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9 > > 详细内容

小班幼儿独立性的培养_小班幼儿教育专题

独立性就是指人不依赖外力,不受外界束缚,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如果不能独立,那么,他就会失去在社会上生存的一个前提条件,就会导致个性、行为的孤僻、怪异。

现在,我们中国的父母对孩子是有求必应,无微不至,不论大事小事,总不让孩子插手。有些力所能及的事,也舍不得让孩子自己去做。孩子总是要长大,总是要离开家庭、父母,独立于社会生活之中。让孩子早一点学会独立,对于他们将尽快适应生活和别人相处都是很有好处的。

幼儿的独立性对于幼儿个体社会化具有重要意义。独立性强的,适应能力强,因而对于环境中出现的各种新事物、新关系、新变化不但能够保持稳定的情绪,而且能够表现出主动、积极地探索倾向,适应新环境和认识新事物。

培养幼儿的独立性必须激发幼儿的主体性,即通过激发幼儿的兴趣和内在需求,使幼儿自觉、主动地参与到活动过程中来。适应能力指小班对生活环境改变后的初步自理、服务能力,对新的社会环境的适应和交往能力,以及活动的参与能力。

为了让小班幼儿能较早的独立起来,我们从生活自理、社会适应、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与家庭配合等几方面入手,开展小班独立性的培养,以下是我在工作中的一些体验:

一、从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着手,培养的独立性。

让逐步接受现存社会的生活方式,学习自我生存,自我服务,形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具体目标为:⑴ 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会自己进餐,初步养成较好的进餐习惯。⑵ 在成人的帮助下,学习自己穿脱衣裤,逐步养成文明的入厕习惯。⑶ 学习使用手帕,逐步掌握正确使用手帕的方法。⑷ 学习正确的洗手方法,知道饭前便后、手脏时要洗手。

明确了目标,我们就着手训练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首先,我们先从培养幼儿在集体生活中,能愉快地与、同伴相处,让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开始,帮他们建立初步的、自主、自理的意识,并教会他们一些简单的生活技能,注重不断诱导,不断练习,形成习惯,使孩子们的独立生活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在日常生活中,孩子们能自己吃饭、上厕所、洗手、漱口、擦脸、穿脱衣服、鞋子等,再

也不依赖成人,能独立完成自己应该完成的事。

吃饭,看似十分简单易学,但要幼儿真正独立去做,却不是一件简单容易的事。根据调查,大部分孩子在家吃饭都是大人喂的,且有许多坏习惯,如吃一口跑两圈,把饭含在嘴里,不吃素菜等等。到了幼儿园,没有了大人,孩子们不知所措,有的不会拿勺子,用手抓饭;有的看见饭就哭;有的拿着碗满教室地跑。孩子们不知如何吃饭?怎样拿勺子?怎样正确的吃饭?为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先通过讲故事激发幼儿独立吃饭的愿望,了解正确使用勺子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幼儿学习自己吃饭的兴趣。我们又通过游戏,教给幼儿正确拿勺子、端碗的方法等,并指导幼儿操作,让幼儿在操作练习中学会了正确拿勺子、端碗的技能。除了幼儿在课堂上的学习练习,我们还在幼儿进餐、吃点心时随时进行观察,不断提醒,不断纠正。最后,我们还在活动区角中提供勺子、碗、蚕豆等物品让幼儿练习巩固。另外我们还请配合,在家让孩子自己吃饭,并督促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使幼儿养成进餐的良好习惯。通过我们一学期的不断地努力,已经养成了一定的习惯。

其次,我们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设计幼儿乐意接受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幼儿的学习和活动态度易受情绪的影响,喜欢形象生动的活动形式,为此我们把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寓于各种活动中。如

幼儿学习叠衣服,我们就设计了“衣服做操”的游戏来吸引幼儿,首先我们激发幼儿,让幼儿想要看看衣服是怎样做操的,然后和衣服一起学做操,最后和衣服一起比赛做操,通过这个活动,很快地掌握了叠衣服的本领,而且叠得可平整了。

因此说生活自理能力与独立性有着密切的关系,我们在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同时,强化幼儿的独立意识,它是独立性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通过让做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们独立、勤劳、负责任的品质,以及锻炼他们的自理能力。

二、通过培养幼儿的适应能力,来培养的独立性。

幼儿适应能力是指幼儿逐步接受外部世界,形成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的过程。具体目标为:⑴ 正确招呼、保育员,喜欢上园,愿意将困难告诉老师。⑵ 熟悉同班同伴的名字,乐意接受同伴的邀请。⑶ 不独占玩具,知道大家一起玩的道理。⑷ 初步了解一些常用的规则,在提醒下能遵守规则,并学习使用礼貌用语。

让幼儿广泛地接触社会环境,丰富他们的社会交往经验。幼儿的适应能力是在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发展起来的,能够经常接触新环境,有较丰富的交往经验,幼儿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中的变化,而交往经验贫乏的,对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较差。

应发挥三种榜样的作用,即:教师、同伴、家长的榜样作用。在集体中,同伴的作用最能促使幼儿独立性的发展,而对幼儿的影响作用则超过对幼儿的影响。因此,我们在对适应能力的培养中,还应加大

与同伴的影响力,重视发挥对孩子独立性培养的作用,更好地促使独立性的形成。

三、通过鼓励幼儿独立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的独立性。

独立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孩子独立性发展十分重要的,它是孩子在社会上生存以及进行创造性活动必备的心理品质,是孩子成材的基本前提。为此,我们为幼儿创造了独立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机会,鼓励他们能及时地发表自己的意见和建议,让他们大胆地说,并创设让幼儿独立尝试解决问题的机会和困难,并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他们逐渐学会地做各种事情、面对各种人,久而久之,的独立性自然就形成了。

四、与家庭密切配合,增强培养独立性的意识。

是孩子的第一任,他们的方法直接影响孩子的一生。现在的家长普遍存在三种心态:(1)、心疼孩子,不愿让孩子“受苦”,怕孩子不小心磕着或碰着。(2)、家长怕麻烦,有些说:有教孩子做事情的那些时间,还是自己替他做好了。(3)、其余的事情,包括力所能及的事都不用做。其实这种心态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

为此,我们经常与共习、探讨幼儿的培养问题,特别是独立性培养的问题,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育儿方法,使能从根本上改变方法,增强培养独立性的意识。

培养和发展孩子的独立性是孩子学会生存的第一步,也是促进孩子身心发展和培养健全人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