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企业文化建设思考与对策
一、企业文化的作用
1.导向功能。即企业文化能把员工个人目标引导到企业目标上来,在企业具体的历史环境及条件下将人们的事业心和成功欲化为具体的奋斗目标,形成企业员工的精神支柱和精神动力,使广大员工自觉地把个人目标融入到企业的宏大目标中来。
2.激励功能。即企业文化能使企业员工产生一种情绪高昂、奋发进取的作用,通过激励来满足人的精神需求,使人产生归属感、自尊感及成就感。人在获得激励之后,其精神力量得到了开发,激励越大,所开发出的精神力量就越大。
3.约束功能。企业文化常常发挥一种“软”约束的作用。作为一个组织,规章制度无论如何完善,也很难规范每个员工行为。企业文化能使信念在员工的心理深层形成一种定势,可以减弱“硬”约束对员工心理的冲撞,从而产生更强大、更持久的约束效果。
4.凝聚功能。当一种企业文化的价值观被企业员工认同之后,它就会成为一种粘合剂,从各方面把其员工团结起来,形成巨大的向心力和凝聚力。通过这种凝聚作用,员工就会把个人的前途与企业的发展密切联系起来,与企业同呼吸、共命运。
5.纽带功能。企业发展需要两种纽带,一个是物质、利益的纽带;另一个是文化、精神的纽带。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能够形成企业发展所不可缺少的精神纽带,并与企业的物质利益纽带形成互补互动优势,构建和谐劳动关系,促进企业的发展。
二、中国企业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政工化。 将企业文化建设等同于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两者都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一部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主要功能是“政治导向”,而企业文化是一种高层次的管理艺术,其目的在于引导企业员工形成一种集体观念和共同价值取向,以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满足员工的精神需求。
2.表面化。有些企业认为企业文化就是包装,文化理念和品牌塑造都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不需要落到实处,一般就提出几句口号,喊在嘴上,写在纸上,如何实施却无人过问。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企业文化建设就比较容易表面化,只注重企业的形象标签,而忽视了理念和制度体系的建立。
3.模仿化。不少企业在建设企业文化时,并没有总结继承自己优良传统和管理经验,而是盲目效仿其他企业文化内容,将别人的说法经过改写变成自己的理念。这些机械的照搬模仿,脱离了企业的实际,并不符合企业自己的文化特色,失去了企业文化应有的生命力和推动力,对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极为不利。
4.个人化。在文化建设的过程中,企业家发挥着非常巨大的作用,但是企业家的倡导作用却不能代替企业员工的主体作用,不能代替全体员工对企业文化的认同和内化。个人的观念不是企业文化,员工共同遵循的价值观念和行为习惯才能够称之为企业文化。因此,如何将企业家的思想转变为员工共同认同的文化理念是多数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
5.短暂化。有些企业往往将文化建设想象得过于简单,希望快出结果,增加政绩,所以一开始就轰轰烈烈、兴师动众。然而,用不了多久就偃旗息鼓了,缺乏持久性。实际上,企业文化建设是不可能一朝一夕完成的,任何有成就的企业,其优秀的企业文化都是在长期培育中形成的,需要脚踏实地慢慢积累而成。
6.片面化。一些企业的文化建设也涉及到了企业文化的诸多层次,如培育精神、开展文体活动等,但是缺乏系统的整合目标及长远发展规划。其着眼点仍在于搞好企业内部生产管理,忽视了如何围绕企业经营和环境变化来全面实施企业文化建设。
三、企业文化建设应注重抓好的几个重点环节
1.做好调研,传承扬弃。企业文化与企业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并受企业所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的制约和影响。要形成推动企业快速发展的优秀企业文化,必须对企业的历史现状及社会环境有足够的了解和认识。通过调查、分析和评价,把存在的问题和矛盾揭示出来,将继承优秀传统文化与大胆借鉴引用现代管理思想相结合,使传统融入到现代管理中,形成与时俱进的新文化。
调研评价的重点应包括:企业面临的特殊环境、企业管理的成功经验、企业优良传统的闪光点、企业发展遇到的主要矛盾和问题、企业主要领导行为方式和工作作风及企业未来的发展目标等。
2.把握个性,突出特色。个性、特色是企业文化的重要特征,没有个性的企业文化就没有生命力。建设优秀的企业文化尤其要把共性与个性、一般与个别很好地结合起来,在企业文化理论的指导下,把握企业特点,在突出企业特色上下功夫,建设富有特色、个性鲜明,能促进企业发展进步的优秀的企业文化。
突出特色要注重以下几点:(1)要抓住行业特征,反映行业独有文化。(2)要抓住企业主要矛盾,调整发展方向,发挥自身优势,从而促进企业文化健康的发展。(3)要追求和树立独特的企业文化模式。结合企业自身发展阶段、发展目标、经营策略内外环境等因素确定独特的文化模式,形式可以标准化,但内涵必须个性化。
3.领导带头,全员参与。企业文化从某种特定的意义上可以说是“企业家”文化,因为企业领导者的思想决定着企业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在推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企业领导者要体现独具个性和敏锐性的管理意识,亲自参与文化理念的提炼,指导制定企业文化建设的方案和措施。通过长远目光、人格魅力和管理艺术,感染和影响员工发挥最大的潜力,推动企业科学和可持续发展。
- 上一篇:浅谈企业经济管理中的常见问题及其解决对策
- 下一篇:社会转型期深化改革的动力机制探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