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学生 > > 详细内容

中职数学课教学初探


  

   据调查,中职学生普遍存在对数学不感兴趣、厌学、畏难、成绩低下等问题。

  一、数学现状

  学生数学基础普遍偏差,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数学认知能力还停留于小学或初中水平,基础知识薄弱,概念模糊,常用公式、定理、性质记不清楚等,更谈不上理解。入学后还不思学。

  二、原因分析

  1.从学生角度看,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差,缺乏自信心。在小学或初中,由于学习差,他们被老师边缘化,导致养成了想学就学、不想学就不学、自由散漫的坏习气。他们普遍存在着到中等职业学校学习是为了“混张文凭”好找工作的思想,他们对数学课由听不懂到听不进直到很反感,提起数学课就“头疼”。此外,由于学生的数学基础较差,所以中职生绝大多数是升入高中无望才选择上中等职业学校学习的。

  2.从学生和家长的就业观角度看,多数学生和其家长的就业观念存在误区。有些家长认为职业学校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成人,对中职学生成才并不抱太大希望,因此,对文化基础课要求并不太高,尤其是数学课。这正如机械制造类专业学生所说,“我们是来学机械加工的”,多数学生都认为他们到职业学校学习就是为了学习一门实用性的专业技术,数学在他们的专业上根本用不上。

  3.从教师角度看,由于学生学习基础差,信心不足,兴趣不浓,主动性不强,因而很多教师感觉教学压力不大,放松了对数学课堂管理,教学只是按部就班,照本宣科,在学生知识掌握,概念的理解方面落实不够,对自身的业务进修,水平提高抓得不紧。

  三、采取对策

  1.充分了解学生,备课首先备好学生。教师尽可能结合本地、本校及专业学生的生活经验,开发生动有趣、切合学习内容的课例。教务处要督促教师主动地寻求与专业相关的数学问题,用与专业相关的实际问题背景作为数学教学的背景,组织骨干教师编写适合本专业的数学教材。这种形式,改变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极大地提升学生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锤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创设迎合学生心理需要的教学情境,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方面要把良好的学习方法有意识地融进教学方法中,把自己的学习体会融进课堂教学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接受,从而使学生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创设民主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克服畏惧数学的心理。

  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中,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目标,结合学生的特点选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努力创设一种和谐、愉悦的教学氛围和各种教学情境,精心设计教学过程和练习。在课堂上给予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操作的权利,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4.建立多梯度的评价体系。充分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作用,教学中,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给小组内不同成员按照梯度水平编号,由学习较好的学生担任小组长,组织学生合作探究学习,教师在讲解或复习提问知识点时,根据小组成员的梯度水平,采取分类考核评价的方法,激励学生积极参与,把课堂变成师生共同创建的场所,让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参与者,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获取知识、提高能力的殿堂。

  5.引导学生领悟数学是“源于生活,又用于生活”的道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数学本身不是数学符号,它有丰富的内涵,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把所学的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是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提倡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是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又一有效手段。

  6.中职数学教师应做角色转变的准备,思想观念必须更新。教师要摆脱旧的教育观念的束缚;要认识到自己在课程改革中的作用和地位;要认识到“中职数学素质教育”的提出,要求教师的教学要关注每一位学生的身心发展的需要;要认识到在未来社会中,获取知识的能力比获取知识本身更重要,获取信息的方法比获取信息本身更关键。教师给学生的是方法库、工具库。教学模式应是:知识、素质、创新能力的三维教学模式。

  总之,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应抛弃急功近利思想,因地而异,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灵活采取相应的方法提高中职数学的课堂教学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学特色或品牌,使数学课在中等职业教育中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