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无为 品书香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04 > > 详细内容

在生活劳动区内幼儿劳动技能的培养(专题总结)_区域活动及指导

        专  题  总  结

——在生活劳动区内劳动技能的培养

活动区是近年来幼儿园广泛采用的一种活动形式。活动区以其组织形式的内容以及形式的灵活、活动内容的丰富,有力地推动园朝着更加多样化、个性化的方向发展,促进了《幼儿园工作规程》贯彻和落实。结合我园的实际,我班创设了生活劳动区,培养的劳动技能。

该活动区的主要活动围绕以下三条轴线展开:动作技能,比如抓、握、转、倒、挤、夹、敲、剪等;生活自理能力,比如穿脱和整理衣服、梳头、刷牙、系鞋带、洗手帕等;照顾环境能力,擦桌子、剥水果皮、折叠纸巾、分碗和勺子、浇花等。

在生活劳动中,孩子表现出极大的快乐和满足,因为他们正在尝试的是成人做的事,而且所完成的活动能够产生出实际的效益。例如:把剥好皮的橘子一片一片整齐地放入小盘中,逐一插上牙签,再端起盘子让同伴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孩子们在体验自己的成功喜悦时,既对自己的能力有了充分的肯定,又发展了愿意与人分享关心他人的社会性行为和良好的劳动习惯。

在参与生活劳动、不断走向独立的过程中,孩子们的认知也在不段发展,在剥橘子活动中体验概念;在捣碎练习中,了解芝麻、蛋壳、桂圆壳等不同物品的硬度和特性,兴致勃勃地进行积极的自我学习。

在生活劳动区中我们始终把的角色定位在观察者和指导者而非填鸭式的说教者。

1.                  深入了解每个幼儿,注意其发展水平及是否需要帮助,何时该提供帮助提供什么样的帮助,并尽力准备有关的材料适时、适当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如,在餐巾折叠活动中我观察到某个反复操作几次都无法折叠整齐,此时,我并没有对孩子说“我来帮助你”或是“你再来一次”之类的话,而是适时地为他准备另一块锈着红色对称线条的餐巾,给他一个视觉上的提示,间接地帮助他成功地把餐巾花成功的插在酒杯中。伴随着孩子自信的笑脸,帮他找回了差点被挫伤的学习信心和积极性。

2.                  通过观察、发现幼儿的特点,帮助认识和,使他们得到进一步的发展,随着手指灵活性增强,幼儿开始剥毛豆,我边与幼儿一起剥边观察他们,并随着活动的继续,适时提供剪刀、剥豆器等小工具,让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尝试。这样有效的促进了

积极主动地去探索学习,积累了更多的经验,也培养了他们敢尝试、勤思考的品格。

3.                  在活动中我深切地体会到只有细致地观察幼儿的需要进行个别的指导,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宜的材料,掌握好帮助的时机、程度、帮助的方法等。才能有效的促进真正意义上的主动学习和探索品格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