈贵公司的商业计划吗”,结果他只会自讨没趣,得到“无可奉告”的答案。所以,在某种程度上,开放式问题与封闭式问题之间的差别具有欺骗性。

对销售人员而言,关键在于有技巧性地提出可以接近销售目标的问题。如果他们只是担心自己向对方提出了多少开放式问题,这无异于在正在下沉的船上整理甲板躺椅—于事无补。

2

他们应该担心的是:提出的问题是否与客户的需求密切相关?

迷思之五:“尽早达成交易,频繁达成交易”

根据这个准则,促使对方与你达成交易是销售电话中最重要的部分,你促成交易达成的方式决定了销售电话的成败。实际上,销售环节的初步阶段比结尾要重要得多。

要确保销售成功,销售人员应做到以下三步:

第一,应该确认客户的其他需求。客户可能还存在其他尚待解决的问题。

第二,应该总结或者重新强调交谈要点。(“所以,很明显,如果我们这样做,第一阶段贵公司的效率就能够提高15%,第一年就能够节省120,000美元……”)

第三,应该提议有助于取得销售进展的行动。(“所以,下一步我们可以与贵公司老总重新审查一下这些数字。”)

在第三步中,销售人员提议或建议某项“行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小批量销售与大批量销售中,“行动”的含义有所不同。在小批量销售中,惟一的行动可能是客户直接下订单。而在大批量销售中,可能存在多个有助于赢得订单的中间行动,这些行动被称为“进展”。

西格玛项目研究小组建议:销售人员与其担心如何促成交易达成,还不如想好尽可能多的进展性行动,为每个销售电话做好准备。最好的做法在于为每个销售电话规划好各种灵活的、切实可行的进展性行动,以便销售人员每一步都能够从客户那里获得最大程度的承诺。

在第三步中,销售人员提议或建议某项“行动”。需要注意的是,在小批量销售与大批量销售中,“行动”的含义有所不同。在小批量销售中,惟一的行动可能是客户直接下订单。而在大批量销售中,可能存在多个有助于赢得订单的中间行动,这些行动被称为“进展”。

西格玛项目研究小组建议:销售人员与其担心如何促成交易达成,还不如想好尽可能多的进展性行动,为每个销售电话做好准备。最好的做法在于为每个销售电话规划好各种灵活的、切实可行的进展性行动,以便销售人员每一步都能够从客户那里获得最大程度的承诺。

迷思之六:“建立第一印象的机会永远只有一次”

很多销售专家坚信,销售电话最重要的部分是开场。他们会告诉你,“前60秒攸关销售电话的成败”。但是研究显示,除了小批量销售,销售电话的开场与销售成功并无必然关联。当整个销售环节只包括一次拜访时(如上门推销),开头几秒的确非常重要。然而,在复杂的销售环节中,如果客户认为销售人员能够为他们解决某个问题,他们就不会太在意销售人员留下的第一印象。

如果开场和结尾都不是销售拜访最重要的部分,那什么才是最重要的部分呢?

一个完整的销售流程包括四个阶段:开始、调查(发现客户需求)、能力展示(展示你有能力满足客户的需求),以及获得客户承诺(取得销售进展)。其中,最重要的是调查阶段,因为如果不了解客户的需求,你就无法赢得客户的订单。

尽管如此,销售人员仍然需要有技巧地开场。

好的开场必须实现两个目标:首先是建立交谈的必要性,其次是让客户允许销售人员提问。

当客户允许销售人员提问的时候,开场就结束了。假如销售人员第一次给陌生客户打电话,结果却只是得到了客户的语音邮件回复,他们还有必要通过留言系统来开场吗?事实上,他们必须给客户一个需要回复的理由。在这种情况之下,销售人员必须以留言的形式让客户明白有与你交谈的必要性,但是你不应该直接提供解决问题的方案来“让客户上钩”。

迷思之七:“销售才能是与生俱来的,是无法后天培养的”

