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导航

主页 > 郴州风采 > 诗词郴州 > > 详细内容

北湖公园历代诗文选

  北湖,为郴州“母亲湖”,中国名湖之一。唐代即有柳宗元、李吉甫、罗隐等高士名流览胜湖滨、雅集北楼;韩愈居郴时泛舟湖上、喜观叉鱼兼赋诗,挥毫忆述“投叉鱼之短韵”、“航北湖之空明”,引历代文人墨客争咏“叉鱼诗”与“空明诗”。据知湖底散布百余泉眼,玉液珠涌汇成浩浩水面,故初称“百湖”,方言谐音“百福”。地方志载,传昔有外来黑龙潜入湖中作恶,为本地壮士变身白龙降伏;而壮士伤重化为龙窟,获封“北湖惠泽龙王”,续吐碧泉。每当清夜空明、鱼虾梦酣,波平月浮,分外动人,宋代已成郴阳八景之一“北湖水月”。


一、唐代作品

1、刘长卿《九日登李明府北楼》 


九日登高望,苍苍远树低。人烟湖草里,山翠县楼西。
霜降鸿声切,秋深客思迷。无劳白衣酒,陶令自相携

  注:刘长卿,唐代诗人,河北人;进士,监察御史、随州刺史;长于五言诗,称“五言长城”;贬岭南经游郴州、平阳(今桂阳),留诗数首,此首写登北楼观 北湖。 


2、裴迪《文杏馆》


迢迢文杏馆,跻攀日已屡。南岭与北湖,前后复回顾。

  注:裴迪,唐代诗人,山西人;蜀州刺史、尚书省郎;与王维、杜甫友善。


3、韩愈《叉鱼招张功曹》


叉鱼春岸阔,此兴在中宵。大炬然如昼,长船缚似桥。
深窥沙可数,静搒水无摇。刃下那能脱,波间或自跳。
中鳞怜锦碎,当目讶珠销。迷火逃翻近,惊人去暂遥。
竞多心转细,得隽语时嚣。潭罄知存寡,舷平觉获饶。
交头疑凑饵,骈首类同条。濡沫情虽密,登门事已辽。
盈车欺故事,饲犬验今朝。血浪凝犹沸,腥风远更飘。
盖江烟幂幂,拂棹影寥寥。獭去愁无食,龙移惧见烧。
如棠名既误,钓渭日徒消。文客惊先赋,篙工喜尽谣。
 脍成思我友,观乐忆吾僚。自可捐忧累,何须强问鸮。 

  注:韩愈,唐代政治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首;河南人,原籍河北昌黎;监察御史、国子监祭酒,刑部、吏部侍郎,谥号“文”,世称“韩文公”“韩吏部”。贬岭南,多次经停、居游郴州、临武,爱北湖,交郴友,留大量诗文和“昌黎经此”、“文公走马”等故事。

 韩愈《北湖奉和虢州刘给事使君三堂新题二十一咏》


闻说游湖棹,寻常到此回。应留醒心处,准拟醉时来。

注:虢州刺史刘伯刍盖新庄园,园内小景以天下名胜命名,知韩愈爱郴州北湖,将池塘取名“北湖”并求诗于韩愈;韩愈写北湖诗奉和,后人据诗中“醒心”词,筑亭郴州北湖。



4、柳宗元《奉和杨尚书郴州,追和故李中书夏日登北楼十韵》  

郡楼有遗唱,新和敌南金。境以道情得,人期幽梦寻。
 层轩隔炎暑,迥野恣窥临。凤去徽音续,芝焚芳意深。 
 游鳞出陷浦,唳鹤绕仙岑。风起三湘浪,云生万里阴。 
 宏规齐德宇,丽藻竞词林。静契分忧术,闲同迟客心。 
骅骝当远步,鶗鴂莫相侵。今日登高处,还闻梁父吟。

  注:柳宗元,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古文运动领袖,山西人;监察御史,贬永州司马,任柳州刺史;数次经游郴州,撰诗文数篇,如名作《童区寄传》等。此诗写到陷池潭、苏仙传说,郡楼即北湖畔北楼;“李中书”为地理学家、名相李吉甫,曾任郴州刺史。

