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衣食住行 > 母婴健康 > > 详细内容

新旧世代大PK!新手妈咪育儿观念解析

随着时代演进,许多医疗研究已推翻过去的传统观念,且为了方便父母带小孩,育婴用品也不断推陈出新;因此,相对也有越来越多新手妈妈采取了不同以往的育儿方式。在传统社会中,老一辈的家长在照顾孩子时,大多都是根据自己儿时的经验来带宝宝,或是听从亲戚及街坊邻居口耳相传的“育儿妙招”,虽然不会出现大问题,但其中不少观念的可行性仍存有疑虑;庆幸的是,拜科技进步与网路发达所赐,我们获取资讯的管道也变得丰富,因此大多数的现代妈咪也能拥有较多元化的育儿观念。

Q1 宝宝不喝水,就让他喝葡萄糖水?

传统社会中,不少妈咪碰到孩子不愿意喝水,第一个反应就是喂宝宝喝下甜甜的葡萄糖水,借此提升孩子喝水的意愿。虽然父母的目的是希望宝宝能适时补充体内水分,防止口渴、脱水等情形发生,但是在这个看似善意的出发点背后,爸爸妈妈却忽略了“该如何让宝宝喝白开水,而不是喝下糖水”的问题,毕竟葡萄糖水的热量比白开水高,喝多了也会使宝宝增加不必要的体重。其次,市售葡萄糖水的产品内容好坏,也令人质疑。

解开迷思

宝宝喝水的时机,并非由成人所控制,有时爸妈一厢情愿地希望他喝水,但当下他却不觉得口渴,就会出现抗拒的行为。若要使宝宝顺利喝下白开水,父母必须配合宝宝的生理状况,选择对的时间点喂他喝水,通常都能事半功倍,例如外出玩耍、洗澡后、游戏结束时,都会使宝宝因为体能活动而出汗,这时就能提高他的喝水意愿,因此家长只要增加宝宝活动的频率,就可适时帮他补充水分。此外,如果宝宝已经到了可以吃副食品的年龄阶段时,建议父母可以依照1:2~3的比例,用果汁机把蔬果和水分搅拌均匀,让宝宝喝下淡淡的蔬果汁,也比直接喂他葡萄糖水还要好。

Q2 食物要先嚼烂再给宝宝吃?

为了让宝宝吞咽更顺利,有些家长会先把食物嚼烂再喂食宝宝,甚至有一部分的家长相信,成人体内的抗体也能因此进入宝宝的体内,提升免疫力,但这种做法恐怕会使宝宝的口腔受到细菌感染。

解开迷思

副食品以研磨器或搅拌器打碎食物即可,尽量不要沾到成人的唾液,以免产生卫生上的疑虑,且父母也不要太常与宝宝进行一些过度亲密的接触,否则爸爸妈妈口腔中的细菌也容易残留在宝宝的脸上或口腔内。

Q3 用布尿布比用纸尿布好?

一般大众对于布尿布及纸尿布的印象大概都是“布尿布比较不伤害宝宝肌肤、纸尿布用过即丢,便利性高”;不过,这两种类型的尿布,无所谓好或坏,基本上是取决于家长的个人选择。依照目前的流行趋势,纸尿布比较受到爸妈们的青睐,虽然使用布尿布的确较为环保,但因为现代妈咪的工作时间较长,使用纸尿裤不但能省去许多洗涤时间,且许多大型厂牌的纸尿裤不断推陈出新,针对材质、透气性、隔离措施、尿湿显示设计等功能,已比以前的纸尿裤品质提升不少。

解开迷思

宝宝到了5、6个月大时,开始会学习翻身、爬行、坐姿,包尿布时可能会不小心让尿液渗出,流汗频率也会变多,所以此阶段应更为重视孩子的屁股干爽,而不是只是考虑布尿布或纸尿布的好处。白天宝宝上完厕所且冲洗干净之后,应有一段晾干屁屁的时间,家长不需立刻帮宝宝包尿布或穿裤子,大约维持20~30分钟,避免让宝宝的屁股有任何物品束缚,就可减少宝宝发生尿布疹的机率,对于往后训练大小便,也能奠定基础。

Q4 宝宝睡前要喝多一点奶才比较好睡?