做销售的人是否需要某种特质呢?答案是否定的。

数十年以前进行的大量研究显示,性格外向的人在销售队伍中的数量,要远远超过在一般大众中的数量。然而,最近进行的研究并未表明性格外向与销售工作之间有很强的关联。发生了什么变化?除了那些陈腔滥调之外,什么都没有变!那些曾经积极寻找性格外向者承担销售工作的企业,现在明白了各种性格的人都可以学习销售技巧,并取得不俗的销售业绩。

站在客户的角度,他们对销售人员有何要求呢?有证据表明,绝大多数的客户都希望销售人员是值得信赖的。我们都听过一个老笑话:“真诚是最重要的东西……如果你能伪造它,你一定已经这么做了。”但事实上,即便是真正真诚的销售人员往往也无法赢得他人的信任。客户是无法看到他们的真诚的,也无法看到他们的诚实,而只能看到他们的行动。在下订单前,客户不会考查销售人员是否具有一种特定的性格,而只会考查他是否能够提供有效的解决方案。

迷思之八:“欢迎客户提出异议—它们是客户兴趣的确切信号”

尽管已有确切证据证明了这种“准则”是不正确的,但它依然存在。就像许多其他的“准则”一样,它不会消亡的原因在于它听起来令人欣慰。它使你相信,如果客户对你的产品或服务产生怀疑,就意味着你们之间的谈话开始变得有意义。

实际上,这种异议是你与客户之间的一大障碍,而你是不会喜欢障碍的。你不必惧怕异议,但也不应对其加以欢迎。异议的存在表明了客户并不想要你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也许是因为它太便宜了,但更有可能是因为看不到要购买你的产品或服务的必要性。如果销售人员说,“我们的机器是市面上同类产品中速度最快的”,客户可能会说,“但机器的速度并不是我们考虑的问题”。

本与不甚成功的销售人员相比,成功的销售人员得到的异议要少得多。原因何在?因为他们总是设法阻止异议,而不是等出现异议后再着手处理。在上面的例子中,有技巧的销售人员不会谈论他所提供的产品的特性(“它是速度最快的”),而会采用一种提问模式,先问“机器速度对您有多重要”,如果了解到机器速度对客户并不重要,他就会避免将谈话引向招致客户异议的方向。

如果销售人员经过培训之后,能够先通过正确的提问来发现客户的需求,然后只是谈论其产品或服务与该需求有关的特性,就能将招致异议的机率减少50%。

通常,那些无法避免的异议是最严重的。最好的方法就是坦诚,承认你的不足,然后集中阐述你的竞争优势。

迷思之九:“永远不要攻击竞争对手”

许多企业认为,销售人员在与客户打交道时不应提及竞争对手,因为这样做最终会损害销售成果。

这曾经是IBM的一贯方针:在销售环节,销售人员不得提及任何竞争对手或竞争产品的名字。

但是,研究表明,出色的销售人员一定会提及竞争对手,前提是客户需要他们这样做。尽管他们往往不会主动评论竞争对手,但如果被问到他们提供的产品或服务与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有何区别时,他们一定不会避而不答。

关键在于如何评论竞争对手。最好的方法就是尽快从竞争对手的不足之处转到你的竞争优势上来。如果客户问“谈谈你对SlowCo公司的机器的看法吧”,销售人员可能很想回答“那是市面上速度最慢的机器,比我们的要慢40%”,但如果能调整成以下答案,就更好了:“SlowCo?对,我们的机器速度比他们的要快40%。实际上,我们的机器是市面上速度最快的”。

一个鲜为人知但十分有效的方法就是,以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的一般弱点,来突出自己产品或服务的优点,而不是一概地贬低具体的竞争对手或其产品。