 5、罗隐《游北湖句》 

醒心亭下水涵天,吏部风流三百年

注:罗隐,晚唐文学家,浙江人;十举进士不第,改名“隐”,任过衡阳主簿、节度判官、给事中;曾居游郴州,与郴籍名相刘瞻之子刘赞友好,在北湖憩醒心亭,故撰怀韩愈诗句。


二、宋代作品



1、张舜民《北湖集句》

北湖泛空明,移舟泊沧渚。篙师暗理楫,宛转到深处。

回流抱绝巘,长烟曳轻素。山明望松雪,湖闇兼云雾。

遥风送管弦,白日无尘土。皎镜含虚碧,瘴烟跕飞羽。

高冢空累累,昔时卿相墓。郴州颇凉冷,沧洲有奇趣。

逐客久憔悴,世途多礼数。孤影空相随,不知从此去。

终朝对樽酒,况复天景暮。乐罢不无悲,却寻故乡路。

注:张舜民,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书画家,号“浮休居士”,陕西人;监察御史及陕州、潭州等州知州,吏部侍郎;曾出使辽国,逝后追赠宝文阁直学士。与苏轼为知交,被贬郴州监酒税官,其《郴行录》系日记体游记重要著作;此诗集杜甫、韩愈、唐太宗等人诗句。



2、秦观《如梦令北湖堤》 

上春归何处。满目落花飞絮。孤馆悄无人,梦断月堤归路。无绪。无绪。帘外五更风雨。

  注:秦观,北宋文学家,婉约词派正宗,字少游,号“淮海居士”,“苏门四学士”之一,江苏人;进士,秘书省正字、国史院编修;被贬郴州,考定历代法书,撰婉约词代表作《踏莎行郴州旅舍》,历代传唱、评论。

 3、阮阅《北湖》


城外高堂俯碧湾,山如螺黛水如环。
有时鼓棹来寻胜,直到斜阳未欲不。

《北湖亭》 


檐楹山影水光中,携酒来时伴钓翁。
四岸烟云芳草绿,一栏风雨落花红。

《灵湫》



老蛟力斗死池中,山下流泉暗谷通。
风雨年年常十五,休将涓滴强邀功。

《妙胜寺》 


谁营僧舍近西城,今与行人作短亭。

庭下秋风花簌簌,门前春水竹青青。


(旧址在北湖东面原水星楼,今不存)

  注:阮阅,北宋文体学家,诗人,字闳休,一字美成,安徽人;进士,巢县知县、户部郎中、郴州知州、袁州知州;在郴州撰《诗话总龟》、《郴江百咏》,文坛因其百首咏郴七绝诗而称其为“阮七绝”。 


4、太史章《句》 

定知华表立归鹤,谁见灵湫藏蛰龙


注:太史章,北宋诗人,浙江人;元丰八年(1085)进士,天台县县令、乐清县知县。


此诗句前句写郴州苏耽、辽东丁令威化鹤传说,后句写郴州北湖白龙斗黑龙的传说。 



5、周必大《送杨子止赴郴守罗达甫之招二首》之一 


子到同吟仙井橘,公馀趁赏北湖莲。
使君为郡入苏天,六月清风更穆然

  注:周必大,南宋初政治家、文学家,名相,江西人;父早逝,少年学于安仁县,游郴州;进士,任多种职务,刚正不阿,清廉执政,封“益国公”,卒谥“文忠”。安仁县建周必大公祠纪念。

 6、吴镒 《水调歌头郴州北湖》


澄澈北湖水,圆镜莹青铜。
客槎星汉天上,隐隐暗潮通。
六月浮云落日,十顷增冰积雪,胜绝与谁同。
罗袜步新月,翠袖倚凉风。 
子韩子,叫虞帝,傲祝融。
御风凌雾来去,邂逅此从容。
欲问骑鲸何处,试举叉鱼故事,惊起碧潭龙。
乞我飞霞佩,从子广寒宫。 

  注:吴镒,南宋诗人,江西人; 进士,郴州州学教授,宜章县令、郴县县令、郴州知州、吏部郎中、湖南转运判官;在郴、宜兴学劝农,颇受杨万里、陆九渊等好评。 


7、雷应春《沁园春官满作》 

  问讯故园,今如之何,还胜昔无。想旧耘兰蕙,依然葱茜,新栽杨柳,亦已扶疏。韭本千畦,芋根一亩,雨老烟荒谁为锄?难忘者,是竹吾爱甚,梅汝知乎?   

