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岁亲子游戏的实践与研究_幼儿园托班专题
一、问题的提出:
新成社区地处城乡结合部,占地面积约5.15平方公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人口快速向城镇迁移,近几年,新成地区人口快速膨胀,居住人口达21523名,其中0—3岁婴幼儿有800多名,目前约有90%以上的3岁前婴幼儿散居在家庭中。由于这些家庭大多是农业户购买商品房而入住本地区的,因此,父母的学历层次较低,家庭教养意识淡薄,很多家庭由祖辈全权照管孩子为主,所以,祖辈尤其是奶奶已成为新成地区0—3岁婴的主要带养者。
据调查,新成地区祖辈带养者的文化水平都较低,小学学历甚至文盲的占了绝大部分,他们习惯于用世代相传的老传统、老方法来养育孩子,导致孩子在行为习惯、能力发展和认知水平上的滞后。但不可否认的是,由于子辈工作的压力,祖辈带养已经成为一种无法改变的现状,我们只有正视这种现状,用积极的态度去挖掘祖辈家教中的优势。
在这种背景下,我们新成幼儿园作为市级课题《0——3岁婴幼儿早期关心与发展的研究》嘉定实验区下的实验园之一,已经在面向祖辈,探索一种新的家教指导模式。在市教科院专家李洪曾和区课题组领导的直接指导下,针对新成地区富有特色的小区体育设施,借助健身广场开展“祖孙乐”广场亲子活动。作为课题小组的成员,我把“祖孙乐”亲子游戏作为自己研究和实践的重点。亲子游戏作为父母与孩子心智交流的重要方式,长期以来,一直被研究者作为对0—3岁婴父母家庭教育指导的主要手段,而在以祖辈为主要对象的“祖孙亲子游戏”这个领域中则相对研究较少。面对祖辈带养的普遍现状,祖孙亲子游戏的作用日益突现,作为一种具有情景性和性并存的指导形式,它更适合祖辈的认知水平,并能有效地弥补婴在日常生活中因祖辈指导不足而带来的种种弊端,有效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在课题实施过程中,我发现:针对祖辈家长的年龄和心理特点,设计合适的祖孙亲子游戏,不仅能有效激发祖辈家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使祖辈家长在融融的祖孙亲子情感交流中轻松、愉快地接受指导,而且对帮助老人保持健康和积极向上的心态也大有裨益。所以我觉得有必要探索“祖孙亲子游戏”的内容与指导形式,通过小区的广场活动引导祖辈积极参与并对其进行指导。
二、研究的目标:
研究祖辈的特点需求和各年龄段孩子的生理发展规律,探索四个年龄组“祖辈亲子游戏”的内容、材料投放、组织形式等,为创建“社区亲子指导角”的指导模式提供实践依据。
三、研究的内容:
1、 新成地区祖辈带领婴游戏的现状调查。
2、 祖孙亲子游戏内容与组织形式的研究。
3、 祖孙亲子游戏对提高祖辈家庭教养水平的研究。
4、 祖孙亲子游戏对促进婴
发展的研究。
四、操作与实施:
(一)、开展问卷调查,摸清家教现状:
我们运用问卷、随机访谈的形式进行了活动的前期调查,了解了新成地区祖辈的家教情况、带领婴游戏的现状以及祖辈对游戏指导的需求。
1、祖辈的家教特点:
(1)不利因素:
? 年龄比较大,体力上不如年轻的爸爸、妈妈。
? 学历层次普遍低,思想观念比较陈旧,习惯用老观念养育孩子。
? 祖辈的自尊心强、比较固执,对孩子比较溺爱。对孩子的抚养比较注重身体和生活上的照顾,忽略了孩子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发展。对孩子的各种需求通常采取简单地直接满足的方式,而忽略了孩子在获得满足过程中所经受的锻炼。孩子大脑发育需要丰富的外部刺激,户外活动和亲子间的游戏是重要途径,而这些恰恰不是老人带养的长项。
