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4 > > 详细内容

充分利用各区域材料开展结构游戏的尝试_区域活动及指导

亮出建构的风采来

——充分利用各区域材料开展结构游戏的尝试

福建省南安市实验园  刘水清

幼儿园的结构游戏经常存在着这样的现象:班级配备了各种各样的结构材料,但幼儿却唯独喜欢拼插花片,于是这些价位高且同样美观的建构材料,则往往成为了班级里的一种昂贵摆设。怎样才能亮出建构的风采,使班上的这些材料“活”起来,让这些材料与充分地互动起来呢?下面就结合本人所组织的一个大班结构游戏的案例,浅析如下。

观察时间:今年3月15日周一下午(第一次游戏)3:35——4:30

观察地点:大三班活动室外的走廊上

参与人数:全班

重点观察对象:熙熙、葳葳、茹茹、明明、隆隆

游戏内容:自由建构

游戏背景:上一个游戏主题为火箭发射基地,由于离去年“神舟五号”成功发射的时间已久(在上学期所展开的“神舟五号”系列活动中,小朋友非常感兴趣,且念念不忘,因此这学期初才会有“火箭发射基地”这么一个主题),嘴上虽说着要拼火箭,但是游戏效果已远不如上学期了。于是,我期待着在今天下午的游戏中能发现孩子的兴趣点,或者能抓住游戏过程中出现的某一契机,并将孩子的游戏愿望发展为下一个建构游戏的主题。

下午在谈话时,我开始引导和启发:“有的小朋友觉得,有时我们的建构材料建构不出他所要的东西,今天,允许大家可以去找一找活动室里的其它材料来试一试,只要用完后记得放回原处就可以了。”有不少小朋友听了这话,就开始四处张望着,呈现出一股跃跃欲试的劲头。

游戏过程实录:游戏一开始,熙熙等几个小朋友很快地便凑到一起,商量、讨论后,他们选中了走廊这个地方:明明小朋友去搬整框的积木;熙熙、茹茹和葳葳三个小朋友则“占着”走廊等去

搬积木的明明小朋友。不一会儿的功夫,他们就搭了一幢漂亮的小屋,三位小朋友禁不住手舞足蹈,开心极了!葳葳还很自豪地问道:“刘,我们的小屋漂不漂亮?”我用很欣赏的眼光看了看他们的作品回答道:“嗯,挺漂亮的,但是……好象是缺点了什么?”“缺什么呀?” 葳葳赶紧又问,其他三个小朋友听我这么一说也都围上来,“还有些时间,你们仔细看一下小屋的色彩、造型,想想哪里需要再添些什么?”“这些积木太旧了啦!” 熙熙说道,“对,它们只有一种颜色不好看!” 葳葳也马上反应过来了,于是熙熙便跟茹茹说:“茹茹,我们一起去找找吧。”只见他俩在活动室的美工角找到了许多空的黄色橡皮泥罐子、从操作角拿来了粉红色的陀螺、从体育游戏区搬来了几粒红色的橄榄球,开始对小屋进行一番的装饰。这时,原本在建火箭的隆隆刚好跑过来,好奇地看着,一会儿,他也忍不住了,主动加入进来。隆隆转身搬来一框酸奶瓶,在小屋周围“圈地”、建围墙,还留了个大门。并在大门两边各放上一粒红色的橄榄球作为路灯。(如图1)“成功了!成功了!”他们都不约而同地大喊起来,喊叫声吸引了周围的也来参观,也许是受这件作品的启发,班上的其他小朋友也都纷纷地重新装扮一番自己小组的作品。看着孩子们兴趣高涨、个个忙得不亦乐乎的样子,我便决定将游戏时间延长。

分析:的确,在以往的各区域材料都是加以分门别类且相对固定地摆放着。这,无形中让幼儿形成了本区域的材料只能在本区域玩、不许跨区玩,材料不可互为利用等思维定势。如以前的泥工板和橡皮泥罐子只有在美工活动、美工角玩,幼儿根本想不到可以用它们来建小楼房(如图2)。幼儿喜欢搭积木,但以前也不懂得将积木与陀螺、酸奶瓶搭配起来搭建,而且效果很好(如图3)。就所观察这组小朋友,他们建构的楼房所使用的材料就有:原色积木、橄榄球、酸奶瓶等。根据事后的记录,全班在本次游戏中运用到的材料有:表演角的小花伞、纸砖头、小舞台积木;体育角的橡胶球、皮球;结构区的原色积木、酸奶瓶、矿泉水瓶(内装色水);美工角的橡皮泥罐子;操作角的陀螺以及班级塑料椅子。