  茅亭低压平湖。有狎鹭驯鸥尚可呼。把绛纱准拟,新官到也;寒毡收拾,贱子归欤?略整柴门,更芟草径,惟有幽人解枉车。丁宁者,与座添棋局,砌换茶垆。

  注:雷应春,南宋诗人,郴州人;进士,临江知军、江南东路宪台;任监察御史时,触犯权贵,归隐家乡,在北湖边筑“盟鸥居”,人称“雷北湖”,此词中“雨老烟荒”为名句。 

 8、张孝忠《杏花天北湖》 

   看花随柳湖边去。似邂逅、水晶宫住。刘郎笔落惊风雨。酒社诗盟心许。    玉关外、不辞马武。便好展、云霄稳步。郴江自绕郴山路。欲问功名何处


《杏花天刘司法喜咏北湖次其韵》


爱寻水竹添情况。任云卧、溪边石上。衔杯乐圣成游荡。不为弓弯舞样。
北湖迥、风飘彩舫。□笑击、冯夷薄相。致身福地何萧爽。莫道居夷太枉。

《玉楼春泛北湖次唐教授韵》



绿波春早青烟暮。翠幕船如天上去。深杯浊酒醉贤人,隔岸幽花怜静女。
浮云散乱流萍聚。恨满韩张离合处。欲招骑龙帝乡人,来咏叉鱼春岸句。

《破阵子北湖次唐教授韵》


   占气中涵清淑,徵诗古富篇章。杖屦闲随鱼□乐,怀抱清如湖水凉。何殊吴越乡。      风柳春容袅袅,水花月影汪汪。且把清尊浇磊磈,莫为浮名愁肺肠。星星白发长

  注:张孝忠,南宋末年抗元将领、词人,江苏人;曾任郴州知州,牺牲于江西抗元战场;著有词集、《文献通考》。元统二年(1334年),元王朝谥其“翊灵威烈忠毅张元帅”。


9、王  橚《北湖水月》 

 

奁镜平开碧四围,百重山里亦希奇。
写成万古空明趣,只为中秋一首诗

注:王  橚,南宋末诗书画家,四川人;进士,曾任郴州知州、福建市舶使兼监丞,权相贾似道的亲信。但王橚这首诗系第一首出现“北湖水月”四字的作品,“北湖水月”遂脐身郴阳古八景。(提示:刻“橚”字时注意右边字形为“肃”)



