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论文知识 > 最新论文资料 > 管理 > > 详细内容

全球会计准则目标真的可以实现吗?


  一、全球会计准则需求强劲

  最近的金融危机充分说明,国家资本市场本质上具有全球互联性。回望2007年危机开始之际,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根据当时的认识,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可控的,对全球经济的威胁不大。当时几乎没有那个政策制定者能够认识到复杂经济之间的相互关联度和相互依存度,而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之间的脱钩论却风靡一时。但到了后危机时代,政策制定者们都充分意识到,世界上每个国家的资本市场,即使是全球最大的资本市场,其所扮演的角色也不过是全球金融系统的一颗卫星而已。

  跨国公司或投资者对此却毫不奇怪,因为他们充分意识到全球市场呈现出的机会已经有很多年了。就在上一周,贝克&麦肯齐国际法律事务所发布报告称,跨国并购交易已经超过危机前的水平,“强劲的宏观经济和政治力量为经济全球化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而全世界公司所采取的战略也驱动它们打入新市场和新辖区”。值得一提的是40%的国际并购交易源于北美。

  麦肯锡公司最近发布了研究结果,显示超过三分之一的金融投资实际上是国际交易。结论是因日益复苏、新兴经济体参与以及技术进步的联合推动,10年后的全球金融投资流动总量将是目前的三倍。

  此类报告都描绘出一幅全球交易前所未有增长的图景。这些交易由在全球市场环境中经营的公司运作,而其背后则是寻求全球投资机会与投资多元化的投资者。与上述大背景相反,各不相同且互不可比的国家会计准则,比以往任何时代更加难以理解。因为在当今的全球化市场中,各不相同的国家会计准则增加了公司和投资者的成本、复杂性以及不同会计准则之间的转换风险。

  二、全球会计准则取得重大进展

  实现全球会计准则的努力,肇始于1973年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IASC,即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前身)的成立。IASC由9个最大经济体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发起成立,目的是通过共同合作,减少国家会计准则与国际认可基准的差异。25年后,这些国家的会计准则仍不可比,也没有一个国家要求使用国际准则。问题在于每个国家都只采纳了与各自准则制定机构偏好一致的那部分国际准则。由于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偏好,国际可比性就无从谈起,国家层面所使用的会计准则质量依然参差不齐。

  这是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改组为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的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改组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的使命,也从总结归纳不同国家准则的相似点,演变成为世界上所有国家须原样执行同一准则。因此,旧模式已不再适用,不得不采用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目前的新模式和新策略。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所采用的模式,是建立单一的会计准则并在全球范围内一致地应用,现在证明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自2001年开始运作以来,已经从没有哪个主要经济体要求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局面,到目前已有100多个国家从使用国家准则转换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最近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基金会,发布了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原理事保罗·怕克特主持的重大研究项目成果。这项研究调查了130多个国家,研究成果经这些国家相关管辖机构核实,发现100多个国家要求全部或大部分上市公司强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占所调查国家总数的81%。

  其余尚未要求在国内用途上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国家,却允许在特定情况下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印度和日本允许企业自愿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已有一段时间,其中日本政府还把鼓励更大范围地使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作为其最近宣布的增长战略的一个基本要素。中国的许多大型公司因在内地和香港同时上市而采用整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公司报告,而美国从2007年起就允许非本土公司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报告。此外,这些国家的投资者,也是经验丰富的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编制财务报表的使用者。

  有证据显示,全球会计准则既是各方的要求与期望,也是可实现的目标,而且在我看来也是必然的选择。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飞快发展,在那些尚未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政辖区,支持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力量也会持续增长。因此,我一直认为,不必对某一行政管辖区何时采用国际准则过于关注和纠结。要是引用具有传奇色彩的美联储原主席、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受托人委员会首任主席保罗·沃尔克的话就是,“所有国家最终必将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

  三、“采用”与“趋同”

  我发现“采用”与“趋同”两个词经常交互使用,但却是完全不同的两码事。“采用”是指全面运用整套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同时意味着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行政管辖区,应持续承诺将发展变化了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纳入其未来应用。“趋同”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法律策略,就是把多套不同的会计准则组织成一个紧密体系。2011年委托人战略复审已经申明,不能用“趋同”来取代“采用”。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长达十年之久的趋同项目,目标是共同合作来改进美国公认会计准则和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使两套准则更趋于一致,从而使作出“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决定更为容易并且使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更易接受。

  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的趋同项目取得了一些成功,当然也有失败。在许多重要的领域,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与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已成功调整了会计准则的不同规定,使两套会计准则趋于一致,如企业合并、公允价值计量以及最为重要的收入确认项目。由于改进了全球财务信息的质量与可比性,因此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取得的这些成就不容忽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