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诗词郴州 > > 详细内容

清·张声远一武水映带等十五首

武 水 映 带

清·张声远

城东一水过村西,石径横斜护小堤。

最是湍流冲激处,许多芳竹绿萋萋。

作者张声远,奉天广宁人。清康熙二十(1681)年任临武县令。在任大兴水利,时人誉之为“千井齐,万缕并挈。“纂修《临武县志》。《县志》自明代刘尧诲修后,已断125年。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武水映带”为“黄门庄八景之一”。

岩空剑阁二首

清·张声远

(一)

石门虽敞也无多,宛似瞿塘峡上过。

鸟道几盘人不到,空悬清影在烟萝。

(二)

小洞幽深石影多,玉楼闲峙任云过。

千层曲磴通天外,高处松涛沸薜萝。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

石 泻 灵 泉

清·张声远

桃源何处碧云闲,一脉溪泉泛几弯。

自涨自流关不住,时分石泻在人间。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

古 柏 垂 阴

清·张声远

苍苍郁郁晓烟寒,雨滴枝头露未干。

一亩盖垂都是荫,亦遮书舍亦栏杆。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

虞 峰 侧 峙

清·张声远

翠华南狩是何年,迹在丰碑古道边。

山上五弦犹作响,伊人咫尺仰中天。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

  

清·张声远

石龙东畔讨幽湮,崖势嵌空倍有神。

双透洞门留日月,全无烟迳落风尘。

溪声劈破峰腰绿,翠乳生成壑顶春。

伫久堪招秦世侣,荷衣蕙带切云巾。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洞天岩在龙洞左,土人号日通天岩。”

龙 洞 烟 云

清·张声远

天汉兴云有意无,何年化石隐幽区。

长怜洞口烟如锁,岂到春前蛰不殊。

日落星辰窥窟穴,夜深风雨即江湖。

扪萝思叩蛟宫杳,探向修鳞颔际珠。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洞在县北,有石龙卧底。以火烛之,鳞甲宛然,洞口时绕烟云。”

秀 岩 风 月

清·张声远

倾眼江山只个中,天工缔构故玲珑。

悬崖飞瀑溪声远,曲涧深泉石乳通。

清籁如闻风荡漾,幽光偏惬月朦胧。

振衣堪诩青霄上,翘首仙翁一局逢。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岩在邑之南山,石室虚明。下有幽泉,不辨去来,中有仙人棋枰等迹。”

武 水 拖 蓝

清·张声远

潺潺东去意绸缪,断续岚光上下浮。

潭影照人来碧翠,涧声杂石响清浏。

都随苍霭千峰杳,半带绿杨夹岸幽。

樽酒招寻石上月,好营溪畔一菟裘。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武水出华阴,抱城而东。又桐柏一水自西南横截,波面深莹澄碧,虽春霖泛溢不浊。”

西 山 霁 雪

清·张声远

南来万壑亘长空,头白霜初十月逢。

织女宵机催积素,羲和晓驭散轻红。

雀喧朝树新光遍,柳掠溪烟浅翠融。

放眼遥空招爽气,吟成酹酒寄东风。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山在县西,势接九嶷之麓,危峦峻绝,洞穴深□,春犹积雪。”

舜 峰 晚 眺

清·张声远

晴峦西望气佳哉,南狩曾传虞帝来。

几树苍松疑翠盖,当年法驾此荒台。

断云遥下寻栖处,孤鸟斜飞觉倦回。

山寺遗容瞻拜日,耳边犹切五弦催。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峰在邑城西,高百余丈,相传舜南巡曾驻此。后建祠其上,至今帝像犹存。”

挂 榜 晴 岚

清·张声远

幽意偏从郭外寻,溪光暄色浑无尘。

屏开壁面悬银榜,匣隐峰腰有锦纶。

石磴横牵萝薜古,晴云偏点画图真。

徘徊眼底郊东路,惊看天边雁塔春。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山亘邑南郊,丹崖壁立,张若银榜。下有龙湫,腰有石匣,望之云气郁蒸。”

仙 境 春 游

清·张声远

缥渺仙踪去不回,沉沉院落倚山隈。

丹台雨过飞琼液,火窟香生认绿醅。

野马还啼千树影,轻风空扫一庭莓。

寻芳意有刘晨遇,云外姗姗晚驾来。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境在东城外,为武丁乘白骡仙游处。邑乘载有喷酒成雨,灭火闻香之异。”

官 山 遗 迹

清·张声远

双镳萧瑟向孤城,宾主薄游慰远征。

直道惟思存一是,雄心都不计微名。

千秋交分文章在,此地羁怀烟雨横。

间蹑虚亭探往事,风回落叶起秋声。

诗载清同治《临武县志》。原注:“山在县治后,唐张署与韩愈俱以言事被谪,署尹临武,愈署阳山,二公同至登览信宿,后人为构韩张亭。”

  

清·张声远

双镳萧瑟向孤城,谪宦闲游慰远征。

直道惟思存一是,此心原不计微名。

千秋交谊文章在,两地羁怀烟雾横。

闲蹑虚亭探往事,风回落叶起秋声。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