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学生 > > 详细内容

互相管理模式下的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


  被称为“近代教育学之父”的夸美纽斯在他的《大教学论》中说道:“我认为,一个教师同时教几百个学生不仅仅是可能的,而且也是要紧的;因为,对教师、对学生这都是一种最有利的制度。教师看到眼前的学生数目愈多,他的工作兴趣便愈大;教师自己愈是热忱,他的学生便愈会表现热心。同样,在学生方面,大群的伙伴不仅仅可以产生效用,而且也可能产生愉快,因为他们可以互相激励,互相帮助。”[1]从他的话语我们可以看出,课堂教学这种班级授课制的作用在于能够使教师的工作兴趣增大、热忱工作,而且能够使学生在互相激励、互相帮助中产生效用、产生愉快。即是说,使学生能够在课堂中“互相激励、互相帮助”是课堂教学管理的主要内容之一。

  一、互相管理与“互相激励、互相帮助”

  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如何改变教师的教育观念,使由教师占主导地位的灌输式“教”转变为由学生作为学习过程的主体是当今教改的首要任务。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在教学管理中,学生是认识的主体,而教师则是组织者和管理者。我们知道,激励具有加强和激发主体的动机、推动并引导主体的行为使之朝向预定目标的作用。激励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产生学习的需要、自尊的需要、参与的需要,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之中,并主动参与学校的各项活动以培养和磨砺自己。激励引发了学生的需要,促成了学生学习的动机。在课堂中,我们教师是否应该多激励学生呢?或者让学生之间相互激励?学生之间的激励是不受限制的,他们在一天里有很长的时间相处在一起,可以在生活、学习与工作上互相帮助、互相激励,这时候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相互理解、互相监督、共同向上的良好氛围,并因为互相激励而诱发学生个体的自我需要与学习动机。从班级管理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比较不错的班级管理方法。这时候,我们就可以创新教学管理模式,以学生为主体,在学生之间形成一种“互相管理”的管理模式。这里的“互相管理”实质就是学生的自主管理,学生自主管理包括两个层面:一是学生个体在学校的教育环境中,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管理、自我实现;二是学生以主人翁的态度参与班级和学校的管理,学生之间互相督促、互相促进。古语有言:“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以“互相帮助、互相激励”为依托的“互相管理”模式正是拉近学生使其团结的纽带,能够做到充分调动全体学生关心集体、热爱集体、建设集体,为学校班级建设作出贡献。因此,学生的“互相管理”能从事情的本身出发,更多地考虑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的情况,往往更符合学生的客观实际,容易被学生所接受,具有鲜明的针对性,同时也更能体现素质教育的客观要求。

  二、互相管理模式与中小学课堂教学管理

  1.互相管理模式的由来

  互相管理模式的由来要从“小天使小主人”这个团体游戏开始说起。小天使小主人是一个团体游戏,它以角色扮演为主要手段,在活动开始之初,设定团体中的每一位成员都有自己的“小主人”(自己扮演“小天使”的角色),也有自己的“小天使”(自己扮演“小主人”的角色)。每一位活动成员,作为“小天使”要尽可能地帮助和关心自己的“小主人”,作为“小主人”能够享受到来自“小天使”的帮助和关心。这个活动的目的是通过游戏活动增强活动者之间的交流互动,在游戏中体验“施”与“受”,感受到自己帮助别人的快乐,也感受到别人帮助自己的愉悦。它有几个重要的特点:通过增加互动拉近团队成员的距离,增强团队凝聚力以及归属感。这个活动在保持小天使神秘感的同时,蕴含鼓励小天使的创意和献爱心的精神、默默奉献的精神。这个小天使小主人游戏方案的理念可以看成是自我管理和他人管理的结合,这种管理方式是新奇的,若是把这种理念发扬、改进,定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当前班级管理的问题,取得良好的管理效果。我们从这个研究中提出了“互相管理”的概念,这个管理概念是继“自主管理”概念后的一个具有生命力的概念。“自主管理”是在认同学生具有自我管理能力或是具有自我管理潜能的情况下给予学生的自我管理;“互相管理”是在认同学生具有“自主管理”的能力或者潜能和具有管理(或说帮助)别人的强烈需要的情况下,提出的一种隐性的“管理链”。

  2.互相管理模式的特色

  孙颖认为,班级干部管理班级能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充分发挥了学生在自我管理中的能力,既能有效地锻炼学生的能力,同时也是教育管理工作中的重要环节[2]。这里提出的“实现学生自我管理、互相管理”只是单方面的,即只是班级干部对其他同学的管理,而且这种管理也带有一些自上而下的管理意味。虽然班级干部管理能实现一定程度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然而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班级干部管理只能针对性地实现班级干部的自我管理以及班级干部之间的互相管理,其他不是班干部的同学没有实现很好的自我管理和互相管理。魏书生老师是一位对班级管理方法颇具创新的班主任。有人评价说:“在魏书生的班级中,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管理因时而动,权力彼此制约,而教师则处在一个驾驭、服务的位置上。”魏书生老师这种“人人都是管理者,人人又都是被管理者”的理念和互相管理模式是一致的,而他却没有明确提出这个概念。深入研究他的班级管理方法后,会发现他的这种“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理念的实质和互相管理模式是不一样的。他的管理方法像是学生被教师管理(这是“被管理”),学生管理班级里的一切杂务,每一块地、每一个角落都有人管。而互相管理模式中,学生的身份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能够管理另外一个人,不受限制。事实上,把这种模式看做是管理模式其实是对这个模式的误解,这是一种隐性的管理模式。学生之间要相互激励、相互帮助,而教师只是引导者,保证这种模式的正常运行。可以说,相互管理就等同于相互激励和相互帮助。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