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深入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促进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近年来,我们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改革总揽全局,生产力出题目,生产关系做文章,不断推进和深化农村改革,探索推行了商品经济大合唱、贸工农一体化和农业产业化。基本做法是:改变传统的农村经济领导方式,象抓现代工业那样抓农村经济,依据市场导向,确立主导产业,划分经济布局,狠抓龙头带动,发展规模经营,实行标准化生产,形成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产加销、种养加、贸工农、经科教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把传统农业纳入区域化布局、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企业化管理的轨道。实施农业产业化,推进了农业标准化,加快了农业现代化、国际化,促进了全市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今年,全市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8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320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58元。
一、抓龙头带基地,夯实农业产业化基础。龙头企业上连市场,下连农户,具有“开拓市场、引导生产、深化加工、搞好服务”的综合功能。我们坚持“大、高、外、强、多”五字方针,培强做大龙头企业,不断增强辐射带动力。大,就是大规模。得利斯公司今年投资2亿元,新上百万头生猪宰杀加工项目,年可生产冷却肉12万吨,实现销售收入16亿元,带动农民增收4亿元。今年又投资3亿元,新上15万吨高档肉制品加工项目。外贸集团公司目前拥有35亿元资产、25万名职工,是全国最大的肉鸡、玉米淀粉、天然色素加工出口基地。公司连续九年实现利税过亿元,跨入全国500家最大工业企业行列,被评为全国500家重合同守信用企业和全国食品工业20强企业。去年,实现销售收入426亿元,利税18亿元。高,就是高起点、高质量、高档次。近几年全市引进的生猪宰杀、熟食加工、色素提炼、蔬菜冷脱、种鸡孵化和饲料加工等设备,都是发达国家的先进设备。外,就是龙头外向,产品外销。外贸集团公司与世界500强的美国泰森国际控股有限公司合作,投资1000万美元,新上熟食加工项目,年可加工转化肉鸡3万吨。目前全市建起60多家农产品加工出口企业,出口产品达到100多个品种。强,就是强带动、强辐射力。如外贸公司在肉鸡生产上对农民实行“四到门、三赊销、两公开、一结算”(鸡雏、饲料、收购、技术服务到门,鸡雏、饲料、药物赊销,收购价格、各环节利益公开,售后统一结算)服务方式,带起万户农民养鸡,户均年收入1万多元。多,就是多形式、多层次、多成份。调动方方面面的力量,发展龙头企业。仅肉鸡产业,全市就有外贸、和生、万年三家大型龙头企业,目前,全市各类加工龙头发展到900多家。在龙头企业辐射的带动下,全市已建起了60万亩粮食、40万亩瓜菜、10万亩黄烟、15万亩花生、30万亩果品、5万亩大桑的种植业基地和9000万只肉鸡、100万头生猪、60万只羊、330万只兔、550万只蛋鸡、100万只特种动物的畜产品基地。一些大宗产品在国际国内市场占据一定份额。如肉鸡,年加工出口4万吨,占全国对日出口总量的12%;年加工淀粉120万吨,占全国产量的四分之一;色素年加工3亿克,占全球饲料级黄色素总产量的二分之一;黄烟年加工出口1万吨,占全国出口量的六分之一;得利斯低温肉制品年生产能力5万吨,产销量连续多年列全国第一。
二、抓标准促质量,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我国加入WTO的新形势,我们把大力推行标准化作为促进农业产业化深化升级,加快农村经济国际化的首要措施来抓,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是健全完善农产品质量标准体系。由农业、畜牧、技术监督等部门,参照国际、国内有关标准,制定了肉鸡、生猪、黄烟、大蒜、辣椒、茶叶等主要农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其中肉鸡、黄烟质量标准体系及操作规程被国家有关部门采用和推广。二是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种植业,规划建设了农作物良种繁育区、蔬菜示范区、烟草栽培烘烤标准化示范区等标准化示范基地。畜牧业,以胶东半岛无规定动物疫病区示范区项目建设为契机,改革传统饲养方式,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仅去年一年就改造标准化鸡场1700多处,新建规模化养鸡场800多处。今年,我们在昌城镇创新建了集种养标准化生产于一体的温室生态大棚150多个,成为我市第一处优质农产品示范生产基地。三是围绕为龙头企业提供原料大力发展标准化生产基地。