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会议对当前反腐工作的几点启示
一、古田会议的历史语境与腐败问题
(一)古田会议的历史地位与背景
1. 古田会议在党和军队发展历程中的地位。南昌起义和三湾改编对党和军队的开创和组织形式的进一步规范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从政治上、组织上奠定了人民军队的基础。但是并没有从实质上解决党和军队的根本思想问题。正如李良民教授所说,“三湾改编把党的支部建在连上,奠定了新型革命军队的基础。但实践证明,这仅仅是一个开始,完成新型革命军队这一转型还需要一个认识过程”。古田会议从纠正党内错误思想入手,明确提出党的性质和任务,是中国共产党思想上建党的开始。
2. 古田会议召开的历史背景。经过惨痛的大革命失败之后,中国共产党的开始认识到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重要性。1927年7月1日,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第一枪。1927年9月29日,三湾改编将“支部建在连上”的一元化的领导体制保证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1927年10月,第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在井冈山建立。随着新的根据地不断扩大 、巩固与发展,党组织和革命队伍的也在不断壮大 。与此同时,党和部队内干部队伍的成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农民及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党员占了大多数,党员成分和党的性质矛盾日趋突出,一些非无产阶级的思想开始在党内出现并逐渐发展,这给党和军队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阻碍,对于执行党的正确路线提出了严峻的考验。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首的红四军前委觉察认识到,必须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从根本上加强我党我军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重中之重的首要工作。在“九月来信”的指导下,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正式召开。
(二)腐败问题的出现与对策
1. 中国共产党早期革命中腐败问题的出现。古往今来,腐败问题一直广为诟病,却难以根绝。腐败现象总是伴随着组织规模的发展壮大而出现。随着武装斗争的深入、土地革命的开展和根据地建设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的组织规模和革命队伍不断扩大。同时,腐败问题开始显露。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主义、盲动主义、军阀主义等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开始出现,并一定程度上滋生出腐败现象,严重地腐蚀着党和红军的肌体,对无产阶级政党的建设和发展、对执行党的正确路线危害极大。
2. 腐败问题产生的原因及应对措施。结合当时的情况来分析,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革命队伍的扩大,红四军及其党组织内加入了大量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同志。据1929年5月统计,“红四军全军约4000人,其中党员1329人,占33.2%。在这些党员中,有工人310人,占23.4%;农民626人,占47%;小商人106人,占8%,学生192人,占14%;其他95人,占7%。党员中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出身的人占70%”。固有的阶级局限性使得腐败思想滋生。其次,革命环境险恶,战斗频繁,部队得不到及时教育和整训。“如何克服非无产阶级思想,把党建设成无产阶级先锋队,把农民为主体的军队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成为亟待解决的带根本性的问题。”
那么,中国共产党在早期是如何遏制党员和军队腐败现象蔓延的呢?
首先,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坚定无产阶级理想。决议(《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以下简称决议)指出,“旧的基础厉行洗除。如政治观念错误,吃食鸦片,发洋财及赌博等,屡戒不改的,不论干部及非干部,一律清洗出党。”纠正错误政治观念和“发洋财” 等腐败现象就在于进行党内教育。决议强调对党员的政治教育,要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向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进行“一致的坚决”。
具体来说,党内教育包括10项内容和18个方法.党内教育的主要内容有:政治形势分析,对红军党内存在的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非组织观点、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盲动主义等八种错误倾向的纠正,开展反机会主义和托洛茨基主义的讨论,对马列主义的研究,对经济科学的研究等。党内教育的方法可以归结为三个方面:一是克服主观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使“党员的思想和党内的思想都政治化、科学化”。并要党员多做社会调查,分析形势。二是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三是进行宣传鼓动。要求内容贴合实际。
从党内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上我们可以看出,早期党内进行思想政治的形式既贴合实际又生动活泼。丰富多样的党内教育使得思想政治教育产生了实效性,从而让党员真正理解和信服无产阶级思想观点,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用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非无产阶级思想无处遁形,腐败现象也就随之减少了。可见,消弭腐败思想首先要牢固树立正确的的政治理念,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信仰。坚定政治理想和信念又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密不可分。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这一点对我们当前的反腐倡廉工作仍然适用。
- 上一篇:如何抓好新形势下党员教育管理工作
- 下一篇:基层社区治理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