三、元代作品 王都中《七绝游北湖》 


画舟摇曳泛空明,满酌流霞倒玉觥。 

         但愧才疏为政拙,只宜及早赋归田。    


《七律和彬卿北湖》 


云容水态若为模,髣髴风光似鉴湖。桥跨沧浪泻寒玉,舟横沁碧滚明珠。

且斟醽醁醉鹦鹉,应用娉婷唱鹧鸪。席上嘉宾贤雪牖,高吟原不让三苏。



《五律和彬卿北湖》



访古空遗迹,叉鱼旧有亭。苔封荒迳绿,草没断碑青。
老树根横水,寒芦叶满汀。渔歌何处起,倦客倚栏听

《题叉鱼亭 》



昌黎曾此賦叉魚,披棘尋碑考郡圖。重築草亭存古意,雙浮畫舫倣西湖。
激輪為磨供官費,隔水分塘笑我愚。寄語後來賢太守,相承無似此慵迂。



注:王都中,元代政治家,诗人,福建人;郴州路总管,治理儒学、司法、北湖、郴江驿站,整修韩公祠。后任南北各行省要职、参知政事,病故获赠“大学士”,谥号“清献”。

四、明代作品1、袁均哲《北湖水月》 

北湖风物胜西湖,良夜游观景更殊。千古澄清涵玉鉴,一泓漂渺浸冰壶。
棹歌每逐渔歌发,水气长同野气虚。却忆当年韩吏部,曾于此处赋叉鱼。

  注:袁均哲,明代初音乐家,诗人,江西人;进士,临武知县、郴州知州、琼州知府;尽职郴州,百废俱举,并始著琴学琴论《太古遗音》、《太音大全集》,颇具艺术价值。

 2、陈献章《过郴月夜泛舟呈朱甘节诸友》


尘事何曾伴却君,葫芦自老百年身。
笑呼月下湖南客,高坐船头弄白云。

  注:陈献章,明代理学家,诗人;广东人,系郴州汝城人、理学家、两广总督朱英的弟子,由朱英推荐为翰林院检讨,著《白沙集》。此诗写给朱英的侄儿朱甘节等。

 3、边贡《与范苏山》四首之四


生憎白日春去,无奈黄莺昼啼。
欲采芙蓉赠远,北湖莲叶初齐

注:边贡,明代政治家、诗人、“前七子”之一,山东人;进士,刑部侍郎、太仆卿、户部尚书,与郴籍大文人何孟春友好。此诗赠汝城进士、河南按察使范永鸾。



五、清代作品 1、程恩泽《北湖怀古诗》


松桂林中读书影,忽乘天风北度岭;居郴乃见三月彀,闻遭峱猱泪如鳗。
李伯康至呼以博,张公子束拥其颈;北湖空阔云破碎,十万秋荷覆春荇。 
可怜壮齿三十八,照见平生已癯瘆;时时纵酒助谈谑,往往篇章出俄顷。 
不知贬斥塞衢路,但觉叉鱼满笭箵;伾文委琐不足计,梦得将至连州境。 
欲向同僚告目见,飓风掀屋蛊聚皿;小人窃柄此当议,大贤被逐何其猛。 
岂真刘柳语有泄,故遣伾文怒加眚;是时朝宰半庸妄,谁谓先生骨独鲠。 
刘颠柳仆愧公直,公以直谴公以幸;长怀柳侯赴资邵,钜料刘郎过苏井。 
论宫市蜱论苛敛,当时外议殊不省;要知公心比赤日,千里坠地犹耿耿。 
彼婉娈者奋箕口,使台中评不得逞;不独李实苦相厄,更遭史家抑不清。 
赁愚大笑居士水,乞雨来瞻女郎靓;有山奇变水清泻,无乃天公界已静。 
岂知他日更远适,瘴海昏事一舟梗;只今湖水半枯固,遗窾犹传在便屏。 
惜无传祠踞湖上,我来眺古岁在丙;炎风吹人不可耐,快俯深涧酌秋冷。 
曾侯指我已潴汇,并驾茆龙植桃杏;公神如水无不在,想见波澜与公永。 
休谈九仙二佛地,恐公问之驾以骋。

  注:程恩泽,清代政治家、天文地理学者、汉学家、宋诗派领袖,安徽人;字春海,四川广东主考,贵州湖南学政,国子监祭酒,工部、户部侍郎,郑珍、何绍基的老师。


2、郑珍《游北湖,怀昌黎公》 

 湖在郴州北郭外,周广可四十里,今皆为稻田矣。去年,程春海先生屬刺史惠安曾鈺,于道侧蓄一池,祠昌黎于其上。  

 秧鍼麦浪水萦渠,山斗苍茫落照余。湖地四边今叱犊,昔年中夜此叉鱼。 
长船大炬无留影,斗硕波澜有别瀦。怅对沧桑忆三彀,暮烟冪冪久踟蹰。

  注:郑珍,清代经学家、训诂学家、宋诗派领军人,贵州人;举人,江苏补用知县;系程恩泽学生,被程招致湖南督学署,任教谕,《清史儒林传》尊为“西南巨儒”。


3、邓显鹤北湖怀古和陈春海恩泽学使作


平湖一曲郴州北,寒涧荒畦寻不得。先生健笔百川障,

蛮中再睹昌黎伯。当时量移仍坎坷,此地待命聊偃息。 

眼中了了乡国隔,朝士懔懔权奸逼。出令方忧国柄窃, 

申名何论使家抑。薪刍馆候烦地主,岭祲江氛共眠食。 

荒荒秋夜月三彀,默默幽居天四塞。更无宰执凉忠鲠, 
空许鬼神通正直。公乎绝徼千行泪,洒向蛮天无处滴。 
践蛇履蛊百不择,赖有兹湖荡胸臆。叉鱼且喜春岸阔, 
对酒浑忘边地谪。朝呼功曹夕员外,湖上往往留行迹。 
追思去官祸无妄,岂意兹游乐无极。自春徂秋曾几日, 
已见纷纷共鲧斥。虫飞虺鳌见未曾,枭噪狐鸣更谁惜。 

