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压供电系统运行方式介绍
中央二套生活栏目曾播出违规接线用电,造成整栋居民楼自来水管带电的事件。用电的不规范,应引起用电管理技术人员和用电户的高度重视。
以下,就我国低压供电系统及保护接零、保护接地的概念作一简述。
一、三种低压供电运行方式
我国低压供电系统主要有三种运行方式:TN系统、TT系统、lT系统。
1.TN系统:把低压侧中性点商接接地,再从接地点引出中性线N(俗称“零线”)。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均采用保护接零方式。TN系统又分为:TN—C系统(右图);TN—C—S系统(左图):TN—S系统(上图)。
2.TT系统(中图):把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商接接地。再从接地点引出中性线N。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均采用保护接地方式。
3.IT系统(下图):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接地。系统中,所有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均采用保护接地方式。
在lT系统中,由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不允许配出中性线作为220V单相供电,昕以,不适用居民和一般工厂生产用电。该系统的主要特点:1)人员意外发生单相触电时,所造成的危害程度大大降低;2)电网供电线路如发生单相对地短路故障时,供电系统仍可带“病”运行。保证电气设备继续正常工作。所以,其主要应用在要求少停电场合,如矿山、井下及易燃易爆等危险场所。
二、中性线、保护接零、保护接地
在TV、TT系统中,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接地点引出的中性线N.
主要作用有三点:可供系统内单相用电设备用电;把系统内三相中的不平衡电源和单相用电。
流回变压器低压侧中性点:减小因三相用电负荷的不平衡而造成的偏移。
1.保护接零(PE):
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与系统中的零线可靠连接在一起。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绝缘损坏或单们电源与设备外壳、构架短路时。零线短路的较大故障电流,可使线路上的保护装置动作。切断故障线路的供电,保护人身安全。保护接零应用在TN低压供电系统,
2.保护接地(PEE):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与专用接地装置可靠连接在一起。当电气设备发生漏电或单桐电源对设备外壳短路时,如果流向接地体的敞障电流足够大,线路上保护装置动作。切断故障线路上的供电;假如流向接地体的故障电流不足以使保护装置动作时。
由于人体远大于保护接地的,所以,可以避免接触人员的触电危险。保护接地应用在TT、IT低压供电系统。
在同一供电系统,不准存在保护接零和保护接地混用的现象。
三、TN系统的应用
由于我国甲期电气设备单一、数量少,家用电器也未大量进入家庭,所以低压洪电普遍采用比较经济的TN—C系统,即拯个系统的中性线(零线)与保护线(PE)是合在一起共用的一个系统(PEN)。随着电气化发展。生产及家庭用电设备数量剧增。加上线路老化、严币过仍荷以及维护上的疏漏,当零干线断线时致使采用保护接零的电气设备外壳带电。为了提高保护接零的可靠性,从TN-C系统衍生出TN-C-S不统。即从变压器低压侧中性接地点至用电配电箱的这一段。零线N和保护线PE是共用的,从配电至各用户则是分成两路,分别引入用户设备,从而大大提高了保护接零的可靠性。但是,由于系统中的PEN线始终会有一一定最的不平衡电流流过。所以。
还不能满足对设备安全及电磁抗干扰性要求很高的场所。这样,就有了进一步的TN—S系统。俗称“三相五线制”。在TN—S系统中,PE线与零线N在系统中始终是分开的,平时PE线上无电流通过,只有在设备发生漏电或单相电源对设备金属外壳短路时。
才会有故障电流流过,使用电系统的可靠性、安全性、电磁抗干扰性方而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其投资也是TN系统中最高的。
四、TN系统比TT系统普遍采用的原因
我国过去普遍采用TN低压供电系统。既订经济上的原因,也有用电环境所限的原因。在我国同一台变压器的低压供电系统的川电户成百上千,而且有相当一部分生活用电和生产用户并存,假如由各用电户分别采取把电气设备外壳保护接地,其保护接地的接地、机械强度、维修维护将难以保证。特别是居民用电,更可能形成五花八门的接地方式。比如,从自来水管上接出保护接地线或在墙角敲下一根钢条作为接地体等等,既不规范又不美观。
且投资也较大,还不如直接由专用PE线接地更简单、安全。
在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是TT低压供电系统,在用电设备的安全性和抗电磁干扰性方面优于TN系统中的TN—C和TN—C—S。但在TT低压供电系统中,要求用户线路上装配合格的漏电保护装胃。目前,我国一蝗高档小区、科研实验等一蝗用电要求比较高的的场所,已有不少采用TT低压供电系统的。国家GB50096—1999《住宅设计规范》中规定:住宅低压供电系统采用TT、TN—S、TN—C—S接地方式。
- 上一篇:应用于电动栏杆控制电路中的固态继电器
- 下一篇:不可忽视电解电容器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