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管理 > > 详细内容

浅议我国税收征管成本问题


  近年来,我国税收总收入不断增长,增长速度一直都保持在高位,2014年税收达到了10.38万亿元。受到我国税务从业人员基数大、征税效率较为低下、征税模式较为落后等因素的影响,我国税收征管成本一直高居不下,同时征税成本过高侵蚀了税收收入,也给纳税人带来负担。因此,如何解决征税成本过高的问题也成为我们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一、我国税收征管成本的现状

  据《中国税务年鉴》统计,我国年征税额不断增长,由2008年的57861.80亿元增长到2012年的110764亿元,增长了将近2倍多。而人均征税额也由2008年的672.03万元增长到2012年的1257.25万元,增长幅度将近1倍多。我国年征税总额和人均征税额均呈现出增长的态势,相比西方发达国家,我国的人均征税额还是较低的。例如,据《中国财政政策报告 2003-2004》数据,美国税务部门人均征税额达到1000万美元左右,而其税务从业人员才将近12万人,可见我国人均征税额是较低的,侧面说明了我国征税成本较高。

  在我国,税收征管成本包含项目众多,主要有公务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办公设备购买支出、纳税检查等各项成本支出。首先是税务人员工资福利支出,在我国税务部门人员众多,机构膨胀,同时监督制度不健全,造成税务部门人员工资福利待遇支出占到了征税成本的较大比重。其次税务部门运行成本支出,主要体现为税务部门购买办公设备及其他固定资产所需的费用等,这部分支出在征税成本中也占了较大比重。最后就是其他费用支出,包括税务部门支付税务中介的费用及其他各种费用,都构成了征税成本。由此可见,我国税收征管成本较高涉及众多影响因素,有必要对其中原因进行较深入的分析。

  二、我国税收征管成本较高的原因

  (一)税收制度不健全

  经过1994年的分税制改革以后,我国税制体系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税种也较为齐全,税基范围也较为广泛,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雄厚的财力支持。即便如此,我国税制体系仍然存在较多的不足之处,主要体现为:一是税种设置过于复杂。我国拥有增值税、营业税、消费税及所得税等十几种税,每种税的税基、税率及征税方式都各有不同,且主体税种涵盖范围较广,针对不同的纳税对象又有不同的税率,如增值税,其纳税对象分为一般纳税人和小规模纳税人,税率又有3%、6%、11%、13%、17%等几种形式,导致税制体系过于复杂,增加了税务人员的操作难度,也使得税收征管成本居高不下。二是税收征管体系的复杂。我国税收征管体系分为国税系统和地税系统,国税局主要负责征收中央税种和中央地方共享税种,而地税局主要负责征收地方税种,这种征税管理体系本是为了简化税收征管流程、提高征税效率而设置,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机构过度膨胀,导致税务部门经费支出大为上升,推高了税收征管成本。三是信息化管理水平较低。"金税工程"的实施极大地提高了我国税务部门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但是我国税务部门依然存在着老员工无法熟练运用这些新工具的现象,整体信息化管理水平还有待提高。

  (二)税务人员综合素质不高

  目前,我国税务部门工作人员综合工作素质不高,主要体现为业务骨干人员较少、高学历人才比重较低、老员工数量所占比重较高等。首先税务部门业务骨干人员较少,税务人员专业素质不高,直接影响税务部门办理税收业务的能力及效率,间接的提高了我国税收征管成本。其次我国税务部门高学历人才较少,虽然近年来我国税务部门招聘门槛普遍提高,但每年招收人才有限,所占比重仍然较低。最后是税务部门老员工数量所占比重较高,老员工业务知识更新慢、操作技能水平较低,对税收征管工作都造成了较大的影响。因此,税务部门人员的综合专业素质都直接影响到了税收征管成本的高低。

  (三)税务执法能力较弱

  税务部门执法能力较弱主要体现为,一方面我国税收征税方式过多,如查账征收、查定征收、查验征收等,造成税务人员操作难度较大,降低了征税效率。另一方面纳税人进行逃税、避税等现象较多,加之监管力量薄弱,导致税务人员执法难度加大。

  (四)税务中介力量过小

  我国税收征管工作主要有税务部门人员来实施,而不能借助社会上税务中介的力量,且税务部门人力有限,监管范围也较狭窄,需要借助社会税务中介的力量。另外,我国税务中介的发展也需要得到政府部门的鼓励与支持,才能发展为税局与纳税人之外的第三方力量。

  三、现阶段控制税收征管成本的对策建议

  针对我国税收征管成本过高的原因,笔者通过总结提出以下相应的解决对策:

  (一)完善税收管理体制

  一是简化税制体系。一方面加快推进"营改增"的改革步伐,减少税种数量,优化税种设置体系,另一方面科学地设置税率及税收优惠政策,尽可能的统一税率,且规范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二是适当缩减税收机构的规模。可以考虑地税和国税的合并,简化税务机构,缩减人员编制。三是提高税务部门信息化管理水平。税务部门应采用先进的信息化征税系统,提高办事效率,培训内部员工操作新型信息化征税系统的技能。

  (二)提高税务人员的综合素质

  一是培养税务部门员工的专业素质,不仅要提升税务部门人员的专业操作技能,还要提高税务人员的理论素养。二是提高招聘工作人员的门槛,尽可能的多找高学历税务人才,提高税务部门内部员工的税务理论水平。第二,优化人员结构,科学配备人力资源。学习起点和学习能力的不同造成税务人员的综合能力参差不齐,同时由于税务机关岗位要求及知识结构的不同,所以培养人才时要形成阶梯型结构。执法一线的基层干部职工、中间的管理层干部和高精尖、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有侧重。要引进竞争机制,办法可以采用考试选拔、能级管理、竞争上岗等,推动人才队伍结构优化。

  (三)加强税务人员的执法能力

  一方面建立税务警察队伍,加强我国税务部门的监管能力,扩大税务部门的监管范围,可以提高执法力度,提高专业化水平,提高税务稽查效率。另一方面建立完善纳税评估体系,税务部门可以和高校等科研院所合作开发纳税评估模型,加大对纳税人的纳税监管力度,防止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偷逃税及避税,防止税收流失,提高纳税人的纳税遵从度,降低我国税收征管成本。

  (四)支持税务中介的发展

  税务中介可以很好的支持税务部门工作的开展,对税务部门的税收征管工作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应充分发挥税务中介等第三方力量。一是制定支持税务中介发展的优惠政策,鼓励税务中介等机构发展壮大,让其为税务部门及纳税人服务,降低税务部门的工作负担,也有利于税务部门实施"精兵简政"的政策,缩减税务机构编制,同时也帮助纳税意识较差的纳税人提高纳税能力。二是健全税务代理制度。税务代理可以提高征纳双方的工作效率,减少征纳成本,降低税收征管成本。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