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硬件软件着手开展中职计算机专业课程改革初探
面对技术更新迅速的计算机,如何在教学过程中因材施教,既让已经具备一定基础的学生不缺乏发展、上升的空间,不断增强学习兴趣,又能激发基础薄弱的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呢?作为一名计算机专业的教师,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从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着手,对计算机专业的课程进行了改革,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一、从硬件着手 1.改教材:强调实用、够用由于计算机发展日新月异,职业学校的教材普遍存在滞后的现象,部分教材中甚至出现已被淘汰的内容。对于这些教材,该如何处理?对于条件允许的学校,可选择一些新版的教材或自编的校本教材。当然,对于部分学校来说,不可能年年更换教材。在此情况下,教师可以突出实用、够用原则,有选择性地讲解。 2.改教具:实现网络化教学从早期传统的“黑板+粉笔”;发展到后来的“计算机+大屏幕”;,又发展到目前的“网络化教学平台”;,真正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实现了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积极参加学习实践的目的,达到了人机交互双向互动式的教学要求,大大提高了知识和信息传播的数量、质量、速度,突出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了教学效率。 3.改练习:精选精练,节约时间传统的作业模式是三部曲:教师抄题上黑板,学生抄题上作业本,最后学生自己再去做。这种方式浪费了大量的时间,也不便于复习。怎么办?采用作业纸。教者课前精选一些习题,把它们打印出来,然后成批的复印,以试卷的形式发到学生手中,这样可以节约学生大量的时间,也便于教师批阅,更有利于学生作为资料去保存、去复习。 二、从软件着手 1.教师(1)更新观念:摆正位置,转换角色。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常常扮演着知识的“讲述者”;、信息的“传授者”;、教学活动的“领导者”;的角色,学生围着教师转。但当前社会处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学生获取信息和知识不再以教师为唯一的渠道,教师只有摆正自己的位置,才能提高专业课的效益。因此,教师应确立“教即学,学即教”;的观念,教师的角色应是教学活动的设计者、导学者、合作者、评价者。(2)提高素质:不断加强业务进修。计算机专业教师的水平不仅决定着计算机专业课的教学质量,更决定着教育信息化的进程。笔者认为,计算机专业教师应具备这样的一些素质:熟练掌握不断更新的计算机技术和社会需求、教学方法、学习方法与研究方法,具备学习、创新、创业与服务的精神与能力。为此,加强计算机专业教师的业务进修至关重要。 2.学生(1)激发学习兴趣:主动学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句话在职业学校得到了最好的验证。教师可结合教学内容,多举实例,适时激发兴趣。如讲微机应用时,多举身边的例子,尤其是让学生自己多举例(特别是那些对学习缺乏兴趣的学生),使他们认识到微机的应用无处不在。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只要教师平时注意总结,联系具体教学内容,适时地去激发学生的兴趣,效果要比谈心好得多。(2)改变学习习惯:上理论课时记笔记,手脑并用。职校的学生并不比普中的学生笨,只是部分学生的学习方法、学习习惯存在问题。如部分学生自我约束力较差,上课不记笔记,这样,学生有可能开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