同官刘柳尚尔尔,何论伓文与李实。乃知小人福君子, 

兹丘得不为乐国。君看一片沦漪影,中有万古风霜色。 

只今淤废剩积潦,搣搣西风飐寒狄。先生后来公千载, 

輶轩偶驻感今昔。邦君亦是李伯康,浚湖作堂环种植。 

遂令几棱荒塍畔,依然万顷玻璃碧。公之气久塞两仪, 

如水行地无不历。而况兹邦公所习,登堂恍惚瞻来格。 

煌煌文宇纪乐石,大书深刻永不泐。云龙追逐斗山峻, 

佳话风流被遐逖。作歌亦拟附韩门,奈区宏辈非籍湜。

  注:邓显鹤,清代学问家、名诗人,号湘皋,湖南新化人,嘉庆年举人;程春海与两江总督陶澍为他的《南村草堂诗钞》作序,曾国藩为他撰墓表,梁启超称他“为湘学复兴导师”。 

4、范廷谋《北湖水月》


水光月色两相谐,湖白纷披景最佳。澹荡春流千亩合,浮沉素影一时皆。
闲行亭畔真如画,小立桥头亦写怀。清似玻璃明似镜,更于何处着纤埃。

  注:范廷谋,范仲淹第十九代孙,诗人,浙江人;监生,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任郴州知州,补修《郴州总志》,兴学兴农;后任台湾府知府、两淮盐运使,逝授中议大夫。 

5、陈百泰《叉鱼亭》


郴阳之路接阳山,两岸桃花水一湾。渔翁钓徒知多少,景贤独在贞元间。

 吏部文章日月耀,作令南方一停棹。烟横雾冥不见人,一星幽火北湖照。 
 宵深湖水澹涵空,炬火光漾浪花中。松江鲈鱼不足忆,挺叉叉到血波红。 
 我思韩公频悼叹,批鳞几度遭奔窜。侍郎窽外云漠漠,走马岭边雪弥漫。 
 徒然留得济民心,赪尾鲂鱼悲最深。他年约束鲛鳄事,先来小试白云浔。 
 磻溪钓玉作公辅,公何阅尽风霜苦? 长船一去不归来,此江此水自终古。 
 后人思之为建亭,茅屋数橼绿杨汀。绿杨尽是甘棠树,清风吹来德倍馨。 
 流风尚存人何处? 古亭荒凉立洲渚。只今惟有湖边月,曾照当年船来去。

