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实施《新纲要》转变观念是关键_园长经验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幼儿教育界的改革也随之而深入。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的颁布,使幼儿教育的改革迫在眉睫。新的《幼儿园教育纲要》内容广泛而又深隧,它的实施需要每个从事幼儿教育的工作者积极地进行探索与研究。观念的转变是行动的前提,是行为改变的首要条件。幼儿园实施《新纲要》要收到切实可行的效果,教育工作者必须首先转变以前的观念。
(一)转变园长的观念是实施《新纲要》的前提条件。幼儿园是实施《新纲要》的具体承担者,幼儿园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导者,《新纲要》的实施要得以实现,作为园园长,首先要转变自己的观念。
1、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幼儿园的管理工作和幼儿的教养工作都要以人为中心,充分发挥的主动性,辅导幼儿自主地进行发展。积极争取社区、参与的教育活动,共同好。
2、树立服务意识。《幼儿园教育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是为所有在园幼儿的健康成长服务的,要为每一个儿童包括有特殊需要的儿童积极的支持和帮助。”园长要改变过去的办园思路,一切工作都要围绕为幼儿的成长服务这一办园宗旨。幼儿园是幼儿发展自己,习得今后成长所具备的一定素质的地方,园的只是为
幼儿的学习提供服务,为幼儿的发展提供必备的条件,而不是去主宰的发展方向。
3、树立正确的评价观。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进教育方式方法,提高教育质量的必要手段,教育评价观念直接关系着教育活动的发展方向。园长是幼儿园的领导者、管理者,园长的教育评价观在幼儿园的教育活动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园长要改变以前存旧的教育评价观,同时也要克服“学的是新套,做的是旧套”的现象。(1)改变对教师教育活动的评价观。园长要改变以前评价教师的教育活动首先看幼儿的纪律、常规的好坏,幼儿是否掌握教师所传授的内容等的旧观念。而是要在评价中首先看教育内容的选择是否符合本班幼儿实际,并兼顾群体需要与个体差异;教育目标是否具有层次性;教育过程是否体现了是主动、有效学习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效果是否是每位幼儿都在自己已有的水平上,获得了有益的学习经验和发展所需的经验。(2)改变对幼儿的发展状况的评价观。园长在评价幼儿的发展状况时,应改变过去重智力,轻能力,重知识,轻德育的观念。要承认和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幼儿。对的评价要全面,避免片面性;要承认差异,避免整齐划一。
(二)转变的观念是实
施课程改革的保证。教师是幼儿教育的实施者,观念的转变才能使其教育行为发生转变,自觉地对实施。
1、教师树立幼儿为主,教师为辅的观念。教师要转变以前以教师为中心,幼儿只是接受知识的观念。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要支持、鼓励幼儿参与学习,要成为的支持者;活动也不是教师的单边活动,而是教师与幼儿要相互合作,教师要成为幼儿学习的合作者;对幼儿的学习不能包办代替,不能生搬硬套,要善于发现幼儿的兴趣、需要,为其提供学习的机会和活动的材料,只是作有利的引导者,引导自己去发现、去探索、去体验,从而获得有益的经验。
2、教师要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在组织
活动的过程中,要注意各个阶段的发展要均衡。在各大领域的活动中,教师不但要利用幼儿原有的兴趣,还要发展幼儿新的兴趣,保护幼儿的兴趣,充分发挥潜在的能力,不能过早地对幼儿的兴趣进行定向,堵死幼儿长远的发展道路;主要要培养幼儿收集信息、处理,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幼儿明白事物之间的联系,让幼儿在生活中去发现现象,教师只是在探索过程中给以帮助。不是正确答案的化身,要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问题,找寻解决问题的方法与途径,帮助幼儿把零散的知识理出一条线,发现规律性的东西,让幼儿的知识成为一个结构,教给的方法。
3、要树立环境育人的观念。幼儿园的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能有效地促进的发展。在过程中,从物质上要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引发幼儿活动的环境,提供安全的设施、设备,满足幼儿需要的活动材料。从精神上,要为提供
宽松、自由、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团结的同伴群体,教育态度的平等、尊重、关怀、接纳,家庭的温暖幸福,这些都是对进行的宝贵资源。要努力去营造,尽力地去促成,为提供成长所需的良好环境。
园实施《新纲要》是一个漫长而又艰巨的任务。我们应该树立正确的观、儿童观、环境观、评价观。积极要投身到改革之中,不断地去探索、,谱写出辉煌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