例如,假设你是一家小型公司的销售代表,这家公司正在与行业内的一家大型公司竞争一小块业务。如果客户问,“你们与GiantCo公司相比怎么样”,有技巧的销售人员可能不会说,“GiantCo太大了,无法为你提供个性化的服务”;而会说,“大公司与小公司之间有很多区别。我们是一家小公司,所以我们能够给予客户的需求更多关注。而一家公司的规模扩大后,就很难做到这点。对于大公司而言,你有可能只是5,000位客户中的一位,而不是50位中的一位”。

卓有成效的销售人员始终会攻击竞争对手,但他们会很有技巧地避免这种攻击对自己的企业产生负面的影响。

迷思之十:“重点关注大客户”

在过去十年中,最大的客户往往能够带来最多的利润。如果给予他们的关注越多,他们往往就能带来越多的利润。

然而今天,老的准则已经不再适用。现在,带来最多利润的可能正是那些中等规模的客户。实际上,最大的客户可能会让你苦不堪言:他们要耗费你大量的资源,而且会拼命压榨你的利润空间,最终你只能收获微薄的利润。然而,中等规模的客户所面临的竞争可能没有那么激烈,而且它的产品或服务可能具有较高的利润空间,所以也可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潜在利润。

现在,明智的企业不再仅仅因为客户的规模就做出“不相称的举动”。相反,他们看中的是潜力、利润空间,以及源源不断的利润来源。而且,他们发现,从客户生命周期的角度而言,最有价值的客户不一定是规模最大的客户。

这涉及到两个战略性的问题:第一,企业是如何分配其最出色的人才资源的?传统上,企业会让最出色的销售人员为规模最大的客户服务。正如你所见,这可能是个错误。第二,大多数的区域销售代表拥有为数众多的客户,他们怎样才能最好地投入时间和精力呢?销售经理往往会教导其下属“80/20”原则,即:80%的利润来源于20%的客户。这可能是个经验法则,前提是不要将大客户与价值客户混为一谈。

冷门衣服搭配销售 顾客商家两得利

字号:小 中 大 -04-14

近日,滨海一些商场的促销转变方式,不再是简单的消费满额后返现、送赠品,而是消费达到一定额度后赠送该品牌的其他商品,不仅增加了吸引力,也消化了商家的库存商品。

捆绑式销售对于消费者来说已经不再新鲜,却多存在于部分日用品、食品销售领域。然而近日记者在滨海一些商场发现,一些服装商家也开始采用捆绑的销售模式。在一商场内某品牌童装卖场,消费满400元即可获赠儿童帽子。销售人员介绍,赠送的帽子销售价格约为100多元,相比于服装,销售情况一般。而作为赠品却让很多老顾客非常喜爱。这样的赠送在价格上同满额送券无异,但不仅能同衣服搭配,也满足了不少早就看中这些小商品却由于价格迟迟未下手的顾客的需求,活动推出后市场反应不错。与此同时,在商场的另一个高端女士服装卖场,之前很少推出优惠活动的商家则在消费者消费满额后赠送同品牌的家居服。据了解,家居服同样是该品牌的一项销售业务,服装良好的品质颇受消费者欢迎。但今年由于业务发展原因,家居服销售逐渐退出。

对此,一位从事多年商场管理工作的业内人士称,目前,消费者对商场的整体活动有些淡漠,服装的搭配销售对消费者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在市场营销淡季刺激了消费,同时将销量不大却受消费者欢迎的商品作为赠品,也一定程度上消化了商家的库存,达到了商家和消费者共赢。

经济低迷时如何做营销

字号:小 中 大 -03-13

哈佛商学院高级副院长奎尔奇(John Quelch)在hbswk.hbs.edu上发表了一篇文章,就营销问题向身处低迷经济环境中的企业支招。

一、在经济低迷时,不要削减市场调研预算,因为此时的你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了解顾客是如何重新定义价值,以及如何应对经济的不景气的。

