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3 > > 详细内容

中考历史复习“三必须”_中考历史

    2006年是我市全面实施课改、进入检验的第一年。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提高复习效率,是所有初三毕业生面临的问题。笔者作为多年在初三第一线的,略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必须认真研读《考试说明》(历史科),把握中考方向,订好复习。
    梅州市局编写的《2006年梅州市高中阶段学校招生考试说明(历史科)》,是根据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结合我市初中历史教学的实际而拟定的复习大纲,是考试复习、命题的依据。因此我们在复习时必须把它作为中考命题的方向标,按记忆、应用二个层次进行复习。根据它的要求,我个人认为在复习时必须做到三步走:第一步,熟悉教材,全面复习知识要点,理清历史发展的线索,构建历史知识体系的框架。第二步,在全面复习知识的基础上,重点复习“考试内容与考核目标要求”中所列出的知识要点,其中记忆层次要多思多想,多设问,带着问题去复习,并要结合相应的教材内容,包括黑体字、插图和表格等来进行拓展和延伸;应用层次须注意相关知识的链接和联系,想一想可能会出现什么题型,结合具体的问题去掌握知识,以提高解题能力。第三步,进行专题复习点拨,根据考试说明,把中国史、世界史分成几个专题进行纵横联系比较,并注意对时间跨度较大的历史事件的归纳。
    二、必须认真研究去年梅县(课改区)的历史中考试卷,并针对近年各地课改区的考试题型,有的放矢地进行归类、整理、模拟训练。
    从去年梅县的历史中考试卷看,题型有一定变化,除单项选择、知识填空、识图、材料分析外,原简答题变为自主探究题。所命制的题目都紧紧围绕中考考试说明,试题难易适中,基本史实的再现仍是考查的重点。因此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有较强的针对性,要注意对知识点的归类和整理,想一想哪些知识点可能出材料题、自主探究题并可能从什么角度来命题。然后在的指导下进行考题训练。切忌不加分析,搞题海战术,猜题押题,资料泛滥。
    三、必须把现实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与所学的历史知识相联系,以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
    近年来,升学考试历史卷都出现了一些较为灵活的题型,它们贴近生活实际,关注日常生活中的时政热点问题。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过程中要关注时政热点,联系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析、比较,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提高解答实际问题的能力。如:近年来台独势力日益猖獗,提出所谓的“两国论”、“一边一国论”,搞防御性公投,你能否用史实驳斥台独分子的谬论?再如: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实质是什么?对世界有何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