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信息 > > 详细内容

基于TCP-CDIO模式的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和实施


  摘要:基于CDIO工程教育理念,从适应工作岗位的培养出发,进行任务(Task)+案例(Case)+项目(Project)的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针对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改革教学思路和培养模式,对教学大纲、教学标准和课程结构按照TCP-CDIO模式进行修订和重构,并基于一个企业的真实项目进行教学实践,从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教师专业实践能力和教学质量诸方面验证实施的效果。

  关键词:TCP-CDIO模式;高职网络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实施 

     1 引言

  CDIO把构思(ConcEive)、设计(Design)、实现(Implement)和运作(Operate)作为工程教育的环境,获得一系列符合产业对工程人才需求的教学目标,它是“做中学”和“基于项目教育和学习”的集中概括[1][2],提出了系统的能力培养、实施指导以及实施过程和结果检验的12条标准[3],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借鉴CDIO 模式,更多的是涉及到培养方案、课程体系、教学模式、评价标准等的改革和实践[4][5]。我们通过对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各年级学生状况、课程设置和教学安排等实际情况的调研,从适应工作岗位的培养出发,提出任务(Task)+案例(Case)+项目(Project),简称TCP-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探索与实践,从而促进高职院校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实践技能教学的应用和完善,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能力。

  2 改革思路和培养模式

  2.1 改革思路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培养的教学过程设计是在对社会相关职业岗位(群)分析入手的基础上,从相关职业岗位(群)的操作程序中列出操作点,并全力筛选出符合相关职业和相关岗位群共同点的主要操作要素,这些具有职业岗位(群)职业性特征的操作要素是专业培养的教学过程设计的逻辑起点。以具有职业岗位(群)职业性特征的操作要素为依托,分别列出每一要素在操作时所需要的技能点、知识点和相应的职业道德、行为、品质、心理、能力、体能、形象、拓展、证书等职业岗位资格和素质要求,并对此进行整理归纳,分门别类设计课程。课程设置是教学过程设计的核心部分,是通向专业职业岗位(群)人才的必由之路,是高职教育实现职业岗位(群)人才培养目标的主要载体。

  2.2 培养模式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总结出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依据,以实践为主线,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

  (1)以岗位需求为目标,以职业需求为依据,构建“职业能力+证书”的课程体系。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和专业调研分析,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应以素质教育为核心,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和继续学习能力为重点,在学院设立的公民素养课程、专业技术课程、职业拓展课程和社会活动课程的基础上,将课程划分为基本素质能力、通用基础能力、软件编程能力、数据库技术运用能力、计算机网络管理能力、网站建设与管理能力、网络安全应用能力、职业资格认证等课程模块,全面提高学生的专业适应能力、应用实践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

  (2)以技能培养为中心,改进教学方法,建设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贯彻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教育理念的有效载体,是这一理念在办学实践中的生动体现。教学与生产的紧密结合,就是要紧紧围绕行业企业的用人要求、岗位的职业能力需要展开教育教学,教学中采用项目驱动、任务驱动等的教学方法,突出学生实践动手能力的培养。为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需要,要增加专业教师中具有企业工作经历的教师比例,安排专业教师到企业顶岗实践,积累实际工作经验,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同时聘请行业企业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进行实践技能课程的教学,并作为专任教师的实践导师,进而建立双师结构的教师队伍。

  (3)以实践为主线,工学结合,建立较为完善的实践基地。

  加强实践教学不能仅仅是实践内容和时间的增加,重要的是对本专业的职业能力进行科学的分析研究,建立从培养基本能力到专业综合能力的实践教学体系,并融入教学计划,贯穿于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整个过程。本专业学生从大一的职业考察实训,课程学习中的实验、实训、集中实践,假期的社会实践,第五和第六学期的顶岗实习到结合工作实际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环节,层层铺垫,学生的实践技能逐步提高。为保证实践教学质量,我们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并探索课堂与实习地点的一体化,让学生尽快从“准职业人”成为合格“职业人”。

  3 TCP-CDIO模式的课程体系

  3.1 教学大纲的修订

  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TCP- CDIO教学大纲是由校企双方按照网络工程设计与施工等技术标准、技能要求共同制订的。按照教学目标要求,教学大纲的第一层包括基本素质要求、专业知识要求、岗位技能要求、职业能力要求、职业品质要求、证书要求6个部分,第二层是对第一层每一项内容的细化,到第三层就是一个可以具体操作的教学目标,具体描述学生在教学项目结束后应掌握什么、会做什么,更细致地展示其内容和目标。

  3.2 教学标准的确定

  教学标准是指导教师设计和开发教学项目的原则,是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教学项目改革和评价的指导方针。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专业TCP- CDIO教学标准是对12条CDIO标准的具体化,包括:环境背景、教学目标、集成课程设计、工程概论、实施运作体验、实训环境、集成化学习体验、主动学习、提高教师专业能力、提高教师教学能力、学习评价和项目评价。

  3.3 课程结构的构建

  结合高等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结合专业调研分析,按TCP-CDIO模式要求重新确立课程体系,整合为公民素养课程、社会活动课程、专业技能课程和职业拓展课程四大模块,四个模块围绕项目实施这个核心,并与这个核心融合交织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四个模块阶梯式进阶关系如图1所示。

  (1)公民素养课程。

  涉及受过高等教育的现代公民和现代职业人应具有的必要的政治思想、思维方法、道德、品质、修养、体质、语言、工具等共同性的基础知识、技能与素质所设置的课程为基础课程,主要包括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高职英语、体育、计算机文化基础、形势与政策、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卫生健康教育、心理健康教育、创业教育与就业指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