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轻松解信息分析题_中考物理
为了探究实心圆柱体对水平地面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用若干个不同的圆柱体竖直放置在同一水平沙面上,进行了三组实验,并记录有关数据分别如表一、表二、表三所示。实验时,他仔细观察沙面的凹陷程度,且通过比较,发现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见下列图表)(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_________(选填"有关"或"无关")。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着。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
分析和解
表格式分析题,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困难的一种题型。
笔者以为,首先要注意审题。本题研究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就不能说"压强",因为这道题是考核压强概念的形成时的探究思维过程。"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说明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接着,我们就可以顺着题目的提示进行解题了。第⑴问提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重点分析表一的第四列数据,发现三次实验的接触面积都不相同,但题目告诉我们:"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因此第⑴问可以解答为"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无关"。
第⑵问中提示:"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着。"我们看到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显示圆柱体的高度相同而材料却不同。因此可以比较表一和表二的对应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这里不得不提醒同学们,第⑴问中给出的样例是写三组序号,所以我们在这里必须也要填写三组序号。
第⑶问提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从表一和表三中可以看出,材料(密度)相同而高度不同,且题目告诉我们"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三组最小"。因此可以得到答案:"当密度相同时,圆柱体的高度越高,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着。"如果,表格中给出的数据还能提供高度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倍数关系,则还要分析其是否成比例。当然,本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部分同学漏写了"当材料(密度)相同时"这一条件,其实是没有体现出"控制变量法"这一方法。
第⑷问中要求我们"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这里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或"与"和"的区别。在(a)问中,要求"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即独立地分析各个表格。每一个表格中每一组对应的高度与密度的乘积都是确定的值。因此可以填写:当圆柱体的高度与密度的乘积相等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在(b)问中,要求"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即横向比较各个表格。虽然每一个表格中高度与密度的乘积都是确定的值,但各个表格的乘积却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填写:当圆柱体的高度与密度的乘积越大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越显着。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着。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
(4)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
(b)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初步得出:__________。
分析和解
表格式分析题,一直是同学们感到困难的一种题型。
笔者以为,首先要注意审题。本题研究的是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所以在解题过程中就不能说"压强",因为这道题是考核压强概念的形成时的探究思维过程。"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而各组却不同,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二组其次,第三组最小。"说明了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
接着,我们就可以顺着题目的提示进行解题了。第⑴问提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4、5、6或7、8、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重点分析表一的第四列数据,发现三次实验的接触面积都不相同,但题目告诉我们:"每一组沙面的凹陷程度相同",因此第⑴问可以解答为"当圆柱体材料的密度和高度相同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底面积无关"。
第⑵问中提示:"当圆柱体的高度相同时,材料的密度越大,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着。"我们看到表一和表二中的数据显示圆柱体的高度相同而材料却不同。因此可以比较表一和表二的对应序号:"1与4(或2与5、或3与6)"。这里不得不提醒同学们,第⑴问中给出的样例是写三组序号,所以我们在这里必须也要填写三组序号。
第⑶问提示:"分析比较实验序号l与7(或2与8,或3与9)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从表一和表三中可以看出,材料(密度)相同而高度不同,且题目告诉我们"第一组凹陷程度最大,第三组最小"。因此可以得到答案:"当密度相同时,圆柱体的高度越高,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显着。"如果,表格中给出的数据还能提供高度与压力作用效果的倍数关系,则还要分析其是否成比例。当然,本题不能得出这样的结论。部分同学漏写了"当材料(密度)相同时"这一条件,其实是没有体现出"控制变量法"这一方法。
第⑷问中要求我们"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表三中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并归纳得出结论"。这里特别要注意关键词"或"与"和"的区别。在(a)问中,要求"分析比较表一、表二或表三中的数据",即独立地分析各个表格。每一个表格中每一组对应的高度与密度的乘积都是确定的值。因此可以填写:当圆柱体的高度与密度的乘积相等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相同。在(b)问中,要求"分析比较表一、表二和表三中的数据",即横向比较各个表格。虽然每一个表格中高度与密度的乘积都是确定的值,但各个表格的乘积却是不同的。因此可以填写:当圆柱体的高度与密度的乘积越大时,压力的作用效果也越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