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再忽视了,宝宝比你想象的更懂爱!
宝贝是从感受到你的爱时,开始学会爱的。许多爸爸妈妈看到自己的小宝贝流露出强烈的爱的情感时,都感到很惊讶,一个小婴儿懂得爱吗?答案是肯定的。
1岁-1岁半:友谊之爱的到来
对绝大多数宝贝来说,1岁至1岁半是友谊到来的前期。
这个时期宝贝的记忆力有了很大发展,已经能够回忆起和他人一起共度的愉快经验。宝贝能够用言语来表达对其他小朋友的喜爱,并且开始体验移情——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
萱萱妈:我家萱萱1岁3个月了,随着她一天天长大,我经常邀请小区里与她同龄的小蒙、淇淇、佳晖等几个小朋友,到家里来定期聚会。萱萱渐渐喜欢上了这几个小伙伴,每当看到小客人来家里,就主动拿出家里的东西,比如果盘里的水果给小客人们吃。
专家建议:
在这个阶段,父母应鼓励宝贝与别的小朋友形成友谊。研究显示,宝贝越早学会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当进入青春期和成年后,就越容易与周围的人形成良好的社会关系。和小伙伴一起玩耍,能够帮助宝贝练习社交心态和行为,比如善良、分享、合作等。
当宝贝学会体贴他人,并用积极的行动表达关爱,往往获得接纳和赞赏,体贴感就在他们心里发了芽。当然,宝贝还不可能持续得很久,但这并不是宝贝不够爱你,而是能力还不够成熟。随着时间的延续,就会积累越来越多体贴他人的方法。父母要欣然接受宝贝的体贴,让宝贝获得表达爱及给予爱的机会。
1岁半-2岁:模仿代表“我喜欢你”
宝贝能否发展成为一个社会人,还取决于他的脾气性格。有的宝贝非常善于交往,有的宝贝则很腼腆。此外,1-2岁宝贝表达对同伴友好的方式,与成人认为友好的方式也大相径庭。当2岁宝贝在游戏中向某个伙伴表达“我喜欢你”这个意思时,更多表现为对小伙伴行为的模仿。这种不同寻常的友爱的表达,往往带来不愉快的后果,有的小朋友可能视别人的模仿为一种恶意或嘲笑。
这个过程中,父母要加强引导,可以告诉宝贝“他这样模仿你,是因为他喜欢你。”不过,2岁的宝贝无论多么喜欢一个同伴,仍会抢走同伴的玩具,向同伴发脾气、拒绝分享。这一切,都是这一年龄段宝贝正常和必经的建立友谊的过程。通过与小伙伴一起玩耍的经验,宝贝学会了社交规则。
父母在这个过程中,要为宝贝确立规则,并且不断提醒宝贝的行为。当父母确立规则的时候,可以向宝贝解释为什么要这样做,比如“打人很疼。如果你想要玩具,好好地说。”
洋子爸:小洋子1岁8个月了,每次我带他到楼下玩耍,他都很兴奋。看到小朋友的玩具,他上去就抓,让我感到很尴尬。虽然小洋子很喜欢跟小朋友们玩儿,但因为他比较喜欢独占自己的玩具,不太愿意跟小伙伴分享,我感到有些担心。
我们也尝试过一些办法。比如:当他想要玩别人的玩具的时候,我们就鼓励他用自己的玩具去交换。
专家建议:
1.培养宝贝的同情心
刚开始,父母可以从培养宝贝的同情心开始。比如:“毛毛在哭。他为什么这么难过呢?可能他想玩儿球,你现在正在玩儿这个球。”然后,给宝贝提出建议,告诉他如何才能解决这个问题:“如果你让他也玩一玩这个球,他可能会感觉高兴一点儿。”当你的宝贝同意分享,或者对小朋友的感受能够体谅,那么就要赞扬他:“毛毛不再哭了!你让他感觉好受多了。”
2.鼓励宝贝语言交流
另一种鼓励健康社交技能的方式是鼓励宝贝用语言——而非拳头,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另外,也要留意宝贝的情绪是否影响到他跟同伴们玩耍的质量。当宝贝困了、饿了的时候都会变得任性、暴躁。因此,在安排宝贝跟同伴一起玩耍时,要选择宝贝吃饱睡足、清醒的时候。无论宝贝如何交友,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友谊能够丰富宝贝的生活。
2岁-2岁半:体贴感在心里萌芽
这个年龄段的宝贝已经会说不少话,而且做不少事情了。平时耳濡目染的观察,让宝贝对家人多了几分关心和爱的回报。这时候,父母完全可以鼓励宝贝去体贴家人,关心老人。体贴之爱,是一种能力,让宝贝不仅坚强,而且善良。
诚诚妈:诚诚2岁8个月了,每次他爸爸下班回来,感到疲劳了,我就让诚诚给他锤锤背。诚诚总是用自己的小拳头轻轻敲击爸爸的后背,虽然锤不了几下就跑了,还是让爸爸感觉很享受。外婆来家里看望诚诚,诚诚也会热情地邀请:“外婆留下来吃饭哦!”。
专家建议:
宝贝对成人的关爱,就表现在这样一些细微的举动上。平时成人的一举一动都看在宝贝眼里,记在宝贝心里。成人之间的互相关怀,会影响到宝贝的言行。父母可以鼓励宝贝来关心自己,关心家里的长辈,照顾比自己强大的成人,对于宝贝来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
- 上一篇:爱孩子,就带TA去冰天雪地吧!
- 下一篇:如何选择妈咪包,才能装下宝宝的一整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