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4 > > 详细内容

活动区角中材料的投放与教师指导_区域活动及指导

活动区角中材料的投放与指导

                                                          闪闪

 《纲要》中明确指出:“园应该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自主地选择、活动活动。区域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活动,有相对宽松的活动气氛,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能满足幼儿发展的需要。在开展区域活动中,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发展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共同参与设置各种区域。同时,我还为幼儿提供了具有层次性和开发性的游戏材料,并以同伴的身份对加以适时的点拨指导。通过实践探索。我班的区域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第一、有目的的投放材料。

在益智区投放“昆虫拼图”时,制作精美,引起了孩子们极大的注意,纷纷进入益智区,但出乎意料,我在观察中很快发现有的孩子随便哪起一块图样拼凑着,没拼完就走了;有

的很快拼完也走了。在反思中我觉得:*一些孩子没有掌握拼图的顺序和方法*而块数少的拼图对能力强的幼儿又很简单。于是我重新制作了拼图,从四块到六块到八块等数量不一,并设计了拼图的步骤图,使孩子们在拼图时可以看图掌握拼图的方法从:头,腹、尾等按顺序拼图。当孩子们重新拼图时,扬小龙能在按图拼图后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张风原在拼完最难的十块拼图后高兴地拉着我去看。由此,我觉得在为幼儿提供材料时要注意有层次性,玩具也应由易到难,有浅入深,符合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让孩子们根据自己的能力自由的选择材料,并使不同能力的孩子都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悦。

我们班新创设了“垒高”的游戏区,孩子们很新奇,互相进垒高,在每一次的垒高后,对自己的成绩很在意,互相告诉自己的垒高成绩,都说自己垒的最高,几天后我发现,很少有人去垒高了。我在想;是什么原因让垒高区遭受到孩子们的冷落?我反思后觉得,孩子们之间的比较产生不了长久的兴趣,孩子希望得到别人的赞扬,于是,我为用数码相机拍出半身的小照片,作为孩子的垒高记录卡,这样,垒高区又出现了孩子们兴致勃勃的身影、开心爽朗的笑声,每天都有新的垒高冠军产生;每天,也有孩子在向新的记录进行挑战。由此,我觉得,在投放材料时要根据孩子年龄、兴趣性强的特点,使他们在游戏中增强自信,充分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为了增强小班幼儿手部肌肉的灵活性、提高动手能力,我班新开设了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串珠游戏区“开心装饰绣”提供了几种串珠,有一天,我发现,高芷诺偶尔在角落里找到了一个小吸管在穿,而且,很新奇的说“李,看吸管也能穿”!孩子的一句话让我产生了很多的想法,应该为提供更丰富的材料,于是,我把这个想法与家长进行了沟通,们特别支持我们的工作,为我们收集各种大小、颜色串珠、铃铛、塑料管,还有废旧塑料瓶剪的各种图形的塑料片,材料多了,孩子们玩的很投入、久久不愿离开,但很快,我发现了新的问题,孩子们穿玩后只是进行吊挂展示,如何让游戏活动继续的深入,又让我对自己的行为进行了调整,于是,我会在孩子们穿完作品后说:“你穿的真漂亮,我要是有一条这样的项链会非常高兴的”,我还建议他们:可以把自己的小挂饰送给客人、好朋友、喜欢的人等,也可以先询问别人,需要什么样式的挂饰?当有助教、外来客人时孩子们都会争者为他们献上自己的作品和美好的祝福。看到孩子们的转变,我感到很欣慰,师幼的互动带动家园互动,为幼儿提供各种丰富的材料,充分调动起孩子们的兴趣点,而作为应该在活动中关注幼儿,深入了解的发展需要,进而进行有效的参与和引导,是使游戏不断深入的关键。

第二、活动中

的指导
(1)、以观察、鼓励为重。观察活动环境是否能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材料的投放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材料的数量是否充足。重点观察幼儿的活动、探索情况。在美工区我们提供折纸的开放性 图例,炎炎特别感兴趣,她拿一张美工纸要折纸飞机,反复折了几次都失败了。在观察过程中,了解炎炎在折纸过程中有什么困难,不要指责,不要轻易评判,帮助她看懂图饰,完成折纸作品,为营造一个宽松、自由、安全的心理环境。
(2)、以适时适度指导为要。适时,即何时介入指导要灵活掌握。一般是在探索的问题难以深化时,缺少材料、学具时或发生纠纷问题等困难情况下,要予以及时的支持与帮助。适度,指指导要留有余地,不要直接把答案告诉,尽量让孩子自己去学习、去探索、去发现。使区角活动真正成为孩子自己的活动

第三、活动中教师的指导评价活动应引发幼儿的感受,提升经验。当幼儿在区角活动中进行了探索、学习后,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要组织交流体验与收获,分享快乐与成功,并把有些关键性经验加以提升。
(1)、的"评价"可以是鼓励性的。如,"你撒圆片时做的记录真仔细",鼓励幼儿专心学习,坚持学习,有始有终地完成一项任务。又如,"他搭的楼房真高",是激励学习垒高技能,使手眼活动更协调。再如,"某某小朋友分类时用的时间最少",目的是让

提高学习活动的速度,增强动作的灵活。
(2)、可以是介绍玩具新的玩法。有时,对那些具有发展价值,而一时尚未引起幼儿兴趣的活动(受冷落的区角),可通过启发,激起参与活动的兴趣。有时,则是对那些能力、兴趣有偏颇的孩子进行引导。有的孩子好拼搭操作类活动,对需要动脑筋的内容不感兴趣,就可以适当点拨,使孩子兴趣指向更广泛些。
(3)、可以是问题性的。区角活动的交流,更多是讨论性的。围绕一个幼儿共同感兴趣的问题(前提是太多幼儿己积累了相关的操作经验),进行集体讨论。"编谜语时为什么谜底不能讲?""为什么这两个降落伞下降时速度不一样?""有什么办法使这枚回形针又快又准地取出来?"这样有意义的讨论,可以使幼儿彼此思维火花在碰撞中得到升华,操作经验得以提升,同时,也使有些关键概念得到学习。因此,师生间讨论式的交流是极有意义的。当然,这三种"评价",更多的时候是结合进行的,在"讨论"中渗透"鼓励",在"鼓励"中体现"激趣"。使每一次区角活动在充分体验成功的快乐、探索的兴趣和自信的感受中结束,并激发起下一次继续活动的愿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