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22 > > 详细内容

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对上市公司的影响_会计研究

    [关键词]新会计准则 公允价值 上市公司 影响 
    [摘要]本文探讨了新会计准则在今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实施,公允价值计量模式将对上市公司相关业务引起的业绩变化进行了分析.新会计准则对上市公司会计核算和公司业绩都带来诸多影响。据有关资料证明债务重组和公允价值对上半年利润和所有者权益影响最大,st公司普遍采用债务重组作为改善当期业绩的手段,而公允价值的引入在今年市场走强的背景下大幅提高了持有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公司的业绩。在今年受全球经济环境的影响下,持有大量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司业绩也相应的受到重大影响。 
    今年2月财政部颁发的新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公允价值(fair value)是一个很广义的概念。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认为,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当事人自愿据以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公允价值是客观且动态的计量属性体系,具体表现为现行成本、现行市价、可变现净值、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等计量属性。公允价值从产出的角度强调现在和未来的价值量,从而使会计更为相关和可靠。 
    一、公允价值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运用及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投资性房地产》准则中的体现 
    《企业会计准则第3号——投资性房地产》提出,同时满足下列条件:第一,投资性房地产所在地有活跃的房地产交易市场,第二企业能够从房地产市场上获得同类或类似房地产交易的市场价格或其他相关,从而对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作出合理的估计,此种情况下可对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模式进行后续计量。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不再对投资性房地产计提折旧或进行摊销,应当以资产负债表日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为基础调整其帐面价值与原帐面价值之间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 
    (二)理论上公允价值计量对投资性房地产行业的影响 
    1.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能体现其真实价值与未来盈利,从而使报表参考价值提升。近几年房地产市场高速膨胀,并且其涨势渐进攀升,由此上市公司一旦采用公允价值法来计量其早期购入的投资性房地产,必将大幅提高其净资产和当期利润,从而上市公司中的投资性房地产溢价将在账面上充分体现。况且投资性房地产上市公司由于每年能重估价值,并以市值反映其帐面价值,将直接大幅的提高每股的净资产,降低市盈率。由此可见未来以公允价值体现的公司帐面净资产,其参考价值将大为提高。 
    2.采用公允价值计量投资性房地产将使企业税负加重。目前准则对上市公司的投资性房地产是采用成本计价而不确认其市值变动损益,这对上市公司而言是充分发挥了折旧的抵税功能,有利于企业的资本保全。新会计准则采用公允价值对投资性房地产进行后续计量,这意味着企业缴纳的税额会在相应攀升,将直接导致企业现金的流出。 
    (三)现实中投资性房地产的公允价值尚未在账面上充分体现 
    上市公司可以选择采用成本模式或公允价值计量模式,从今年前三季度披露情况来看,绝大多数公司都选用成本模式。对于采用成本模式计量的投资性房地产,有条件的投资者可以了解该类房地产的实际价值,其实际价值与成本价值存在较大差距的,若公司转换为公允价值模式计量,将会极大地增加公司资产的账面价值,这也就是通常说的隐蔽资产。若投资性房地产采用公允价值计量,一方面,由于不计提折旧或摊销,将使费用减少,各期利润增加;另一方面,由于房地产公允价值的波动将会直接影响到当期损益。 
    二、公允价值计最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体现 
    《企业会计准则第7号一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同时满足如下两个条件:第一,交换具有商业实质;第二,换入资产或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如果上述两个条件不能同时满足,则仍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作为换入成本,不确定损益。上述规定特别指出,若交易双方存在关联关系,可能导致发生的交换不具有商业实质。由此可见,新准则对非货币性资产交换运用了公允价值来计量,并指出如没有活跃市场的,则非关联的交易双方在无第三方干预的情况下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在非货币性资产交换准则中的影响 
