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公文写作资料   详目点击"导航"

举全区之力聚万众之心为把建成省级文明城市而共同努力

  今年,市委、市政府提出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园林城市、文明城市、双拥模范城市和全国优秀旅游城市“五城”同创的决定,这是站在全局高度,顺应城市发展,进一步加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大战略决策。
  近几年来,我区先后被评为江西省双拥模范城、省社区建设工作先进示范区、省农村改水先进区、全国全民健身周活动先进单位、省创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等荣誉称号。这些创建成果为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区也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区在城市创建工作中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城市功能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市民素质与城市现代化建设还不相适应,特别是城市建设与管理等方面的差距还很大,为此,我区将在以下几方面狠抓落实:
  一、进一步深化改革,建立健全加强城市管理的长效机制。
  区是市委、市政府所在地,是中心城市的核心板块,努力管好城市是我们的重要职责。一是认真落实以城市卫生管理为重点的环境整治工作。本着全面整治,突出重点,远近结合的原则,以净化、绿化、亮化、美化、有序为目标,重点清除垃圾死角、治理占道经营、整顿交通秩序、规范广告牌匾、整治街景容貌,进而改善环境,提升城区整体品位。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建立以公安为骨干、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的社会联防体系,继续推广机关工作人员社区夜间义务巡防活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二是认真抓好社区建设。积极探索城市社区建设的新路子,从转变社区职能入手,切实加强社区办公场所、办证场所、办事场所等基础条件建设;深入开展好以社区环境卫生整治为主要内容的社区创建活动,开展城市管理先进街道、先进居委会、先进社区等创先争优活动,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城市细胞,夯实创建文明城市的基础。三是采取得力措施,努力制止新的违法建筑,妥善处理历史遗留的违法建筑。实行乡镇、街道主要领导挂帅,领导包片、干部到点,及时发现情况,主动协调执法部门坚决制止违法建筑蔓延趋势;从严管理基层乡村干部队伍、加强农村党员教育等,扎实基层制止违法建筑的基础。同时,对已产生的违章建筑进行分类梳理,加强调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四是创新管理办法,以改革促管理。围绕抓好城市管理为核心,积极配合市委、市政府关于城市管理体制的改革和创新,从有利于建立城市管理长效机制入手,坚持责、权、利统一的原则,进一步科学合理界定市、区城管职能,按职履责。
  二、狠抓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城市服务功能。
  硬件设施建设是创建的重头戏。因此,在城市建设上,我区一方面将认真完成市里交办的滨江西路及“公园”改造与物流中心建设项目。另一方面,将主动跟进市中心城区建设步伐,认真组织好新型农民建房小区和拆迁安置示范小区的建设;努力探索棚户区、城中村的改造工作;启动片区南灵路、滨江路道路改造和环境整治工程,使片区同步共享上饶城市化成果;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尽快启动小城镇和产业带项目;确实抓好楼市场重大消防隐患整改及搬迁改造工作、商贸中心市场培育和配套以及远程教育中心等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拉大城市框架,完善城市功能,增强城市的承载力,提升城市品味。
  三、加强市民教育,大力提高市民文明素质。
  市民素质的高低是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没有文明的市民,就没有文明的城市。从一定意义上讲,创文明城市的过程,就是提高市民素质的过程,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过程。我区将继续抓好市民教育,大力加强思想道德建设,重点抓好两个方面工作:一是打造诚信,深化全社会的诚信教育;二是移风易俗,破除各种陈规陋习,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激励全区人民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功立业。继续深入开展“争做诚信市民”、“八进社区”、“公共卫生周”、“社区党员结队共建”、“文明单位与社区共建文明”“创建文明村镇”等一系列活动,并将其贯穿到创文明城市活动的全过程。不断增强市民的文明意识、卫生意识和科学意识,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社会风尚。加强对进城务工人员和流动人口的教育,根据流动人口和进城务工人员的特点,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和管理方式,不断提高其城市意识和文明素质。
  此次我区争创省级文明城市,既是我区深化创建工作的难得机遇,更是对创建成果的考验和促进。当前,正处于创建省级文明城市的关键阶段,我区作为中心城区,将责无旁贷地全力配合,积极策应,主动融入,既主动当好“配角”,又积极唱好“主角”,以争创省级文明城市为目标,着力在塑造城市形象,提升城市品位,提高市民素质,促进经济发展上狠下功夫。努力使以优美的城市形象、良好的社会秩序、开放的人文环境、文明的市民素质,跻身全省创文明城市先进区行列,实现全区三个文明的和谐协调发展,为全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作出积极的贡献。
  




上一篇文章:关于有效预防和妥善处理集访的实践与思考
下一篇文章:推进新形势下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