(2)有利因素:
? 老人有较多的养育经验,带养孩子的时间比较充足,情感丰富,照顾孩子细致、周到、耐心。
? 由于祖孙的血缘关系,老人会本能地对孙辈产生慈爱之心,这就有了隔代育儿获得成功的心理基础。
? 多数老人常有一种儿童心理,特别喜欢和小孩玩乐,极易形成融洽的关系。这为祖孙亲子游戏的指导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我们新成地区的祖辈大多来自农村,所以淳朴、热心是她们最大的特点,这对我们的指导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宣传作用。
2、祖辈带领婴游戏的现状:
新成地区祖辈带领婴活动的大部分时间是在家中,而由于祖辈家长忙于家务,常让孩子独自活动、无目的的玩玩具,孩子经常处于一种缺乏交流的封闭状态。外出活动也是无目的性的。如:为了打发时间、外出给孩子购物、祖辈之间的闲聊、串门等,孩子则是祖辈的跟随者、陪伴者。
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咨询,我们初步了解了祖辈对游戏指导有很大的迫切性,但游戏的设计和组织要符合老人的特点:
1)游戏内容要符合祖辈的认知水平。
2)游戏的材料要丰富易操作。
3)游戏的活动量要适当。
4)游戏的活动时间要适宜。
(二)、丰富游戏经验,提高指导水平:
1、通过园课题组定期的培训,有系统地学习0—3岁婴的阶段年龄特点及婴
心理、认知、动作、语言等方面的发展特点,收集一些适合各年龄段孩子身心特点的亲子游戏,作为经验借鉴。
2、按0—3岁婴的四个年龄段和各指导研究的重点,成立了“祖孙乐”亲子游戏指导小组,并且作了人员的安排。
3、四个年龄组的指导人员按照该年龄段的婴特点,继续学习、积累相关的游戏指导理论,学习面向祖辈的祖孙亲子游戏指导方法。
(三)针对需求,探索指导形式
1、密切与祖辈的关系:
在每次的广场活动中我们会接触到各种类型的祖辈家长,由于祖辈家长学历的限制、年龄的关系,在某些方面容易固执己见,开始时和我们指导老师有很大距离,如:年龄的距离、想法的距离等,再加上来自农村的祖辈家长生性又比较拘谨,不太愿意在公共场合表现自己,所以对参与亲子游戏的积极性不是很高,这些现状都成为我们在游戏指导中的障碍。但我发现祖辈家长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一谈到自家的孩子就会滔滔不绝,想把自己孙子、孙女的有趣事儿一股脑儿地说出来给我们听,这时他(她)决不会把你当成指导他(她)的老师,俨然成了一个熟人。我就抓住这一点,利用广场活动前后的一段时间,主动接触参加活动的奶奶和爷爷,及时地沟通与交流,积极地进行感情联络,保证了祖辈家长与指导间建立起亲密的关系,在亲密的“妹妹”称呼声中,老人们很快地接受了我。建立感情基础后,就能顺利地开展祖孙亲子游戏指导,使祖辈从一个活动的旁观者成为了活动的主动参与者。
2、丰富“祖孙亲子游戏”的内容:
(1)游戏要适合祖辈特点:
