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幼儿成长档案建立过程中的体会_课改与自
关注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成长档案建立过程中的体会
评价是揭示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评价者的价值观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正是基于这一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使学前教育评价在价值标准、价值判断的方式上都朝向性、有效性发展,以发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功能。本学期,我们本着“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宗旨,从建立“的身心发展档案”着手,进行评价的新尝试。
九月份,20个由托班升入的孩子和7名新入园的孩子组成了小一班群体,这一群体与新小班群体在认知、经验和情感等方面相比,既有其年龄阶段的共性特点,又有属于其群体的特殊性。了解他们,并给予正确的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反馈-调整的循环,优化过程,最终使孩子茁壮成长,于是从9月中旬,我们就开始为每一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
孩子的成长档案主要由轶事描述记录和作品收集两个部分组成。了解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孩子,获得真实具体的。我们采用的轶事描述记录法,即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选择可以表现幼儿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行为,运用记叙性和描述性语言记录他们的动作、语言和活动,在某些事件的文字记录中,我们还辅以相应的照片,记录下孩子惟妙惟肖的细微表情和动作,以替代赘述的言语或描述不清的复杂情景。由于小班幼儿的想法和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动作来反映的,因此在一个学期中,我们把孩子在活动中的各种绘画、记录、小制作等作品收集起来,这样既能对的作品进行横向分析,描绘出孩子内心想法、各种技能的发展轨迹,又能通过纵向分析,了解孩子在群体中所处的发展水平,为评价孩子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明。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所得:
·完成了对评价功能的再认识。
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怎样
的评价才是有效的?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思考,不断端正着自身的观念。如果说,从以前的“只关注教师的行为到关注幼儿的行为”是一个转变的话,那么由现在的“关注幼儿的行为到关注自身的行为”又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评价并不是贴标签或者评判出是与非、好和坏,而是以客观为准绳,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所长所短(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等),这一点,即是关注孩子的行为,但了解了、关注了,其目的才是最关键的:即通过评价确认幼儿的发展优势和弱势,了解群体中每个的个体差异,及时进行有效指导、调整行为,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得到发展,这也就是从关注孩子将焦点再聚集在教师的行为上。通过这样的反复,发挥了评价的反馈-矫正功能,帮助判断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对这一点的认识,使我改变了以往评价与指导脱节的做法,在评价中树立指导意识,不断在教学中调整行为(包括教学环境的创设、活动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将评价与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完成了对孩子的再认识。
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转变着对孩子的认识。由于我们三位都从未带过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因此对孩子显现出的特征很难准确地把握,有时常常会“看走眼”,小看了孩子的能力,但随着成长档案建立的过程,我们通过几个月的观察、积累和反省,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心中有数,也从孩子的表现中归纳出了小班孩子发展的两个特点:
① 行为的稳定性差。由于小班年龄小,行为易受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对于同一事件先后两次的表现也会截然不同,即行为的稳定性差。
②发展的潜力相对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而且随着成长,孩子会在某些方面渐渐显出自己的优势,后来居上。
基于这两个特点,更需要对的表现进行细致、连续的观察,以求还事实以真相,做到公正、全面和客观性。我们在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小见大”——以孩子一、两个表现或者是以整个事件中的大部分而轻率地做判断,这样的评价往往有失偏颇,影响的行为和孩子的发展。
·分享了孩子的成长过程。
闲暇时或与家长一起翻阅起孩子的成长档案,照片中、文字中的故事就象昨天那样历历在目,对照孩子的今天,我们常感慨:孩子长得好快呀,进步真大呀!的确,档案中的一字一句都凝聚着我们的发现和思考,这些记载也蕴涵着我们对孩子深厚的情感,难怪有许多家长看了以后,都会发自内心地说:“,谢谢,你们辛苦了。”应该说,我们有所得,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共同分享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再过几个月,今天的记录又会变成孩子成长历程中的片段,等时间过去了,我们可以骄傲、自豪地对孩子们说:“在你们的成长中,也有我们成长的足迹。”
有得必有失,只是我们并不是因为得到而失去,而是在得到时留着失去的遗憾。在一个学期中,有许多是我们来不及思考,也有许多是我们将来想去做的。