二、聚焦于家庭价值观。当经济走低,人们更向往家庭的温暖。你要把广告中的运动、冒险或与个人主义相关的画面,用温暖且舒适的家庭生活场景取代。

三、不要削减营销费用。如果企业实在要削减营销费用,也要尽量保持相同的广告频率,你可以把30秒的广告时间缩减为15秒,或者在电台而不是电视上做广告,或更多地使用直销的方式等。

四、调整产品组合。艰难时期,人们青睐多功能的产品多过专业产品,产品线上的弱势类别也应被剔除。各种新新小发明不再能引起人们的兴趣了,可靠性、耐用性、安全性和操作性才是王道。

五、给经销商提供支持。早期购买折让、宽容的退货政策等都有助于刺激经销商备齐你整条产品线的货。

六、调整价格策略。你未必要降价,只是可能需要提供更多临时的价格促销,降低数量折扣的门槛等。

七、重视市场份额。财务稳健的企业此时可以通过收购弱势的竞争对手,来确保市场份额的增大。

八、强调核心价值观。公司高管可以通过以下措施确保尚留在企业的员工的忠诚度:告诉他们公司以前也经历困难时期且挺过来了;保证产品与服务的质量,而不是投机取巧;为现在的顾客提供良好的服务,而不是不切实际地满足所有人的要求。

大百货应对淡季 复制小店招数:借改装甩卖攒人气

字号:小 中 大 -03-11

因金融危机导致的消费紧缩,以及眼下商场进入相对较长时间的销售淡季,为了拉动人气,部分商家学街边小店借改装搞特卖促销。记者近日走访君太百货、中友百货、大悦城等商场了解到,以前被各品牌专柜占据的销售区,现变身大型特卖场,折扣最低至1折。

以前经常能在街边听到“拆迁甩卖”、“改装1折”的吆喝声,但往往一“拆”就好几年,天天都在甩卖。眼下这种促销方式被商场学了过来,借此应对当前销售淡季。记者了解到,虽然多数商场改装特卖促销不会持续好几年那么长,但半年左右的改装周期对商场而言已不算短了。

记者在中友百货看到,Esprit、ONLY、杰克琼斯等众多品牌都参与了打折,特卖场的商品基本都是羽绒服等冬装和过季商品,最低至1折。君太百货也在进行全场改装清仓甩卖,据了解,该活动时间持续一个月左右。此外,西单大悦城、庄胜崇光SOGO等商场也都有部分品牌借改装进行清仓促销。新世界百货崇文店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商场3月初也会开始改装特卖,而且今年持续时间比较长,每个阶段都会有。据介绍,改装特卖将一直持续到今年9月,将近半年的时间。

据中友百货的销售人员介绍,改装清仓是为了出售过季服饰,为新装上市做准备。但记者在商场内看到,现在部分品牌的新装已经上市,而且刚一上市就打折。“现在按原价卖根本没人买,新品打个七八折还能受到点关注”,一家品牌服装的销售人员告诉记者。

其实,淡季期间商场借改装进行促销,已成为每年的必有“节目”,在中友、君太、新世界等商场每年都会上演。但当改装结束之后商场并无太多新的调整,就连销售区域发生变动的都不多。据一位品牌商透露,其实商场与品牌都不愿做大调整,因为有些品牌在一个销售区域已经被消费者所熟悉,随便更换了只能增加消费者购物时的“负担”。而至于品牌的调整,也不是很明显。据新世界百货相关负责人介绍,改装期间会有部分品牌进入,但整体不会有大变化。

有消费者表示,持续数月的改装特卖时间有点长。“还是希望商场在新品上多给点优惠,过季的衣服尺码不齐,有的衣服上面甚至都有污渍了。虽然价格比原价低不少,但商品品质却下降了。”此外,也有消费者表示,因为特卖场环境较差,长期下去会对购物失去兴趣。

业内人士认为,商场定期对布局和品牌结构进行调整是有必要的,也可以借此招揽人气,但如果商场长期搞大型的特卖活动,就很可能失去原先定位的市场群体,商场搞特卖应该是短期性、季节性的活动。