  注:陈百泰,清乾隆年拔贡,郴州人,郴州濂溪书院主讲,安乡县教谕。

 6、汪懋楠《叉鱼亭》 

炬火宵燃客梦孤,当年春岸半榛芜;
休嗟磨蝎还南海,尚籍叉鱼韵北湖。 
八代文章荒徼外,一生心事水云俱; 
郴江东下潇湘去,钓獭鱼矶付有无。

  注:汪懋楠,清代江西诗人。

 7、陈运唐《叉鱼亭怀古》


才向龙门出,湖边偶问津。乘宵探丙穴,有兴闹寅春。

 濠上观渠乐,天涯寄此身。炬燃明似昼,叉落浪翻银。 
 把钓思严獭,投竿忆渭滨。关心悲固鲋,素志在批鳞。 
 风雨孤舟客,烟波万里臣。他年驱鳄处,回首悟前因。

  注:陈运唐,清代郴州人,举人。

 8、何达斌《北湖水月》 

涵清浑碧果相谐,皎洁湖间趣正佳;
问月须知天上有,观澜却笑水中皆。 
明珠照彻龙王窟,团镜寒侵玉女怀; 
最爱空明通夜气,源头活水净尘埃。

  注:何达斌,清代郴州人,郴籍大文士何孟春后裔,贡生。

 9、首永洪《北湖水月》 

闲来步月出郴城,月到湖心分外明。过眼方知空是色,举头常见缺还盈。
三更夜永云无翳,万里天空雁有声。何必广寒夸胜会,无风波处即蓬瀛。

  注:首永洪,清代郴州人,恩贡。 

 10、项傅梅《北湖》 

不成聚落两三家,近郭烟波石径斜。落日湖心风渐定,蜻蛉飞上水葓花。

  注:项傅梅,清同治年浙江人,女诗人,著有七卷《耕读亭诗钞》;此诗系随丈夫来往岭南经郴州时作。

 11、金蓉镜《北湖春望》


 北湖在山阜间,万顷沮洳中有三泉,曰:头泉、中泉、三泉。异源潜发,同于神异。藻筕常满,泉出藻开,望若圆镜。冬暖夏凉,雅符水经圆水之称。


二月山城未见花,崭新草色绕坡斜。两三庵脚安尼寺,一半湖光卷钓车。 
奁镜开时风作锻,衢樽散处劳常菢。就中冷暖谁知得,谙习无过刺史家。


《叠前韵示诸子》 



叉鱼亭过寂无花,水月庵前柳始斜。风雨客来迟蜡屐,鳞虾味美可专车。

波心闲敲青萍活,山腹中刳碧玉玺。记得湘陂旧村落,遗民仍是在谁家。



《写寄北湖诗要何辉庭继和》



写遍湘南莨菪花,官奇诗劣字欹斜。非得律手无双句,要图才名第七车。
金管为雕山骨出,玉泓分润墨池漥。急呼散吏传灯火,好看何郎是作家。

注:金蓉镜,清末民初书画家,浙江人;进士,光绪年郴州知州,将东山书院改造成官立中学堂(郴州一中前身),引进西式教育。曾任工部主事、军机处章京,任靖州知州时奉命杀害同盟会湖南分会长禹之谟;辛亥革命推翻满清,他辞职还乡改恶从善办社会教育。


六、历代散文


《敕建惠泽龙王庙碑》


 
  自古帝王受命,方舆硈巩,环海镜清,非独人为之也,盖亦有神助焉。我朝自黑龙呈瑞,岳乔何翕,百神莫不怀柔。建隆四年,荆南高继冲既归命,遂克潭州,湖以南狂澜,底定于是。天子遣使祭南岳以答神。庥时臣勋方承乏衡州,实襄厥事,而郴江一由犹未朝宗也。居无何,臣熏奉命與臣丁德裕、臣潘美、臣尹从珂帅师取郴,当是时,伪汉郴州刺史陆光图与其大将暨彦斌婴城固守,而郴城外北湖渨累数十寻,汜濫数十里,长波渣陀城在水中者日数番焉。我师以怒涛汹汹,怀郭襄郊,乍往乍来,不可响迩壁于高陵,比乾德改元相持者已数月矣。顷之,得一土人,问以水故。对曰,北湖有神号青史王。唐时湖中有物为祟,洪水横流,房舍倾斜,城垣摆簸,官民不知所为。王有仙术,射以神矢,须臾水平,又制以铁锁、铁欞,遗迹尚在,后封青史王,立庙塑像,以镇此湖。今像剥庙颓,废灵爽失,恁故孽虫复能为祟耳。欲除此害,叩祷于神。越翌日,臣熏等敷陈天子之明德,望湖荣祷。是夜,星辉月皎,忽见湖面冉冉紫云,军中隐隐闻锁声,琅琅自湖中出明日,湖不复扬波。又明日,城以外水皆退,师遂进拔其城,斩光图及彦斌,郴地已定。臣熏等诣庙陈谢,得古碑于颓垣败壁间,读之则唐元和时刺史杨于陵所撰也。碑载:

“王,姓曹氏,名代飞,祖子升,开元时以真定进士为州刺吏。卒于官,无私积,遗孤士魁,方稚,不能扶亲而北。州人思其遗爱,及谋葬之东山,遂使魁奉其母庐于山下。魁生王,王好道术,嚣尘徙家半都罗山之阳,盖不欲与人间事也。及建中时,龙祟北湖,水沸地震,郴人大恐,募能禳者。王毅然手弧矢弹之,水遂平。犹虑有后灾,又制以铁樗、铁锁。有司功之,将请于朝官之,辞曰:方外野人,岂堪金紫。惟所居里,地小且僻。契契九泉,如蒙蠲免杂役,只供正赋,赐多矣。事闻,许之。及其卒也,诏封青史王,濒湖作庙祀之。”

盖王之有功于国,有利于民,而庙食于期不自今始矣。臣熏等幸绥靖郴地,使郴之苍赤咸沐浴乎湛恩。举王之所以效灵助顺者奏之,天子嘉焉,改封惠泽龙王,敕于湖干建庙立像,载诸祀典,举以春秋。仍沿唐时故事,蠲其故里杂役,世世勿有所与,所以报也。命既下,遂诹吉,崇其榱桷,饰其几筵,且秩其堙祀。因念王于此土,昔既弯弧以御大灾,今犹挛锁以襄大业。上辞殿陛,一时之赏下,豁乡邻百世之役,功固高德尤重矣。退而忘湖光之滟滟,窥湖景之渊渊,益叹此士之既沾,既渥于王之惠泽也。后之守此土者,尚无忘修葺,无替馨香,以副我国家崇德报功之盛典哉。

