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
近年来,高等院校二语习得领域的研究者对语块的研究兴趣显著增加。在不同语言学家的研究中,语块的表述并不完全一致,较为通常的有词汇短语、公式化表达、预制语言和语块等。上世纪50年代,美国心理学家Miller提出了组块的概念,70年代Becker提出了预制语块的概念。[1]语块的术语定义问题迄今为止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最为广泛使用的定义标准为Myles (1998)所提出。
这些定义标准看起来似乎很全面,但一些研究者(Peters,1983)发现,应用此标准并不一定能将某些特定的话语片段认作为语块。随之而来的问题在于,什么样的话语组合是语块,如果不是,那又是为什么?这使得我们陷入“蛋生鸡还是鸡生蛋”的难题:定义和识别到底谁先谁后?似乎没有任何标准能识别存在于人头脑中的公式化语言(语块)。定义标准的复杂性也正反映了将一种类型的多字单元(语块)与另一类型的多字单元(非语块)区分开来的困难性。一些研究人员试图从学习者的角度来描绘这一定义,这也是本文所采用的研究视角。
一、研究问题
本文所欲解决的研究问题:对某一表达(潜在的语块)刻意强记与对嵌入于该表达中的目标规则进行明确指示,这两种习得方式是否在知识积累和掌控该知识应用这两个过程中起到了不同的作用?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选择的研究对象均为国内某普通本科院校的大一学生,分别来自不同专业的三个自然班,所学专业均与法律相关,其中两个班被随机指定为实验组,剩下的一个班为实验对照组。根据他们的新生入校英语分级考试成绩排位,这些受试者均被归入相对英语水平较低的一级班(少数英语成绩相对较好的学生进入二级班)。他们均接受同一标准下的英语教育至少6年时间,参加同一高校入学考试,入学英语成绩均在要求标准之上。相似的教育背景和英语水平使得两个受试组之间的差异完全可控。更多的受试者背景信息见表1。
(二)实验设计
本研究采用了前测和后测设计(见表2)。对照组的受试者在常规课堂教学时间内接受了研究者就目标语法项(“despite the fact(that)”)给予的直接指导,而实验组的受试者则被要求在课外时间记忆该语法项。从表2中可以看到,前测为所有受试者设计了一个多项选择题和一个翻译题,目的在于:(1)将少数已具备目标结构知识且能在合适语境下正确运用的受试者与没能掌握此知识点或具备目标结构知识但无法正确运用的受试者区分开来;(2)对受试者具备的目标语言点知识和运用此知识的能力进行测量;(3)与后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两周后,受试者被要求进行同样语言点类型但内容完全不同的测试。
表2研究设计
实验阶段实验组(34人)对照组(34人)前测多项选择与翻译练习处理任务(用心学习)复述测试根据记忆写句子后测后测多项选择与翻译练习课堂指导
(三)数据收集
在本实验所设计的多项选择测试中,受试者被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择一个正确的答案,其余三个为干扰项。在翻译测试中,受试者则被要求对句子的部分进行汉译英练习,英文翻译的起始词为“despite”。作为一种独立的语法测试,先前的多项选择题意在检验受试者能否正确找回预期水平的目标结构知识。与此相对的是,之后进行的翻译测试则是被用来检测受试者在真实语境下运用该知识点的实际能力。
高等院校语块识别实验研究(四)指导与任务
对对照组受试者进行的涉及到目标结构知识的课堂指导由研究者在正常上课时间内进行。每次指导持续时间约10分钟,包括两个部分:明确呈示与举例说明。作为受试者的英语授课教师,研究者在课堂教学中同时使用英语和汉语对目标词“despite”的用法进行了阐释:不同于“although”,“despite”是一个介词,由名词词组而非句子所后修饰。为使受试者更清楚理解此用法,研究者在黑板上写下此结构用法说明“despite + NP”,并紧接着用口头和笔头的方式向受试者展示两个例句。同时,为强化受试者对此概念的认知,研究者引导他们找到使用该结构的课文原句。
不同于对照组,研究者在课堂指导中有意忽略了对实验组的受试者进行针对目标结构的讲解,而是要求他们在课后自行用心学习涉及到了目标结构用法的三个段落,作为常规的单元练习任务。目标结构句位于每个段落的最后部分,根据问卷调查,受试者平均花了大约50分钟的时间完成对三个段落的整体记忆,其中花在目标结构句上的时间为5-6分钟。
(五)数据分析
研究者对前测与后测的问卷进行了判分。在测试中,受试者每做对一题得1分,做错得0分。翻译测试得分的标准差反映了本研究的目标语法关注点:受试者使用“despite”时,后接名词短语还是句子?单词、拼写和时态不在本研究的考量之内,因此测试得分是客观而清晰的。研究者使用SPSS 15.0对实验所收集的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得出了每次测试的均值与标准差(见表3)。为比较前测与后测的组间均值,本研究也进行了相关独立样本T检验(见表4)。
表3前测与后测的均值及方差
前测均值(M)方差(SD)后测均值(M)方差(SD)实验组 多项选择 .4945.51542.6778.46878翻译 .0000.0000.5212.51254对照组多项选择
- 上一篇:高校教师职业倦怠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
- 下一篇:地方本科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转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