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行连接SCSI(SAS)
前言
如今,占统治地位的服务器存储接口标准(企业环境下的 SCSI 和桌面应用中成本低廉的ATA)都依赖于与所连接硬盘之间的数据流的并行传输。但是,随着服务器被要求满足越来越先进的系统和应用需求,并行技术的种种问题,如信号扭曲和串音,信号终止限制,电缆和连接器的反射,以及设备寻址能力等都已成为提高其数据吞吐性能的障碍。
SAS与SATA
串行技术 – 包括SAS(串行连接SCSI)和SATA(串行ATA)- 克服了以上障碍,实现了更高的速度、可靠性和扩展性。当存储环境需要简化配置或优化成本/容量时,专为桌面应用而设计的SATA成为理想选择,而SAS则能为带宽要求更高的主流服务器和企业级存储提供所需的高性能、高扩展性和可靠性。SAS满足了诸如网上购物和银行交易等事务性数据应用环境中对高和即时、随机数据
SAS独一无二地将SCSI的可靠性和强大功能与串行技术的性能与优秀设计相结合,为我们带来以下关键特征和功能。
性能 — 第一代产品性能达到3Gbps (300MBps),宽端口合成带宽,全双工传输,端口集合,高级命令队列组合,丰富的SCSI命令功能组可扩展性 — 对物理设备的寻址范围宽,长电缆、小接头,可接入外部存储系统。
可靠性和可用性 — 点对点连接,通过扩展器实现多服务器(initiators)并发访问,支持双主动式端口和针对目标设备的冗余路径。
灵活性 — 与SAS和SATA硬盘在物理和软件上均兼容,并向下兼容SCSI软件和中间件。
性能
第一代SAS的数据吞吐能力达到3Gbps,为了紧跟不断增长的速度和越来越高级的应用需求,其后续几代速度将逐级加大直至12Gbps。另外,SAS采用多路点对点连接,支持容错性设计。
SAS的全双工、点对点设计实现了多服务器(initiators)与高性能SAS目标设备之间的同步主动连接。设备在同一时间内能够以双方向传输数据,有效地使链接的可利用带宽得到双倍加强。窄端口允许单路串行链接,而宽端口则支持多路链接,获得面向8路SAS或SATA目标的合计带宽,将总带宽提高到24Gbps(见图1)。
通过多个PHY的结合创建宽端口,支持大型SAS拓扑中对带宽的显著需求。和SCSI一样,SAS的高级命令队列包含256个不同的队列组合方式,可提供独特的智能数据处理功能,如head-of-queue和out-of-order队列。这些队列功能在企业应用中起着关键作用,允许一个系统在接口内对命令进行重新组织和优化。
由于使用更先进的线缆,SAS更可用于构建大型高性能拓扑。SAS摒弃了用于信号传输的68针宽型带状线缆和供电电缆,代之以一根长达8米的瘦型4线SAS线缆。这种紧凑式设计加强了机箱中的空气流通,并简化了设备的连接。
灵活性
SAS的关键优势之一在于其背板设计和协议接口,允许在同一系统中同时使用SAS和SATA硬盘。虽然这两种硬盘通常被用于不同应用,但许多企业用户可能需要兼而用之。这种混合匹配不同类型硬盘的能力将使系统集成商和最终用户都大受裨益。
SATA硬盘专为成本有效性存储而设计。为达到经济实用的目的,SATA硬盘采用较低的转速(通常为7200rpm)和平均无故障工作时间(即MTBF-Mean Time Between Failure),因而成本也比较低。因此,此类硬盘倾向于在事务性处理少、数据可用性非关键指标的应用中被采用。
&nb
- 上一篇:认识突破带宽瓶颈的PCI-Express
- 下一篇:软件无线电技术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