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行政 > > 详细内容

生态文明视域下的城市文化定位研究


  1 引论

  党的十八大报告着重指出: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是党继十七大提出的 “四位一体”战略之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的又一次扩展。它表明面对日益严峻的生态恶化趋势,党和国家领导人已经高度警觉并清醒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即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系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新时期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实美丽中国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它必将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工业化的突飞猛进,目前我国城市化已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如何打造宜居美丽而又独具魅力的城市,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为了避免“千城一面”的现象,人们日益认识到城市文化定位的重要性。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和精神动力,文化已成为一个国家或地区综合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城市的定位和在经济建设中的引领作用越来越明显。城市文化是一个城市长期的历史积淀而形成的特质,它包括审美情趣、道德趋向以及体现于城市内涵外质中的人文精神,它彰显和表征着这个城市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城市文化定位,一方面是对城市多年来的发展情况进行反思和考证,提炼城市内在的特质,另一方面结合现实问题和当前需要,确定城市发展的方向,并以此为未来文化建设提供规划和指导。城市文化定位一般包括城市物质文化定位、城市行为文化定位和城市精神文化定位三个方面。物质文化定位主要体现于城市的经济发展、人口构成和地域面貌等方面,城市行为文化定位主要体现于城市的社会秩序、管理模式和文化活动等方面,而精神文化定位体现在城市的城市精神、历史积淀和文化发展战略等方面。如果把城市比作一个有机的生命体,那么,物质文化是城市的皮肤,是塑造城市形象的基础;行为文化是城市的肌肉,是塑造城市形象的中坚;城市精神文化是城市的精髓所在,是城市的灵魂。它们由表及里、相互贯通、紧密联系,共同彰显着一座城市的气质和神韵。城市文化一经定位,就能对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各个方面起到约束和规范作用。准确而科学的文化定位,不仅有助于提升城市生活的文化品位,进而强化城市特有的个性魅力,更为重要的是有助于清晰一个城市的发展脉络,指导城市建设的走向,进而塑造良好的城市形象。

  2 生态文明视域下对我国城市文化定位的重新审视

  作为人类社会更高阶段的文明形态,生态文明以尊重和维护生态环境为主旨,以可持续发展为根据,以当代人的生存质量为立足点,以未来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为着眼点,它强调人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依存、促进和共荣,凸显人类活动的自觉和自律。在十七大报告中,中国共产党首次提“生态文明”的概念,到十八大明确将之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之依据,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和内容,已经成为引领社会各行各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所以,今天我国所进行的一切活动都必须放在生态文明的视域中整体考量和重新评价,城市化过程中的城市文化定位也不例外。在生态文明视域下重新审视我国的城市文化定位,目前存在以下问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