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作文知识 > 最新作文资料 > 高二年级 > > 详细内容

女贞与玫瑰的故事

 这是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窗外赫德路上的女贞树,褪去炎夏喧嚣的景气,夜色里安静地吐露着幽冷的月光。熙熙攘攘怒放的玫瑰也不复白日的热闹,都埋下笑靥,低眉不语。就是这样一个窗口,栖息着张爱玲酣畅淋漓、冰火交织的矛盾灵魂。 人们说她冷,像女贞树般只愿泛着幽僻的淡绿冷光。胡适之说她有一双冷眼,温柔的秋波潺潺迂回至她这里竟囿于一汪寒潭。她的笔永远那么尖刻,毫不矫饰、毫不遮掩,就这样将喧嚣尘世里饮食男女所有的纠葛、冲突,决绝地用第三人称的笔触倾泻而下。她把自己放在了冷眼睥睨的角落,对芸芸众生、碌碌蝼蚁最多的评论不过只是一声轻叹,像《倾城之恋》里流苏与柳原于乱世惺惺相惜背后的世俗精刮一般,她只不过是以“旁观者清”的姿态挪揄笔下人物的蹇运,以主宰命运的悲悯戏谑的结局。这似乎与海明威“八分之一”的冰山不谋而合,而属于她的“八分之一”又何尝不是一双冷眼凝固而成的。她的绝对冷静理性使这浮华得只剩十里洋场灯红酒绿的上海多了一份清醒,让满面风尘的上海从被阿芙蓉麻痹了的镜花水月中惊醒。

            然而女贞淡绿单薄的底色自然是衬不了她一世的浓烈的。冷眼是她笔力千钧之备,而心底的热切是她一身精魄所在。玫瑰的凄艳、火红才是这个奇女子炽烈生命的最好概括。 张爱玲在形容与胡兰成相识到相知的感受时说:“像是玉壶里盛了滚滚的牛奶,满满的要向外倒。”很少有人愿意相信冷心冷语的张爱玲会有这样炽热的感情,就像人们不愿意相信戎马倥偬一生的辛弃疾会写出《青玉案·元夕》这般婉丽悱恻的词一样。而张爱玲对胡兰成用情至深,真正像她自己说的“低到了尘埃里”。在张与胡前世今生的纠缠里,张爱玲始终以义无反顾的热切回应命定的劫数,殒身不恤,明知不归,竭诚以赴,不燃到心力交瘁油灯枯尽誓不罢休。热烈如她,即使因这场命定的失火灰飞烟灭也在所不惜,真像极了当年的鱼玄机,一声飞卿声断肠,凭栏独倚秋水长。她的热切所蕴藉的真挚是胡所担当不起的,而胡终是轻易背弃了“不负如来不负卿”的誓言。 若是满园蓊郁葱茏的女贞,便只有秋林般静美而单调的冷寂;若是满园炽烈娇艳的玫瑰,也只有流于庸常脂粉的滥觞。她的冷与热在走向命途极端的同时何不终是殊途同归?她总以冷漠萧索的口吻暗自道破槛中人沉湎于情天恨海而不得的天机,在此期间又何常不是将自己热切激烈的爱恨嗔痴溶解在这看似寡淡的叙述里?  
              《红楼梦》里三姑娘探春是带刺的玫瑰,张爱玲又何尝不是兼怀冷与热这两种看似绝对对立的人格禀赋,艳丽 而不失 风骨? 女贞与玫瑰这一冷一热的契合,使在矛盾里诞生的张爱玲成为真正的性情中人,要么就胆寒齿冷冷彻心扉,要么就飞蛾扑火炽烈灼人,总之,将爱恨放置同等的地位接受时间审判,拒绝平庸苟且的温存。冷也好,热也罢,终是 逃 不过性情里的“真”字,只有绝 对忠于自己的人 才会拥有,才配拥有如此激 越的生命咏叹,才能不失本心地美到极 致。 生于矛盾的张爱玲在自己所有作品的结局里终是未能寻得到安放灵魂的栖息之所,只有23号公寓窗前的女贞与玫瑰依旧低声絮语什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