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第一财富 > 饮食 > > 详细内容

[科学饮食]脆吃VS烂吃:我家餐桌有“战事”

 弟弟在国外读书多年,终于回家了。老爸拍板:接风宴就在家里吃,他亲自下厨,让弟弟好好尝尝久违的住家菜味道。那天,全家围在餐桌前,边吃边听弟弟讲述国外的生活趣事。酒也喝了不少,大伙兴致都很高。

 掌厨的老爸没怎么吃,席间不断给弟弟夹菜,还一个劲地问 “好吃吗?”弟弟起初总是点头应承着“好吃好吃”,老爸听了自然满心欢喜。后来,大概是喝多了,弟弟的话越来越多,讲多错多,终于引来了老爸的不满。弟弟指着桌上的一盘菜说:“老爸,看看这西兰花,都快被您熬成粥了,在国外,汆一下水就吃了,脆脆的,既爽口又保全了营养。这蔬菜经您这么弄,里面的维生素、营养素什么的早没了。爸,您知道吗?蔬菜煮得太烂,不单是口感不好的问题……”老爸脸上露出一丝不快,权当弟弟在撒酒疯,不愿听他高谈阔论,还把一块鸡翅塞过去,打断他道:“别以为去了几年外国,就不是中国人了……”

 第二天,弟弟兴致大发,要给大家做一道营养菜。弄了半天摆上一盘生的蔬菜,上面浇着一些半生不熟的鸡蛋羹,还撒了一点胡椒粉。看来,接风宴上弟弟的一席话,并不是酒后的胡言乱语。老爸勉强尝了一口,却被那胡椒粉呛得连打喷嚏: “这熟了吗?”

 弟弟笑了: “今天没准备,等会去超市买点沙律酱,菜丝拌沙律,营养又美味!”

 老爸瞪了他一眼: “什么营养我不管,吃东西就要讲味道、讲顺口,咽不下去,再多的营养也只能是写在纸上的,白搭。”

 弟弟坚持认为,把蔬菜熬得那么烂,长此下去绝对营养不均衡,对身体健康绝对无益。老爸的话听着没错,弟弟讲的似乎也有道理。私下,我劝弟弟,这是老人多年养成的饮食习惯,别太较劲。可弟弟还挺固执,认为自己是对的就应该坚持。

 一家团聚的喜悦气氛,被这 “蔬菜”问题给搅和了。

 弟弟决定改造家里餐桌上的营养观。又到了周末,他早早买来不少菜,先下手为强 ——把厨房“霸占”了。老爸是我们这个社区著名的“业余大厨”,每个周末都是他一展风采的时刻。可弟弟已抢先一步戴上套袖、穿好围裙。老爸哼了一声,走了。

 弟弟在厨房忙活了一个多小时,宣布大功告成,他正准备去请老爸,没想到,老爸也端着他的 “看家菜”回家了,原来他是在邻居家做的。家里那张不大的餐桌,摆上了两类不同风格的菜肴——这边是父亲熬的连汤带汁、佐料味浓重的“烂菜”,那边是弟弟拼的色彩艳丽、味道清香的“脆菜”。一家七口人围在一起,第一次面对餐桌不知如何是好。

 父亲和弟弟谁也不肯吃对方做的菜。可怜我呀,吃了这边吃那边,还要不停地称赞。吃得口里直泛酸,好像两类菜在胃里开战了 ……

 都说 “江山易改,禀性难移”,吃的习惯何尝不是如此?其实,父亲和弟弟相互疼爱,可到了餐桌就犯犟。他们之间,到底谁有道理呢?

 营养师点评:

 “脆吃”和“烂吃”各有各的道理,只是需要掌握营养和口味的尺度。

 “脆吃”对保持食物,尤其是蔬菜中的营养成分非常有意义。按我国的饮食习惯,大部分蔬菜在食用前需经烹调,主要形式有炒、煮和凉拌等,在这过程中,水溶性维生素及部分无机盐会受到破坏和损失,尤其是维生素C的损失。维生素C的化学性质极不稳定,食物的切碎程度,放置的时间和条件、烹调方式、用水量、加热温度及时间等因素,都会明显地影响其破坏和损失的程度。

 实验数据表明,蔬菜经一般的烹调加工之后,维生素 C几乎损失过半。同时,实验证明蔬菜在用油炒的情况下,加热时间控制在10~15分钟内,维生素C保存率约为50%~70%。熬煮菜时,由于水量多、加热时间长,维生素C几乎损失殆尽。因此,文章中弟弟做蔬菜的方法,对保存维生素C等营养素是非常有利的。适宜生食的蔬菜可尽量凉拌生吃。但这也不代表父亲的做法就全错。毕竟,不论把食物做得多么有营养,也要吃下去才能对身体有益。父亲按照他的生活习惯和口味做菜,也许方法欠妥,但只有这样他才有胃口吃下去,起码蔬菜中的其他营养成分可以利用,如果按照弟弟的做法,父亲连吃进去都成问题,那营养又从何谈起呢?

 弟弟可建议父亲用开水烫的方式处理蔬菜,既减少维生素 c的损失,又保留菜的脆感,还可避免生菜的“生”味和“土”味,让吃惯熟菜的父亲可以接受。此外,蔬菜还存在不安全的隐患(如农药残留),这种加工方式更可以增加食物的安全感。那岂不是更好,更两全齐美吗?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