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江南丝竹旅游纪念品乐器二胡设计
本文以江南丝竹乐器二胡为例,通过分析其起源、构造、形态的演变和艺术美感尝试构建出江南丝竹乐器和旅游纪念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此引起对江南丝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启发,最后总结了以乐器二胡为原型向旅游纪念品演变的一般方法,以期为旅游商品设计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江南丝竹之二胡起源
江南丝竹是“丝竹”乐的一个分支,起源于明清,流行于江苏南部、浙江西部和上海地区。丝竹指两类乐器,即丝乐器和竹乐器。丝乐器指用丝弦的弓弦乐器,如二胡、琵琶等;竹乐器用竹子为材料做成的乐器,如竹笛、箫等。在明嘉靖之前的江南地区,乐器胡琴非常罕见,明代嘉靖年间,吴中地区出现了胡琴变体形制,“能识古乐器”的著名乐器改革家太仓乐师杨仲修对这种称为“提琴”的胡琴进行改制,张野塘继而又改进了式样,使其音调和昆曲相适应。自清乾隆、嘉庆年间之后,在江南地区逐渐兴起各种胡琴乐器,并在伴奏乐队中居于显要地位,一跃登上 “近百年来,二弦(即胡琴) 独张”的位置,江南丝竹二胡演奏,与其它相关乐器,共同塑造了江南丝竹演奏上的鲜明地域化风格。
乐器二胡的形制
1.二胡的构造和形态演化
二胡主要有琴身(包括琴杆、琴筒、琴托、皮膜)、琴弦系统(包括琴弦、弦轴、千斤、琴马、音垫)组成,其中琴筒的形制(琴筒的形状和琴筒内部结构)和琴皮处理方式的不同,形成不同音色、韵味和不同用途的系列二胡。
从二胡琴头款式上可以看见一条清晰的发展轨迹。以前的二胡有直线方头型琴头,后来慢慢演变为卷书头款,如意款,提琴款,现代二胡多为弯月式琴头,这样的琴头简单并具有流线型的特点,并镶上骨头等装饰物,表现出二胡刚柔并济的内在特点,还有与传统木雕工艺结合的龙头款二胡、盘龙款二胡、弯龙款二胡、回纹款二胡等。
2.二胡的艺术美感
二胡制作技艺容音韵美、视觉美、材质美、工艺美、情趣美和实用美于一体,体现了古人制造乐器的人性化设计思考。在中国传统文化讲究天人合一审美理念上,二胡的制作理念,追寻人琴不分,相互融合的人琴合一的境界。二胡的造型不但美观大方、简约轻便,而且便于携带又操作方便,充分考虑到乐器造型与人的动作习惯的和谐一致,符合现代人机工程学的科学观念。
对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启发
二胡优美的造型、匀称的比例、精良的工艺、甜美的音色及其浓厚的民族特色,充分体现了江南丝竹乐器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风格,以乐器二胡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原型,对于有效地保护、传承和发展江南丝竹乐器的制作技艺和弘扬江南丝竹的乐曲文化意义重大。
1.材料和工艺
苏州以红木二胡为地方特产,优质二胡取木质结构匀称、坚硬,木纹清细、顺直,色泽一致,选用透亮、色泽鲜明、质地坚韧、弹性好而图案方正、对称且鳞间间隙小的蟒皮为皮。旅游纪念品对材料选择的要求关系到产品的最终表现,自然的材料因其原生态的属性给人以轻松自在的视觉和心理感受,取自天然材料的旅游纪念品会给人以亲近的视觉和触觉感知。
2.审美价值
江南丝竹乐器轻柔、灵动、质朴的风格以及演奏中的艺术魅力,对观者来说形成了独特的审美价值。江南丝竹乐器都为优质木材精工制作,器身的处理讲求比例和线条美感,同时,这些乐器的制作还充分吸收了江南地方文化元素,此外,在乐器上的色彩运用和图案设计也迎合了受众情感和审美的需求。这些江南丝竹乐器的审美因子可作为旅游纪念品的设计美感的借鉴。
3.演奏风格
二胡作为民族乐器中最有代表的拉弦乐器,它的音色浑厚、甜润、纯正而雅致,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而秀美之感,善于表现各种情感的曲调、音型、长音等,抒情性和歌唱性很强。对二胡演奏的江南丝竹代表作品以及代表人物进行研究,是纪念品设计的一个方向,探寻二胡演奏艺术风格并使之融入到旅游产品的设计中能够塑造风格鲜明、底蕴厚重的纪念品。
设计应用探索
1.对二胡的元素解析
分析二胡乐器的特征和构造,选取一些有代表性的元素,例如琴筒、琴头、弓等较有特点的器身构造,作为递进分析设计的基础。
2.元素的解构
采用“头脑风暴法”对江南丝竹的文化元素进行创意设计,包括工艺品、日常生活用品、家居装饰品等,对所选取乐器元素进行联想和改造,联系与乐器原始元素在形态、意向上有关联性的其它题材进行发散性思考。然后运用现代主义构成手法对其主体简化、抽象、几何化,符合现代审美要求。
3.案例设计分析
例如以二胡的外形为设计原型,把二胡的琴杆设计成包单肩背,肩带上面印上银丝的琴弦,银丝的宽度可适当夸大。包的本身设计成琴筒的外形,对传统琴筒的图案进行简化,类似这样设计手法不但有旅游的纪念意义,更是日常生活的必需品。
结语
本文从江南丝竹音乐文化入手,以乐器二胡为例,从造型、材质、图案、工艺等多方面对传统器乐文化元素进行重新演绎,通过分析其构造、形态的演变和艺术美感来寻求其与旅游纪念品设计之间的内在联系,以期为旅游纪念品设计的创新提供一些参考。
- 上一篇:民族品牌助推休闲装转型升级
- 下一篇:李卫当官的历史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