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幼儿自我意识培养初探_小班幼儿教育专题
小班自我意识培养初探
(一) 问题的提出: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处在家庭的中心位置,通过开学前的普访,我们深深了解到这些孩子不管物质或精神上都存在着优越性和特殊性,所以在体能和智能方面发育较好。但是正因为这种过分溺爱和过度保护,形成了他们对成人的极度依赖,限制了他们活动的独立性、创造性、积极性,妨碍了他们正常的交往和对周围环境的适应;再则他们容易形成感情上的自我中心,不善于体会其他孩子的思想情感,体验不到与同伴分享的快乐。
那么作为,除了教会孩子简单的技能技巧和粗浅知识外,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良好的个性品质,形成健康的自我意识。那么何谓“自我意识”呢?就是指作为主体的我,对于自己以及自己与周围事物的关系,尤其是人与我的关系的认识。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自我评价两个方面。
(二) 研究概述:
1、 目标:
a、 建立积极的自我概念,即逐渐意识到作为一个有独特个性的人的自我价值。
b、 发展自信心和自身能力,成为独立的信赖自己的人。
c、 以培养自我意识为起点,促进社会性发展。
2、 内容:
a、 利用日常学习、劳动、生活活动,活动形式生动有趣,适合。
b、 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如:游戏、故事、操作活动等,能够被理解,有利于自我意识的提高。
c、 提供自行操作的机会,以此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自信心。
d、不断深化家教指导的内容,如:亲子活动、家长会、园地等。
3、 原则:
a、 发展性原则
b、 协同性原则
c、 游戏性原则
d、主体性原则
(三)、研究小结:
1、 利用一切活动,帮助加深自我认识
3—6岁的幼儿自我认识发展速度最快。为了引导幼儿不断强化自身的独立地位,即让把自己主体,从他人和外界事物中屈服出来,作为
要在幼儿已经形成的自我表现的基础上,让幼儿通过言语交际和游戏活动掌握“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把自己当作一个主体来认识。在活动“发现自己”中,通过利用木偶娃娃讲述故事引出让幼儿照镜子,说说自己的名字、长得怎么样;再通过口令游戏,充分感觉到自己身体各部分的功能;又在操作练习中交朋友、找朋友等方法让幼儿接受自己的性别、区分男孩与女孩。在此活动中,幼儿不仅了解了自身,同时交往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小班幼儿的自我保护意识非常差,常会发生碰痛摔伤现象,怎么办呢?我在让幼儿认识身体各部分时,有机地结合一些图片,引导他们从多角度思考发生危险的原因,使他们懂得受伤后的不方便,从而学着保护自己。平时又注意提醒、帮助,孩子们慢慢地知道了“这样危险”、“那样不可以”的道理,事故率为0,小伤小痛非常少,家长们很满意。再如,“三八”节的活动中,小朋友依偎在妈妈的身边,举着全家福向旁边的同伴介绍着自己的。嘉嘉、涛涛小朋友甚至还用向同伴炫耀的语气。整个活动气氛活跃,就连几个小年龄的孩子也语句不完整地介绍着。在自我认识的过程中,首先了解的是自己,也就要有意识地了解自己的生活圈子,不断感受自我,为自我定位。
2、创设平等和谐的环境,积极支持合理的自主欲
我以正确的教育行为去影孩子,从他们一入园的那一刻起,为他们营造一种温暖、关爱、民主的气氛。平时,我以姐姐、妈妈的身份和他们打成一片,全身心地投入到他们中间去,努力创设一个平等和谐地环境,让大家能够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表现自己与别人的不同,大家彼此关心,尊重他人的自我,不以自己的自我去强求孩子。春天来临时,我带幼儿欣赏美丽的景色后,组织他们用蜡笔画、手指点画、撕贴等形式来表现。结果,在嘉嘉小朋友的蜡笔画中,一片粉红色,树叶、小花、太阳全是粉红。当同伴给她指出时,她却说:“我喜欢。”小朋友争着来告诉我。此时,我没有以成人的评判标准去衡量她,而是用一个小女孩的心思去理解她。其实,在小班这个年龄阶段,就开始表现出强烈的自我主张和迫切的自我表现欲望。作为要理解他们心理上的变化,接受和支持他们的合理要求和探索行为。也只有这样,
>的自尊心才会迅速增强,他们才会越来越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3、评价要把握分寸,增强自信心、独立性
幼儿正处于自我意识形成的初期,由于他们的知识经验少,认知水平低,他们的自我评价表现为以依从性的评价发展到自己个别性和多面性评价的特点,所以我对他们的评价很有分寸,从不用“最”字,并安排各种活动不断让幼儿感受,让他们相信自己的能力,享受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独立完成任务。一次午餐后,小朋友都拿起香蕉,剥去皮甜甜地吃了起来,可只见璇璇、萧萧拿着香蕉啃着吃。了解之后,他们从没有剥过香蕉皮。他们两人对成人的依赖性很强,在家的确都是父母包办的。于是,我也拿起半根香蕉剥起来,让他们看看是怎么剥的。结果,他们仿效我的样子也顺利地剥下了香蕉皮,吃得特别开心。我经常鼓励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在缺乏自信时给予开导、支持、鼓励,让他们了解自己的优缺点,相信自己的能力,获得成功。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增强自知和自我接受的意识,成功的次数越多,幼儿对自己的评价也就越高。在充分认识到他们的能力和实际情况下,我合理提出要求和安排活动,让通过自己的努力,体验成功的喜悦,增强了自信心,自我意识得到了良好的发展。
4、适当控制自我,增进同伴间的友好交往
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这个集体,不断与同龄伙伴交往。但这种交往是建立在平等基础上的。在这种交往过程中,他们必须学会控制自我,以独立活动的主体身份参与同伴的交往。而在这个集体中,调节彼此的关系,服从集体公共的准则,使自己成为集体的一员,也是良好自我意识的表现。在一次户外体锻中,玩的是飞碟和扭扭车。考虑到扭扭车是孩子们最喜欢玩的,事先我就自编小故事,故事中揭示出因为小动物不会轮流等待,所以造成了不好的后果,然后提出“我们怎么样玩呢”引导幼儿思考,有的说:“可以用石头剪子布的方法来解决。”也有的说:“可以两人一起玩。”幼儿在与同伴交往时,更多地学习适当约束自我行为,注意妥善处理自己与他人的交往,提高了活动的合作能力,促进彼此之间的交往。在活动中,关系融洽、互动互助,经常能看到他们身上体现谦让的精神以及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遵守行为规则的能力提高了。
5、与家庭合作,对实施行为指导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它具备着人生发
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情感作用。因此,我以多种形式指导家长,加强联系,使幼儿园与家庭对幼儿的要求一致,帮助幼儿逐渐积累经验,不断调节原有的自我,形成自我概念。平时,我经常给家长提供一些亲子游戏、小文章,不定期地召开家长会,请个别家长交流体会。淳淳小朋友的妈妈平时对孩子比较注重自我意识的培养,教育孩子时做到爱而不溺,明智而理性。我就有意识地请她在其他面前谈谈“如何给孩子明智的爱”,大家深有感触,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作为要树立大教育观,把园教育与家庭教育、社区紧密结合,相互促进,使每个孩子生活在充满爱与关怀的环境中。
(四)后记:
根据列表测试,发现的自我认识、自我评价都有很大提高,说明近一年的研究是有效的。但自我意识只是社会性发展中一个领域,社会性发展涉及面很广,以后将在其他方面再作进一步探索,争取摸索出更为宝贵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