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化教育手段运用中提高教师创造性素质_幼儿计算机教育
1、更新观念,促使增强开拓、创新意识。
作为创造型的必须具有新的教育观念。在刚开始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进行时,的观念比较保守,阻碍了发展。
表现一,教师们在使用时存在“二怕”思想。一怕“烦”。有的认为,看看图片,听听录音,效果也不错,用多媒体教学多麻烦。二怕“难”。在操作过程中,既要掌握运用计算机技术,又要掌握运用多媒体投影仪的技术,有时技术问题很难处理,有畏难情绪。
重要的是让在实践中认识到,多媒体教育手段具有形象生动、传播刺激强、时空宽广等特点,运用于具有很大的益处,鼓励具有开拓创新意识。
表现二,运用现代化教育手段就肯定能达到最优效果吗?在这一问题上,我们教师深有体会,如果没有更新教育观念,使用了现代化教育手段,其结果还是将幼儿置于客体地位。有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语言教育活动时,怕孩子看后不理解,边放边过多解释,以至于幼儿的思维扼杀在思维的有限范围内,其效果不佳。究其原因:手段现代化,而观念未更新。于是我们抓住关键,要了解孩子,抓住幼儿的心理,这是创造性展开教育的前提。让充分地观察、发现,了解幼儿的潜能,充分相信是能动的发展的主体,了解他们发展的需要,再去恰到好处地选择现代化手段,去解决孩子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能充分发挥孩子的创造潜能。
2、更新教育方法,促使提高实践能力。
国外专家认为,创造型的应善于运用新教育思想,能够发现新的切实可行的教育方法,应有独创见解和教学实践能力。我们在运用现代化手段进程中,鼓励
具有独创精神,更新教育方法,提高教育实践能力。在实践中,结合我园的市级立项课题“3-6岁语言一思维整体教育的研究”,借多媒体教育手段,创造性地展开教学,将多种方法结合,增强了的生动性、形象性、趣味性和有效性。
借助动态情境激发动兴趣。们利用多媒体具体感性的立体信息显示,激发幼儿的兴趣,使幼儿情不自禁想说,乐讲。在动态传递中,不是作为单独的语言知识去理解它,而是更富有充实感地去把握它,从而激发兴趣。
借助图像帮助释疑。组织幼儿观看离生活较远的事物,同时提供其听觉和视觉刺激,视听形象与语言结合,看、听、说相统一,幼儿依赖这事物的具体形象和表象进行思维,对不能直接经历到的事物更易理解。同时运用多媒体技术手段,将画面或定格、或放大、放慢,并辅之多层多向提问法,帮助理解疑难问题。
借助声像,启发扩散想象,运用多媒体手段,更易培养幼儿多维理解事物的能力。运用编辑技术,重组、分解和声像效果,让幼儿想象讲述。如看图说话编故事等,发展幼儿扩散性思维和培养创造性的运用语言能力。
3、更新知识结构,促使提高智能素质。
创造型的教师必须具有获得能力。时代要求必须掌握技术。国外将阅读、文字与能力称为第一文化,而将掌握计算机语言和编写程序称为第二文化。计算机的广泛应用,作为传递的教师不懂得这第二文化,就无法工作。由于新技术的运用,必须不断更新知识结构。
我园在配备现代化媒体同时,要求每位教师都要学会使用电脑,并鼓励业余时间学习电脑知识,100%获得计算机初级证书。与此同时鼓励
青年进行更高层次学历进修,学习教育理论进行教育研究。对现代化手段运用过程中存在着的问题,进行专题研究。
如我园市级课题“语言--思维整合教育研究”,国家级课题“科技教育中的教育手段现代化”的研究,家庭教育指导研究等都结合运用现代化手段的研究,使青年教师逐步提高作为创造型必备的智能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