荆湖南路郴州刺史兼桂阳监监军使洛阳张熏撰
乾德二年岁在甲子仲秋月上浣谷旦

其二:《重修惠泽龙王庙碑》



  吾楚之水之胜,在洞庭一湖;吾郴之水之胜,在一北湖。庙于洞庭湖者,郴人柳灵济侯;而庙于北湖者,郴人曹惠泽王也。灵济遇龙女谒龙王,婿于龙宫,神于龙 ,至今赖济焉。惠泽威龙以弧矢,系龙以锁棂,生制龙于龙窟中,没镇龙于龙窟上,郴人至今赖奠居焉。惠泽去灵济百余年,而数百年来,郴人之沐恩波者。洞庭深而远,北湖尤深而近。


惠泽名代飞,好道术,家半都罗山之阳,竹涧之溽。唐建中时,北湖有龙为祟,王弭(mǐ)其灾,辞其赏,惟为其里乞宽政。既卒,乃封青史王。
我朝建隆时,龙复祟于北湖,波及城下,几老我师。赖王效灵,郴江底定,改封惠泽龙王。敕新庙,像籍祀典以镇孽鳞,仍世世免其里杂徭,如唐故事,事具张刺使碑中。而铁锁铁棂,善泳者今尚见之,其事固信而有徵也。


嘉定初,析郴县程水、资兴二乡,复置资兴。半都地界程水,当析。都人白于县,以惠泽龙王长郴地,功在郴,庙亦在郴,都人赖其力,蒙其宽政而奉祠事者数百年矣。若拆入资兴,是外惠泽于郴,使奉祠者碍于越重,非国初所以报功。本旨也,县令沈公白于郡守,郡守潘公闻于朝。于是半都以惠泽故,仍隶郴。近复改资兴为兴宁,徙治管子濠,尤密迩半都,而半都隶州仍如故。顷者,都人士以庙颓像蚀,鸠潺重修,既成,丐文于县,县令邹公使请诸郡,郡守周公过鸥盟亭,指龙王庙谓余:居湖上也久,以记属余,余尝宦岳阳观洞庭胜状矣,北湖虽小,而窟以深洌,以清泖mǎo,以亭风漾之成文,月浸之而成彬,草悒yì之而弥青,花浣之而弥馨,鱼游之而濯鳞,鸟浴之而恻翎,可适其适于骚人,亦何羡乎洞庭?岂独与欧盟于亭者?邀龙王之灵哉,自惠泽治龙越廿余年,而韩子憩此叉鱼北湖,虽光涵北斗,徵龙王郴其沼矣,谁得航北湖之空明?且王非特懋,乃功也。初敕,涧流以洁已,忽消峰水以济人,又泊宠利而泉廉,汰输差而河润,何渊衷之深也,清也,亭也。然则北湖不必与洞庭争胜,治北湖龙者不啻与人,鱼北湖者争光矣。爰识,识诸欧盟之亭,质诸周太守及邹明府,使半都人士,祷诸龙王庙之庙之珉。

鸥盟居士雷应春敬撰并书 石工张有文镌
绍定五年岁在壬辰中秋前二日 谷旦
(资兴碑记乡《曹氏族谱》)

南宋《郴州重修图志》载:“北湖,在郴州郴县城北仙桂门外,湖面渺阔,其泉发源自龙居寺前,腾踊深碧,莲若云锦,昌黎所谓‘航北湖之空明’是也。其水流七里入郴水,灌田顷余。旁有文公祠、叉鱼亭,与湖堂、玉雪亭对峙,放生池亦在其侧焉。”



郴州北湖始末记 王都中

郴城西北有官湖,广袤可数里,宋时为豪右何公家没为己有。元祐,太守林公愈躬极其源,復归于官,载之郡乘,班班可考。皇庆癸丑,予误渥来郴江驿袛应。上年皆以官本派之各县,名虽规画,实取于民也。思所以革其弊,逎问北湖之源,每岁皆民承佃,岁纳租钞三十两有奇。究其利之所入,不帝数倍,予因语僚属曰:“与其利入于豪民,孰若归之于官,以助袛应,使民无受扰,旧弊可革。”令以馆驿官本代纳税课,贾鱼蓄养,岁收其利。然湖之北有泉穴深广,所放之鱼,皆逸入而不出,虽網罟无所施。遂督令徐云龙招募工役,直湖之心筑而堤之,亘湖之南北岸长百丈,广可五尺,别为前后湖。凡放鱼于前湖,使无遣逸之患,后湖水势若壅之大甚,必至泛滥,乃于堤中斤木编竹为插,水既流通于前湖,则鱼不入于后湖矣。又于北楼之后桥之下筑室三间,堤壅湖水以击轮为磨,连机为筛,以官本验时價糴 黍为麪,昼夜计之,可破五斗,以充郴江驿袛应之用,余者依时價而市之,其养鱼造麪之事,悉以郴州江驿吏掌之,置立薄册,常加检验,于是郴江驿沛然有余,民亦无前日之扰。