促销礼品选择之四大原则

字号:小 中 大 -03-03

当前的金融危机导致消费市场不景气,企业也压缩广告促销投放资金,一掷千金的时代已经结束,广告、促销更加趋于理性,那么作为促销重要一部分的礼品促销又将如何把握呢?笔者这里提供几个原则,供企业参考:

1、 关联原则

关联性原则就是所选择的促销品与产品本身有一定的关联性或互补性,即消费者需有或者必须有这个赠品后方能使用或更好地使用该产品。 比如买空调送空调被、盖毯、件套,买冰箱送保鲜盒、冰箱把手套,买彩电送靠垫、抱枕、电视盖,买运动产品送洗浴用品、毛巾浴巾、甚至是买瓜子送饮料等等。企业这样做的目的是让消费者看到赠品就马上想起产品,进而想起该企业形象,起到传播企业产品、品牌形象的功效。

2、 实用性原则

适用性原则就是所选用的促销品一定要有实用价值,最好是易于适用的,不需要售后服务。 比如家纺产品、塑料制品、不锈钢制品等等。这样做是为了让消费者感觉到促销品是个实在有用的东西,自己花了一份产品的钱买了两份东西。贪是人的天性,特别是对女性而言,花一份钱买两样东西会使消费者增加购买欲,而且这些促销品不会产生这样那样的问题,这个钱花得值。另外还有这个实用性还体现在顾客心理上,在这里详细讲解一下:

一般来说促销品的作用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引诱顾客重复购买,另一种是迎合顾客贪小便宜的习性刺激其购买冲动。而目前一些企业在做买赠促销时却没能好好把握顾客的心态去选择赠品,不经意间又犯了以下两种错误。

⑴强调赠品价格而非价值,未能迎合消费者最强烈的需求心理。

赠品并不是越贵越好,而是越让顾客喜爱的越好。人的心态就是这么奇怪,向一般的家庭主妇送一瓶3块的饮料还不如送一瓶2块的酱油,但如果向年青人送一瓶2块的酱油却远远不如送一盒1块5的饮料有效。促销赠品的选择不在于有多贵而在于能根据不同消费群的心里选择最能打动他们内心的东西,而我们要在促销时就得因人而异,根据不同消费群的心态去找他们最想要的赠品。

⑵ 赠品只是意外收获,而非诱导顾客重复购买的源动力。

临沂小炒旺瓜子有限公司通过买瓜子送NBA球星小档案的精致卡片的赠品促销,使得某些孩子为了凑齐自己崇拜的明星不断的重复购买,使得在年轻人市场中赢得相当大的份额。而我们一些企业在做促销时却只想着让更多的人提前购买本类产品而从未想过如何让消费者多次购买重复购买自己的产品。

例如,面对二十五岁左右的乡镇妇女、三十五岁左右的城市妇女、六十岁左右的老人,什么样式的赠品才能使他们重复购买自己的产品呢?一是她们正想要的生活用品的组合,如厨房内的小五金系列。二是孩子玩具的一个系列的组合,当小朋友拥有一个“虹猫”后还想要“蓝兔”、“黑心虎”“ 猪无戒”来搭档时,消费者一般都会选择再次购买有这种赠品的产品。因此,根据消费群的心理特征选择一种能吊起他们胃口的促销赠品促成他们多次购买是买赠促销的最佳选择。

3、新颖性原则

新颖性原则就是产品的促销品要力求新颖突出,不要挑超市百货店正在销售的商品,并且要有很强的价值感,使消费者感觉到促销品成本不能太高,要新颖而不高档,否则会因“羊毛出在羊身上”使产品失去价格竞争力而被消费者放弃。说起来很容易,但切实做起来很难,因为中国From EMKT.com.cn是个超级制造大国,什么东西好卖,一样之间就会出现众多的同质化产品,即使几天新颖,明天也就普及了,这就需要企业掌握新颖的时间性,不断推陈出新。