·提高观察质量、学会分析整理。
对幼儿外显行为的捕捉和敏锐细致地观察、对行为进行分析思考并迅速地作出判断决策,转换为行为与幼儿进行互动,这些能力都是专业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和评价水平,在接下去的实践中,将是我们要花工夫不断修炼的。反思我们本学期的记录,存在着最大的问题就是:常觉得观察无从下手,对看什么、怎么看心中无数,收集的资料虽然很丰富,但仍然比较零乱,很难清晰地勾勒出孩子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在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强化明确观察目的的意识,提高观察质量,勤记、善记,抓住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件,这是其一。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二点就是恰当运用观察结果,准确对资料作出解释、整理和分析,从而真正实现通过观察、记录,促进发展的目的。
·尝试多种方法,立体地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在档案建立的过程中,我们既关注幼儿在各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既了解某个幼儿一段时间内身体、社会、语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某个幼儿的兴趣、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和发展优势等,也了解全体在某一领域或某个具体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力求将一个个孩子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来,但由于方法单一,因此效果还不能尽如人意,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例如:同样是
运用观察法,但可以由轶事记录的方法拓展到时间抽样、事件抽样、行为检核等,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更全面、准确、快捷地记录下孩子的成长。
·尝试多角度切入,全面地评价。
在上阶段的档案建立中,我们将切入点放在健康、语言和艺术等领域,选择按某一事件或活动来进行发展评价。并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段时间内孩子情绪、认知发展的脉络,如:开学初对新入园的孩子适应性的了解,我们着重记录孩子摆脱分离焦虑,适应新环境,结交伙伴的过程,以此描绘他进步、发展的情形。我们进行的另一项尝试是结合年级组内的研究课题,选择多元智力的各方面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确认幼儿的发展优势和弱势,了解群体中每个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但幼儿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也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求。因此,在下阶段,我们还可以选择按课程进行的主题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如了解主题开始阶段幼儿的已有经验,主题进行阶段幼儿关注的热点,主题深入阶段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差异等。这样的评价可以更贴近孩子,及时了解孩子在过程中生成的内容,思考预设与生成间的调整与互动。在评价时,也可以选择对幼儿的学习风格进行评价,通过观察了解在不同领域和学习情境中的能力表现,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个别,真正把握孩子的需求,给予适宜的指导,促进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发展评价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而是协助我们开展工作的有效手段,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估计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其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潜在的发展水平,找出两种发展水平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
、设计活动,调整教学策略,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并给予适宜的支持,引导发展才是我们进行评价的目的。今后,我们会就在思考的几个问题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希望能获得新的认识,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学前评价》霍力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园评价的探讨》刘华 任冬英 时萍
――成长档案建立过程中的体会
评价是揭示价值的重要手段,对于同一事物,由于评价者的价值观不同,评价的结果就会大不相同,正是基于这一点,“以幼儿发展为本”的理念使学前教育评价在价值标准、价值判断的方式上都朝向性、有效性发展,以发挥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幼儿的自主性和积极性、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功能。本学期,我们本着“关注每一个孩子”的宗旨,从建立“的身心发展档案”着手,进行评价的新尝试。
九月份,20个由托班升入的孩子和7名新入园的孩子组成了小一班群体,这一群体与新小班群体在认知、经验和情感等方面相比,既有其年龄阶段的共性特点,又有属于其群体的特殊性。了解他们,并给予正确的评价,才能有的放矢地实施教育-反馈-调整的循环,优化过程,最终使孩子茁壮成长,于是从9月中旬,我们就开始为每一个孩子建立成长档案。
孩子的成长档案主要由轶事描述记录和作品收集两个部分组成。了解离不开观察,观察可以使我们深入地了解孩子,获得真实具体的。我们采用的轶事描述记录法,即是运用观察的方法,在日常生活的场景中,选择可以表现幼儿个性或某方面发展的有价值的行为,运用记叙性和描述性语言记录他们的动作、语言和活动,在某些事件的文字记录中,我们还辅以相应的照片,记录下孩子惟妙惟肖的细微表情和动作,以替代赘述的言语或描述不清的复杂情景。由于小班
