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D的的“量子”形态QLED技术剖析
现有的主流移动设备中,各家的屏幕技术可谓竞争激烈,索尼的Su'per 屏幕(HTC系)、三星的AM屏幕(三星系智能手机)、LG的IPS屏幕(苹果系列产品)等等,都在各款智能手机以及平板电脑上大放光芒,正因为此类设备的屏幕小,所以厂商和用户才对显示效果格外看重,这也使得新兴的显示技术,都愿意在移动设备上一显身手。就在人们等待着屏幕进一步普及时,另一项在色彩、功耗方面表现更好的新兴屏幕技术-QLED却悄悄地来到我们面前。
以量子为核心的QLED
QLED的全称为QuantumDot LED,中文即为量子点。说到QLED,我们就要先谈谈QLED的发光原理。QLED中最关键的元素当然就是Quantum Dot,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量子点,量子点(QuantumDot)是一些肉眼无法看到的、极其微小的半导体纳米晶体,是一种粒径不足10纳米的颗粒。通常说来,量子点是由锌、镉、硒和硫原子组合而成。1 983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的科学家首次对其进行了研究,但却忘了给它起名字,数年后耶鲁大学的物理学家马克·里德将这种半导体微块正式命名为“量子点”并沿用至今。量子点有一个与众不同的特性:每当受到光或电的刺激,量子点便会发出有色光线,光线的颜色由量子点的组成材料和大小形状决定,这一特性使得量子点能够改变光源发出的光线颜色,而这也是QLED屏幕能够发光的根本因素。
QLED屏幕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诞生的产物,事实上早在数年之前,相关的研发人员就开始考虑将量子点发光的原理用于显示设备上。目前研究这一技术的主要是美国、韩国以及比利时的科研人员,对量子点显示进行技术研究的一个是美国的QD Vision公司,另一个则是美国的Nanosys公司,而像三星、LG等公司也将极大的热情投入到QLED产品的开发中。和目前尚未普及的OLED屏幕相比,QLED理论上可以获得更好的亮度以及色彩鲜艳度,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能耗。
- 上一篇:浅谈石英晶体振荡器
- 下一篇:利用系统的数学模型解微分方程与传输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