以往有许多长辈在孩子睡觉之前,会多喂一点母奶,借此帮助宝宝早点入睡或是让他能戒掉夜奶,不过,不管白天或夜晚,都应维持固定比例的奶量,虽然传统社会的家长会认为孩子“吃得饱才睡得好”,但就医师的观点来看,其实是错误的观念,因为宝宝的消化道已经习惯处理固定的奶量,如果刻意在睡前增加分量,除了会造成肠胃负担,睡觉时身体也不能完全放松,反而会让宝宝睡得不好。

解开迷思

为了让宝宝有个好眠,父母不妨于睡觉前帮他洗个温暖的热水澡,按摩身体,或是陪他玩一些睡前较为静态的活动,消耗精力,必要时让宝宝含着奶嘴,都是能帮助他入睡的好方法。

Q5 宝宝发烧的时候要喝运动饮料?

相信你一定听长辈说过“发烧要喝运动饮料,以补充电解质”,从古至今,这个做法没来由地受到欢迎,更令人讶异的是,至今仍有不少人会深信这个看似能够防止体内脱水的方法。为了避免宝宝发烧时脱水,目前市面上的确有专为婴幼儿设计的“婴幼儿葡萄糖电解质水溶液”,种类并不多,却能达到防止脱水的效果;一般常见的运动饮料,虽然经常会标榜含有电解质,但含糖成分颇高,电解质的比例也常常不符合标准,就算成人在发烧时加水稀释饮用,也是不恰当的做法,更遑论是否适合拿给宝宝饮用。

解开迷思

宝宝发烧时,父母应把握五大要点,分别是:喝水、洗温水澡、保持室内凉爽、避免穿过多衣服以及贴退热片。喝水时,记得不要给宝宝喝热开水,最好是温偏凉的白开水,若宝宝不肯喝,也可以使用果汁机把蔬菜、水果和水搅拌,让口味有点变化,提升他想喝水的意愿。

Q6 副食品一定要现做现吃才新鲜?

从宝宝4、5个月大开始,父母可以让他多感受不同食物的味道,刺激他的味觉发展,进而培养早期的饮食记忆,让他往后能成为一个不挑食的孩子,因此,让副食品保持新鲜的其中一个重要目的,即是让他对该食物建立鲜明的印象,如果经过几小时或几天的冷冻,味道多少都会改变,宝宝便无法在第一时间探索食物的天然香气。不过,由于现代妈咪大多工作繁忙,通常都会事先做好副食品,分批放入冷冻库,请白天时间的照顾者协助解冻并喂食宝宝,虽然不至于立刻变质,但味道总是不比现做来的鲜美。

解开迷思

为了让宝宝能够尽可能吃到新鲜的食物,妈咪可以请白天时段的主要照顾者现做副食品给宝宝吃,或是在出门上班之前,参考一些简易食谱,并选择保鲜期较长的蔬果,使用果汁机或研磨器来制作1、2道副食品,就算中午从冰箱拿出来解冻,味道也不会和早上刚做好的差太多。

Q7 宝宝哭了不能立刻抱起来哄?

以前的父母会说“宝宝哭了要立刻抱起来哄,否则以后会很难带”,但事实真的是如此吗?当孩子哭的时候,父母必须适时安抚,才能赋予宝宝安全感,但如果一听到宝宝的哭声,爸爸妈妈就随传随到,并抱着他直到他心情平复为止,可能会宠出他的骄纵个性。他认为:“所谓安抚,其实有很多方法与表现形式,并非只有抱着孩子哄他,才称为安抚。”

解开迷思

如果妈咪在忙碌时,听到房里传出宝宝的哭声,不管他听不听得懂,都可以先大声安慰他,告诉他:“宝宝我在外面,但是我现在在忙,你等我一下下喔!”若哭声依旧不减,妈咪就必须移动到他身边,用手拍拍他,轻声告诉孩子自己就在身边,不会离开,并避免马上哄抱,因为太常顺着孩子的欲望,到最后有不少聪明的宝宝可能会把大哭当做是控制成人的手段。

为何造成新旧观念差异

以前的妈妈教育程度不高,加上当时的网路资讯不如现代发达,所有的育儿方式都是靠自己的妈妈或婆婆得知,其中虽然有对有错,但的确也是含辛茹苦地养育出这一代的成人;相较之下,虽然现在资讯发达,但现代新手妈咪普遍为工作或是交际而忙碌,陪伴孩子的时间比以前的父母还要少很多,为了在短时间内能达成宝宝的照护与需求,从网路或书本获取育儿观念时,较没耐心仔细阅读文章内容,常出现断章取义之虞,枉费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报导及育儿方法,若肯花时间为这些资讯比较分析,再选择最适合自己与宝宝的教养方法,相信照护品质都会比传统社会的爸妈还要来的好。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