的想法和内心活动都是通过动作来反映的,因此在一个学期中,我们把孩子在活动中的各种绘画、记录、小制作等作品收集起来,这样既能对的作品进行横向分析,描绘出孩子内心想法、各种技能的发展轨迹,又能通过纵向分析,了解孩子在群体中所处的发展水平,为评价孩子提供了具有说服力的证明。在实践过程中,我们有所得:
·完成了对评价功能的再认识。
评价的目的是什么,怎样的评价才是有效的?在建立档案的过程中,我也一直在学习和思考,不断端正着自身
的观念。如果说,从以前的“只关注教师的行为到关注幼儿的行为”是一个转变的话,那么由现在的“关注幼儿的行为到关注自身的行为”又是一个重大的转变。评价并不是贴标签或者评判出是与非、好和坏,而是以客观为准绳,全面地了解孩子的所长所短(包括情感、态度、能力等),这一点,即是关注孩子的行为,但了解了、关注了,其目的才是最关键的:即通过评价确认幼儿的发展优势和弱势,了解群体中每个的个体差异,及时进行有效指导、调整行为,让每个孩子都有成功感,得到发展,这也就是从关注孩子将焦点再聚集在教师的行为上。通过这样的反复,发挥了评价的反馈-矫正功能,帮助判断教学过程的有效性,对这一点的认识,使我改变了以往评价与指导脱节的做法,在评价中树立指导意识,不断在教学中调整行为(包括教学环境的创设、活动环节的设计、教学方式的选择等),将评价与指导紧密结合起来。
·完成了对孩子的再认识。
在记录的过程中,我们也逐渐转变着对孩子的认识。由于我们三位都从未带过小班年龄段的孩子,因此对孩子显现出的特征很难准确地把握,有时常常会“看走眼”,小看了孩子的能力,但随着成长档案建立的过程,我们通过几个月的观察、积累和反省,对每个孩子的情况都心中有数,也从孩子的表现中归纳出了小班孩子发展的两个特点:
① 行为的稳定性差。由于小班年龄小,行为易受情绪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有时对于同一事件先后两次的表现也会截然不同,即行为的稳定性差。
②发展的潜力相对大。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长处,而且随着成长,孩子会在某些方面渐渐显出自己的优势,后来居上。
基于这两个特点,更需要对的表现进行细致、连续的观察,以求还事实以真相,做到公正、全面和客观性。我们在过程中最大的体会就是:在对孩子进行评价时,不能“以小见大”——以孩子一、两个表现或者是以整个事件中的大部分而轻率地做判断,这样的评价往往有失偏颇,影响的行为和孩子的发展。
·分享了孩子的成长过程。
闲暇时或与家长一起翻阅起孩子的成长档案,照片中、文字中的故事就象昨天那样历历在目,对照孩子的今天,我们常感慨:孩子长得好快呀,进步真大呀!的确,档案中的一字一句都凝聚着我们的发现和思考,这些记载也蕴涵着我们对孩子深厚的情感,难怪有许多家长看了以后,都会发自内心地说:“,谢谢,你们辛苦了。”应该说,我们有所得,我们最大的收获就是和孩子一起成长、和共同分享着孩子成长的每一天,再过几个月,今天的记录又会变成孩子成长历程中的片段,等时间过去了,我们可以骄傲、自豪地对孩子们说:“在你们的成长中,也有我们成长的足迹。”
有得必有失,只是我们并不是因为得到而失去,而是在得到时留着失去的遗憾。在一个学期中,有许多是我们来不及思考,也有许多是我们将来想去做的。
·提高观察质量、学会分析整理。
对幼儿外显行为的捕捉和敏锐细致地观察、对行为进行分析思考并迅速地作出判断决策,转换为行为与幼儿进行互动,这些能力都是专业水平的重要组成部分。学会地观察,提高观察质量和评价水平,在接下去的实践中,将是我们要花工夫不断修炼的。反思我们本学期的记录,存在着最大的问题就是:常觉得观察无从下手,对看什么、怎么看心中无数,收集的资料虽然很丰富,但仍然比较零乱,很难清晰地勾勒出孩子的发展。面对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在把握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同时,强化明确观察目的的意识,提高观察质量,勤记、善记,抓住与观察目的有关的事件,这是其一。值得我们关注的第二点就是恰当运用观察结果,准确对资料作出解释、整理和分析,从而真正实现通过观察、记录,促进发展的目的。
·尝试多种方法,立体地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的内容是多元化的,在档案建立的过程中,我们既关注在各
学习领域知识技能的获得,也关注幼儿的学习兴趣、情感体验、沟通能力的发展;既了解某个幼儿一段时间内身体、社会、语言等方面的发展情况,某个幼儿的兴趣、个性特点、学习方式和发展优势等,也了解全体在某一领域或某个具体活动中的发展情况,力求将一个个孩子立体、生动地呈现出来,但由于方法单一,因此效果还不能尽如人意,在下阶段的工作中,我们还可以进行多种方法的尝试,例如:同样是运用观察法,但可以由轶事记录的方法拓展到时间抽样、事件抽样、行为检核等,将各种方法融会贯通、灵活运用,更全面、准确、快捷地记录下孩子的成长。
·尝试多角度切入,全面地评价。
在上阶段的档案建立中,我们将切入点放在健康、语言和艺术等领域,选择按某一事件或活动来进行发展评价。并通过评价来了解一段时间内孩子情绪、认知发展的脉络,如:开学初对新入园的孩子适应性的了解,我们着重记录孩子摆脱分离焦虑,适应新环境,结交伙伴的过程,以此描绘他进步、发展的情形。我们进行的另一项尝试是结合年级组内的研究课题,选择多元智力的各方面对幼儿的发展进行评价,通过评价确认幼儿的发展优势和弱势,了解群体中每个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但幼儿发展评价不仅关注幼儿目前的发展情况,同时也注重分析过去,预期未来,注重发现和发展幼儿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幼儿发展中的需求。因此,在下阶段,我们还可以选择按课程进行的主题所经历的不同阶段对幼儿发展进行评价,如了解主题开始阶段幼儿的已有经验,主题进行阶段幼儿关注的热点,主题深入阶段幼儿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表现出的差异等。这样的评价可以更贴近孩子,及时了解孩子在过程中生成的内容,思考预设与生成间的调整与互动。在评价时,也可以选择对
幼儿的学习风格进行评价,通过观察了解在不同领域和学习情境中的能力表现,这样可以帮助我们进行个别,真正把握孩子的需求,给予适宜的指导,促进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发展评价不是我们最终的目的,而是协助我们开展工作的有效手段,在了解的基础上分析、估计的最近发展区,确定其现有的发展水平,以及潜在的发展水平,找出两种发展水平的区别,并以此为基础来制定、设计活动,调整教学策略,创设环境、提供材料,并给予适宜的支持,引导发展才是我们进行评价的目的。今后,我们会就在思考的几个问题进行新一轮的实践,希望能获得新的认识,使评价更好地促进孩子的发展。
参考文献:
《学前评价》霍力岩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园评价的探讨》刘华 任冬英 时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