在幼儿眼中,就代表着权威。这一“权威”常常关系到活动开展的方向和进程,以及是否能够继续深入。我平常的一句话,

“一语道破天机”,孩子们突然间发现身边还有那么多的材料可以用来建构,顿时开窍了!幼儿对利用多种材料进行结构游戏已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而且好几组都将建构内容集中在“楼房”上,因而,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展一个有关建筑楼群的游戏主题。

观察时间:今年3月22日周一下午(第二次游戏)3:25——4:30

观察地点:大三班活动室内

参与人数:全班

重点观察对象:鸿鸿、宁宁、霖霖、琦琦、彬彬

游戏内容:主题——特色小区

游戏背景:根据上次游戏的观察分析,我决定在班上进行有关建筑楼群的大型主题建构,并在游戏进程中,进一步启发、鼓励

灵活地利用材料,通过增加游戏的乐趣和成功率来改变我班结构游戏近期的低迷状态。

午休起床时,我顺便问了句:“下午你们最想建什么?”“建楼房!建楼房!”于是在点心后,我提出了简单的游戏要求,小朋友们就迫不急待地开始游戏了。

游戏过程实录:有了上次游戏的经验,商量时间缩短了许多,很快就投入游戏中。鸿鸿、宁宁搬来4个跳棋盘为楼房奠基,霖霖搬来一框矿泉水瓶:“我们用这些来建第一层吧”,于是三人就开始建了起来,一起把瓶子放到棋盘上。“这有泥工板呢,要不要用?” 琦琦问到,“那好吧!” 霖霖接过来就直接盖在瓶子上。这时,彬彬手上拿着几个套圈的圈圈,将选中的放在泥工板上,“高跷来了!高跷来了!” 霖霖很高兴找到这种漂亮的材料(高跷为红黄相间的木制体育玩具),他们几个围着作品看了又看,好象在思考着怎样利用这一漂亮的高跷,琦琦拿起一个放在圈圈中间,大家也都学着将一个个高跷放进圈圈中去。“你看,这些绳子垂下来,乱乱的”,霖霖第一个发现了这个问题,“是有点乱乱的”宁宁附和道,“这样放嘛,不就不会啦!” 琦琦试着将拉绳全放到圈圈里去,然后左右看看,见其他人没意见就把其它的也放了进去。就在这时,彬彬又搬来了一些橡皮泥罐子、橡胶球、套圈的棒棒和小丑帽,鸿鸿继续将剩下的泥工板搭在高跷上,将小丑帽放在泥工板中间,套圈的棒棒下端插进小丑帽的顶端。琦琦和彬彬将四根套圈的棒棒放在作品底部,围成一个棱形,每个角里面都放上一粒橡胶球(如图4)。作品完成了,他们在高兴地说着、分享着建构所带来的成功与喜悦。

分析:下午的游戏可以从三个角度来分析:一是材料的使用更加丰富,孩子们将表演角的小丑帽、纸砖头;体育角的套圈玩具、高跷、皮球、胶粒球、保龄球、橄榄球、小布球;结构区的积木、小太阳积塑、城堡积塑、矿泉水瓶、酸奶瓶、易拉罐;美工角的泥工板;操作角的跳棋盘、陀螺;其它的如水果框、多色方框圆框、木头椅子、塑料椅子都派上用场,他们利用塑料椅子、胶粒球建大门,用酸奶瓶、矿泉水瓶、纸砖头搭围墙等等,有些幼儿还将其中一些玩具的小零件分开使用。二是搭建的楼房更加多样新颖,如图5、6所示,用这两种材料来搭房子可以快速地拿出完整的作品,且又别拘一格。三是游

戏时间延长了、绝大部分直至父母来接时才停止游戏,通过这两个现象可以看出对游戏更为感兴趣了。

   


幼儿建构作品过于单一而发愁了。

4、不要以成人的眼光随意评价幼儿的作品,应让幼儿自己先作评价,并学着以的眼光评价他们的作品,尊重他们的价值取向和审美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