    新准则规定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中运用公允价值来计量,其直接结果便是这一交换将产生利润,而此前采用的账面价值计算法,基本不产生利润,只在收到补价的情况下按比例确认收益。据有关机构以今年上市公司非货币性交易340亿元的规模测算,上市公司今年因新准则可增加的收益约为75亿元。 
    (三)非货币性资产交换也能够带来利润 
    上市公司进行资产交换时,如果具有商业实质且公允价值能够可靠计量,应将换出资产的公允价值与账面价值的差额计入当期损益,不符合条件的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这与原准则均以换出资产的账面价值计量存在较大区别。投资者可参照债务重组对上市公司的影响进行分析。 
    深交所投资者服务中心的有关专家表示,投资者在分析年报时需要重点关注公允价值的应用对年报信息的影响,公允价值的应用提高了上市公司财务信息的相关性,反映了公司资产及负债在某个时点的价值,但另一方面,由于外部金融环境、行业政策等因素的变化,公允价值的波动性又使年报财务的可靠性降低。而且,对于某些具体事项,如债务重组、非货币性交易而言,其又具有一次性,属于非经常性损益的范畴,不具有持续性。 
    随着对新会计准则理解的深入及相关要素市场的逐渐成熟,公允价值必然会在定期报告中得到更广泛的体现,投资者也需要逐渐地适应、了解和熟悉公允价值的内涵及其对公司价值的影响。 
    三、公允价值计量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债务重组》准则中的具体体现 
    新会计准则详细规定了可能产生损益的债务重组的四种情况:第一,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实际支付现金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二,债务人以非现金资产清偿债务的,债务人应当将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转让的非现金资产公允价值之间的差额,确认为债务重组利得,计入当期损益;第三,当债务转为资本,重组债务的账面价值与股份的公允价值总额之间有差额,也可产生损益;第四,修改其他债务条件,使得重组债务的前后入账价值之间存在差额,也可产生损益。新债务重组准则将债务重组收益计入营业外收入,对于实物抵债业务,引进公允价值作为计量属性:如果抵债物资没有活跃的交易市场,可以通过评估确定其公允价值,如果双方是非关联方,双方的协商作价也可视为公允价值。 
    (二)公允价值计量对债务重组的影响 
    1.重新确认重组收益使债务豁免的上市公司其每股收益将大幅提升。此前会计准则是将原先因债权人让步而导致债务人豁免或者少偿还的负债计入资本公积。按新准则规定,一些无力清偿债务的公司,一旦获得债务全部或者部分豁免,其收益将直接反映在当期利润表中,从而提升每股收益水平。据有关机构测算,因这一规定今年上市公司可增加收益约63亿元。 
    2.引入公允价值计量,债务重组会否再次成为上市公司操纵利润的工具有赖于资本市场的完善和证券监管的加强。公允价值是双刃剑,按照公允价值法,对资产的评估“是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从其表述也显见其利润操纵空间。目前我国资本市场与要素市场尚不完善,国内评估机构对于公允价值经验欠缺,使公允价值难以公允,这正是违规人士久已凯觑之处。 
    四、公允价值计量在非同一控制下企业合并中的运用及其影响 
    (一)公允价值计量在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中的具体体现 
    新准则规定,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视同一个企业购买另外一个企业的交易,按照购买法进行核算,按照公允价值确认所取得的资产和负债。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大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净额的差额,确认为商誉。企业应于每个会计期末,对商誉进行减值测试,计算确定其减值金额。对商誉测试的减值部分,应计入当期损益。在购买日,购买方的合并成本小于确认的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净额的差额为负商誉,在对取得的被购买方各项可辨认资产、负债的公允价值进行复核后,计入当期损益。 
    (二)公允价值计量所带来的会计与经济后果 
    非同一控制下的企业合并采用公允价值计价基础,在报表上对被购买方的资产和负债价值变动以及合并中产生的商誉进行确认和摊销,在合并业绩的计量上实现了投入与产出的对称性配比,但合并利润也会低于之前的权益法操作。同时,在物价上涨或资产质量较好的情况下,购买法由于采用了公允价值计量使其所报告的净资产通常大于之前采用帐面价值计量的权益法。国外的实证研究均表明会计政策的选择具有经济后果,譬如,利用公允价值确定或利用资产减值计提的自由裁量权,蓄意低估被购买方的资产或高估其负债,从而为合并后报告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