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母婴健康 > > 详细内容

宝贝内向不爱搭理人,为什么?

宝贝和小朋友玩不到一起,看到陌生人更是不说话躲在一边;甚至对亲戚朋友的逗弄也爱答不理,喜欢独处,最经常做的事是“宅”着。

瑶瑶妈的信:

我们有一个可爱的女儿,瑶瑶,今年三岁半,在老家广东出生,主要由姥姥姥爷带大。瑶瑶两岁时,我的工作调到了北京,瑶瑶和姥姥姥爷也一起从老家过来。瑶瑶和家里人的感情不错,平常有说有笑的,广东话、普通话都说得很溜。但不知道为什么,她不爱和别人说话:出门碰到叔叔阿姨,让她和人家打招呼,可她总躲在我们身后,根本不开口喊人;让她和邻居小朋友一起玩,她也格格不入,一堆孩子在一起,她总是一个人待在角落里自顾自,不像其他孩子那么合群。家里偶尔来个亲戚朋友,想逗她玩一会儿,她也不配合,总是待在自己的房间里不出来。为了这些事我没少说她,可是每次一说她就生气,更加不搭理人了。

最近,她有一个坏习惯更是变本加厉,她特别喜欢一个布娃娃,吃饭、遛弯、郊游,走到哪带到哪,这娃娃是她几个月大时候的玩具,又破又旧,可她就是抱着不撒手。有时娃娃脏了我拿来洗,还没晾干她就把湿娃娃抱走了,不给她就大哭大闹,去幼儿园也要带着,违反学校规定,老师又反映说她在班上没有什么朋友,和小朋友玩不到一块。真太让人郁闷了!

专家解答:

在这个故事里,瑶瑶表现出不愿意和陌生人交往,也不主动与同龄孩子沟通,沉默寡言,把相当一部分的情感投入在布娃娃身上,她的孤独和回避交往,实际是儿童社交退缩的一种表现。

儿童社交退缩指儿童对新环境或陌生人产生焦虑、恐惧情绪和回避行为,一般症状标准包括:与陌生人含同龄人交往时存在持久(至少一个月以上)的焦虑,有社交回避行为,例如对新环境感到不适、不语或痛苦、哭闹等,而且孩子对自己这种行为是有自我意识的;但是孩子与家人或熟悉的人在一起时,社交关系是比较正常和良好的。

1.养育者多,小伙伴少,家庭照顾过分周到,这是儿童社交退缩的重要诱因

儿童社交退缩是一种不良适应,往往显著影响孩子的社交功能,导致交往受限。造成儿童社交退缩的原因比较多,家庭过度保护、养育者情绪不稳定、家庭暴力、养育环境改变、父母突然要求改变行为模式、一些意外事件都是常见诱因。

实际上,在举家迁到北京后,姥姥姥爷没有什么熟人,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精力都倾注到瑶瑶身上,对她的关注无微不至,这种过度保护反而让瑶瑶产生了强烈的依赖性;而原来她熟悉的小朋友都在几千里外,大环境、大家讲的语言都不一样,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瑶瑶融入新的社交圈子。但是,瑶瑶内心还是非常渴望交往的,只是害怕不被接纳和认可,所以转向熟悉的布娃娃寻找安全感和稳定关系。

2.第一叛逆期的儿童退缩行为与青春期的社交焦虑症之间的关联

2岁半到4岁的孩子,一般都要经历一个叛逆期,叛逆程度没有青春期厉害,但是同样爱跟父母较劲、爱说“不”,拒绝大人的要求、故意做大人禁止做的事,心理学称之为第一叛逆期。瑶瑶不爱搭理人,除了环境引起的社交退缩外,也与进入第一叛逆期不无关系。这时候的孩子常常固执地坚持自己的主张,正如瑶瑶妈的感觉:瑶瑶不如以前那么听话了,想让她和邻居打招呼,硬是不打;想让她和亲戚朋友相处得好一点,她就是不理不睬。

社交退缩使孩子难于结交新朋友,无法与人共享亲密与关怀;难于与人做有效沟通,妨碍自己意见的表达与自身权益的维护;容易形成或加强孤僻和自卑的性格;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改善而放任这种性格的继续养成,孩子进入青春期时就容易形成社交焦虑症。

Tips:家长怎么做?

1.细心观察,分析社交退缩的原因。孩子表现出来的孤独和沉默不能简单认为是社交能力弱,更应该了解背后的多种原因。对于瑶瑶来说,她不爱搭理人主要是环境变化带来了不安全感,同时进入第一叛逆期后,对于家长的强硬说教比较反感,往往选择对着干。

2.因势利导,密切关注环境变化带来的心理波动。搬家让瑶瑶远离熟悉的朋友,是人际关系上很大的变化,这时家长要多慰藉孩子;同时对症下药,力求创造有利于孩子发展的环境。瑶瑶的情况要特别注意帮她拓展社交,尽快让她拥有相对稳定的玩伴,例如,拥有更多邻居小朋友的社区幼儿园可能比都是陌生人的名牌幼儿园更适合小瑶瑶。

3.适度放飞,鼓励孩子多参加集体活动。多带宝贝跟其他孩子一起玩,多加强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少一点家庭内封闭式的关爱,让孩子多一些融入集体的努力,能有效帮助孩子增加交往、克服孤独感,较快适应外界环境并建立融洽的人际关系。

4.潜移默化,注意第一叛逆期的教育方式。第一叛逆期是孩子生理和心理发展的正常现象,要根据其特点适当调整和孩子的沟通策略:多肯定多鼓励,以柔克刚,帮助孩子平稳度过叛逆期。正如老话所说,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是介于管与不管之间的守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