4、季节性原则

暑期促销应以夏令家庭实用品作为促销品为佳,可以有效拉动备受酷暑煎熬消费者冲动消费,如席类产品的清凉,毛巾类产品的干爽等等。为了说明这个问题笔者举个例子,笔者的一位朋友在一家国有饲料企业供职,该企业原本效益很好,也没做过促销,后来其他企业后来者居上,这家企业慌了,紧急召开全国市场销售人员会议。销售人员没有不抱怨的:人家企业促销做得多好,农民买一包饲料可以得到一件文化衫,经销商做大了组织你去新马泰六日游。企业想,这不难,我们也可以做!江南每年6~8月是农忙时节,农户都忙着双抢,养殖业是淡季。企业想,淡季一定要刺激农民,诱导农民购买。于是,该企业制作好了文化衫,文化衫后面是产品广告语,前边是企业标识,确实很漂亮。到了7月底,销售人员从市场回来,又向企业抱怨:怎么这么晚才给市场发放促销品,别人早就做了。原来竞争企业在5月底就将文化衫全部发放到位,因为农民在双抢时根本没有时间去购买饲料,几乎都在双抢前先买好饲料,那时你的文化衫还在加工企业做呢!

金融危机波及到了实体经济,目前的企业大多都不宽裕,钱袋子捂得紧,以上是笔者总结的五项原则,希望企业根据自身情况结合适用,争取做到能少花钱多办事的效果。

服饰促销:方式很重要

字号:小 中 大 -02-17

节日是家庭消费的高峰,也是商家促销的黄金期,从“全场三折起”到“隆重特价推出”,从“买一送一”到“返券销售”,零售商们的促销手法花样翻新,招数颇多,消费者往往被淹没在促销的海洋中。牛年春节,各个服装品牌的促销力度仍旧很大,但是这些促销方式都完全合理吗?

节庆促销原本是很多商家青睐的一把利器,但现在很多服装店铺的经营者却将其视为“鸡肋”,不促销不甘心,实施又感觉没有新意,味同嚼蜡,看着别人红红火火,自己却是冷冷清清,为此苦恼不已。

,大城市的服装品牌价格战不断,到了春节,再低的折扣都已令消费者麻木,而小城市的品牌专卖店即使不打折依旧门庭若市。由此可见春节促销,价格战的杀伤力越来越弱。

市区某大型商场销售员马小姐认为,在商场中每逢大型节日,各大商家的促销活动比比皆是,价格给消费者带来的诱惑力越来越小,在此时投入较大的人力和物力进行促销,肯定是得不偿失的,况且大型节日即使没有促销,销售额也会有所提高。所以,倒不如反其道而行之,实行“大节日小促销,小节日大促销”的逆向思维,在各大商家不太重视的小节日,针对不同的细分消费人群进行大规模促销,将有限的人力物力花到实处。

某知名品牌李姓代理商透露,目前按照服装进价来说,商家的季末清仓基本还能维持成本线之上。因此春节促销大战,对于中间商来说,更重要的是回笼资金,以备来年购置新货。所以,各商家亮出的促销力度一家比一家大,许多商家打出超低折的横幅来吸引顾客。

营销人士认为,节日促销固然重要,但要把握一个度的问题,时间不可以太长,促销的力度也不可以过于大。促销要面向消费者而不是渠道,促销在终端而不是流通市场。要研究节日消费心理行为、节日市场的现实需求和每种产品文化,制定出行之有效、颇具节日特色、适应节日营销的产品组合,另辟蹊径抢占先机,这才是顺利打开节日市场通路、迅速抢占节日广阔市场的根本所在。淡化价格效用,增强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沟通互动,营造春节欢乐喜庆而不失宽松和谐的消费环境,才能开发和培养出新的消费需求。

吆喝叫卖的时代已一去不在,最好的方法是融销售于活动和娱乐之中,结合一些公关活动,进行品牌积累提升品牌形象。(章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