先是湖桥有亭,岁久弗茸。越明年,捐奉率先瓮石为桥,作亭于上, 庶民相助,不日而成。水月映其左,玉雪映其右,迎恩而来,朝京而去,凡官民接送,休息于此者,莫不心旷神怡,可以壮一郡之大观。嗟夫!予之所以为此者,非以要誉也,直为民而已。后之守是邦者,倘能谅予之心,而不以为迂,堤有损坏,增而筑之;亭有弊漏,嗣而茸之;利之入者,稽而摧之,则官有余用,民有遗泽,其惠又安有穷哉!若是则非为郴民之是望,是亦予之所深望也。姑述本末以记岁月云,三山王都中记。



叉鱼亭记   何民先

  郴之北有湖,广袤可数里。湖之西有昌黎伯韩文公柯。按唐史公自阳山还,俟命于郴,时郴守李侯宾之,航泳空明,叉鱼赋诗,凡三月,后去。厥后亭榜。叉鱼亭之对峙有屋,日北楼,桥日玉雪,皆湖上伟观。论郴有八景,“北湖水月”其一也。岁月荐易,雪霜改化,湖莽而欲湮,祠陋而欲废,桥朽而又倾。所谓叉鱼亭者,亦荆榛矣。


皇庆癸丑六月,通议大夫三山本斋王公都中,受命牧郴。首稽郡志,慨然日:湖所以会胜,祠所以尊贤,亟理之。湖每岁委之豪民,薄其租输官,倍其利归己。公始革其弊,官给本畜鱼,岁所入悉以裨郴江驿用。湖之源有龙窟,渊深莫测,鱼多逸入,网罟莫施。募力役直湖心,堤之亘岸南北,析为前后湖,仍有木编竹插堤之中,水可前通,鱼不后逸。置画舫二,与民乐之。且背楼趾桥,构屋三楹,导湖水激轮为磨,糜牟为粉,驿资用益富,民赖以无扰。寻又捐俸,率先鞭石为桥,柱栋节税,壮伟焕丽,诚以迎恩于斯不可缓。初,侯之来,尝谒韩公祠,见古碑漫漶,剜而新之,垩其墙而瓦覆焉,高其门而表著焉。已而复叉鱼之亭,亭列三筵,可觞数客,大书高吟,璀璨在目,湖之胜益增。申命掌祠者,上下内外悉务完饬,仍命湖田归于学,以裨祀事,及修理大成乐。膳养乐生之用,岁时躬率僚属诸生致敬。 

予谓郴之胜在北湖,湖之重以文公,侯聪明公直,于韩元间,其经理湖山之功,四十年所未有,是不可以不记。延祜初年七月既望。前郴州路儒学学正渌江何民先记。


叉鱼亭记  卫际可

   唐贞元中,昌黎韩公以言事遭谗,谪连州阳山令。遇赦,俟命于郴,尝游北湖,有《叉鱼招张公曹》诗,后人为亭于湖上以志之。

历年既久,亭废矣,遗址犹存。予代州事,循都人士之请,而再建之,以其为公之遗迹而建也,柳柳州有言:“美不自美,因人而彰。”兰亭不遭右军则清湍修竹芜没于空山矣;斯亭之因公而传也,将毋因而亦有不尽同者。方公之至郴也,往来一过客耳,偶尔泛湖,偶尔叉鱼,公无所容心焉。非若兰亭之冠盖相望,觞咏叙乐,称盛会也,乃当时之人能识公于逆旅之中,后世之人不能忘公于人往风微之后,必求其遗迹而新之,此岂公之所能逆知者哉。岂惟公不知,即郴人之所以为是亭,与子今日之举,皆莫知其然而然也。


人无所不至,惟天不容伪。贤人君子奋乎百世之上,百世之下闻者犹为兴起,而况其素所憩息之地乎。天理一日不没于人心,则斯亭固不可一日废也。如日叉鱼之亭,亦如修禊之地,聊以志游览胜迹也,抑又小之乎视此亭已。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