在引导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生产合同基地的基础上,重点鼓励扶持龙头企业建立标准化自属基地,把原料基地作为企业“第一生产车间”,真正建立起规模化生产、专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的标准化生产新格局。外贸公司已建起自属鸡场53个,饲养规模3000万只。四是加大农产品质量检测监督力度。市里投资500多万元,引进国际一流检测设备,建起了农产品和畜产品两个检验检测中心,各乡镇(街道)龙头企业也成立检测机构,对生产、加工、包装等环节进行全程跟踪检测,形成了点面结合、上下联通、及时高效的农产品质量检测网络,确保了农产品质量。同时,实行农资准入制度,从源头上确保了农产品安全。五是大力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依靠合作经济组织促进标准化生产。全市各类合作经济组织发展到1600多个,带动10万农户进入国内外市场。目前,全市有100多种农产品销往世界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年出口创汇15亿美元。
三、抓营销拓市场,扩大农业产业化空间。一是坚持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一块打,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市外贸公司在积极开拓国际市场的同时,在国内主要大中城市建立了200多处直销点,并与肯德基公司建立了长期供货关系,每年内销冻鸡7万多吨。去年,我们针对北京市实施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的实际,组织龙头企业赴京参加放心食品产销对接活动,仅7天时间就签定销售合同68亿元,较好地推介了×产品,开拓了市场。二是坚持市场多元化,站在全球搞营销。外贸公司主导产品由日本一个市场扩大到新加坡、沙特等近30个国家和地区,去年在国际市场波动较大的情况下,出口创汇12亿美元,同比增长129%。三是抓好市场龙头建设。全市各类市场达到175处,其中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61处。投资1亿元建设的龙海水产品城,年交易额25亿元,成为江北最大的“旱地码头”。皂户辣椒专业批发市场,年吞吐量10万多吨,交易额8亿元,是我省最大的辣椒集散地。四是狠抓新产品开发,提高市场占有率附加值。外贸公司的肉鸡,由原来的单一品种,发展到现在的400多个规格品种,平均价格比胴体鸡提高了一倍多。近年来,还根据国外技术壁垒提高,出口难度加大的新形势,将熟食品年产能力扩大到5万吨,较好地避免了市场风险。今年5月日本封关后,在全国冻鸡市场普遍萧条的情况下,外贸公司依靠熟食品稳住了脚跟。1—9月份,完成销售收入35亿元,利税11亿元,出口创汇11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11%、6%、34%。
四、抓协调搞服务,增强农业产业化活力。主要协调处理三个方面的关系。一是龙头与基地的关系。龙头与农户全面推行了契约化经营、合同化管理。双方签订产销合同,并经公证机关公证,以法律形式明确界定产销双方的权利和义务,强化对龙头和基地的双向约束,使双方结成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经济利益共同体。近几年,在肉鸡、蔬菜出口市场疲软和遭受自然灾害的情况下,龙头企业把加工经营环节的部分利润让给农民,给农民适当补助和扶持。象外贸公司,近两年每年补助农民养鸡的资金都在3000万元左右。二是龙头企业之间的关系。坚持谁建基地、谁提供服务、谁收购产品的原则,通过适当划分“势力范围”,防止了少了抢、多了撒手不管的问题。三是龙头企业与配套服务单位的关系。总的原则是,分工协作,有偿服务,由龙头企业向有关单位支付服务费,从而调动了方方面面的积极性,保证了产业化健康发展,增强了产业化发展活力。
实施农业产业化战略,收到了明显效果。一是加快了传统农业向市场农业的转变。农业产业化,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农产品“卖难”的矛盾,而且促进了农产品加工增值,全市70%的农产品得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率达到50%以上。二是加快了经济结构优化。去年我市一二三产业比例调到19:50:31,在农业内部,畜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62%。三是加快了城乡一体化进程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目前全市城市化水平达到38%。全市40万名农村劳力,有10万人搞加工,10万人搞流通,14万人搞种养,6万人搞劳务输出,形成了多元化的就业结构。四是调动了农民学科技、用科技的积极性,提高了农民素质。目前全市农民技术员发展到6000多人,有2万多人获得了“绿色证书”。
上一篇文章:抓好重点流域污染防治切实落实环保“十五”计划
下一篇文章:强化监督服务打造“黄金”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