考虑到祖辈家长年龄大,活动量比较大的亲子游戏,老人在体力上会承受不了,相对安静的游戏就比较适合他们的生理特点,我就把语言游戏作为“祖孙乐”亲子游戏中的重要部分。针对祖辈家长学历低、理解能力差的特点,设计的语言游戏既要让祖辈家长觉得简单、易懂,又要让祖辈家长觉得游戏对她们是有帮助、有价值的。比如:祖辈家长和7个月—1岁的孩子进行语言游戏时,开始会说:“孩子话也听不懂,做什么游戏呢?”,作为指导就要让老人们明白:不断地向孩子发出语言刺激提高宝宝的听力,为孩子今后的开口说话积累丰富的语言素材。如:游戏“各种各样的声音”,让奶奶一边出示卡片,一边模仿各种声音:小狗“汪汪汪”,小猫“喵喵喵”等动物的声音;汽车“笛笛笛”,自行车“铃铃铃”等交通工具的声音,让孩子反复地听和看,并指导祖辈家长在平时的生活中随时可以教孩子,使祖辈家长明白:孩子所受的听力刺激多了,孩子的语言发展就会提前。这种游戏简单、易操作,每个祖辈都能接受。
(2)游戏要符合婴的年龄特点:
宝宝长大了,摇摇晃晃挣脱开爷爷奶奶的手,要试着独立行走了。这个阶段的宝宝特别爱走路,独立行走也大大开阔了宝宝的眼界。我在充分了解这阶段宝宝的年龄特点后,为宝宝创设了一些适合他们也适合在广场上进行的游戏。
如:各式各样的手推车、手拉车,是小儿学习迈步到脱离扶持、独立行走的重要玩具。在学习独立行走的过程中,既提高了婴
手臂和腿部动作的协调性,也使孩子有了摆脱对成人的依赖,学会独立的意识。在游戏“装小球”中,在奶奶的帮助下,一次次将小球运走,对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来说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祖辈家长和孩子一起推着小推车,在拣球的过程中,奶奶会鼓励孩子独立进行,和孩子一起数数有几个小球,认一认有些什么颜色?在快乐的游戏中,即训练了孩子的行走能力,又使祖辈了解了游戏中所蕴涵的许多因素。
(3)游戏的内容要反映现实生活:
对祖辈家长来说,选取生活当中她们所熟悉的内容设计游戏,游戏起来会更得心应手。同时,来自于日常生活的游戏,也能随时用于生活中,能提高祖辈家长日常带养孩子的水平。如:1—2岁孩子语言能力的发展,完全取决于成人在日常生活中为他们创设的语言环境,作为主要带养者的祖辈家长,在语言方面的指导显得比较欠缺。我们发现有很多祖辈家长平时忙于家务活,常把孩子搁在一边,让他(她)独立玩耍,很少与之交流,这对孩子的语言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很多家老人认为语言是天然发展的,孩子大了自会说,没有必要去教他们。我们就通过游戏让祖辈家长了解早期语言启蒙对孩子发展的重要性。如:在“十字路口”的游戏中,我创设了生活情景,让奶奶和孩子看各种各样的汽车,奶奶发出“小轿车”“公共汽车”“大卡车”等词汇音,让孩子区分出各种车子,了解各种不同的车子。指导在生活中要利用一切的机会让孩子多听和多说,促进孩子的语言发展和认知发展。
(4)游戏的材料要有实用性:
我们设计的游戏最终要其实用性和长效性,使祖辈家长在家中也能指导孩子,所以游戏材料要简单易找,如生活中的一些废旧用品,都能变成有趣的游戏材料。如:布球、橡胶球、封好的塑料罐、雪碧瓶等,在里面放上可以发出声音的物品,把这些可以滚动的东西散放在广场的地毯上,指导祖辈家长和孩子一起用手去让这些物品滚动或者用脚去踢。1—1岁半的孩子会意识到自己腿的功用,会很高兴地到处抬抬腿,我就在广场上铺上大地毯,放上各种各样会发出声音的软物品,象一些沙沙作响的纸、塑料袋、积木、麻绳等,指导祖辈家长扶助孩子站在这些物品中,孩子会很高兴地意识到这一点,不停地用脚去踩这些物品,专注地听发出各种奇奇怪怪的声音,高兴了连身体都会摇晃。我还放上欢快的,让祖辈家长在引领孩子用脚去踩的同时,感受节奏。这样的亲子运动游戏,祖辈也可以在家中开展,因为这些材料都是生活中易找、易保存的。
5、游戏要有利于促进祖孙间的亲情交流;
2—3岁的孩子已有了运动游戏的意识,对规则性的运动游戏也能尝试。他们很喜欢和成人做游戏,如果和一直带养他(她)的爷爷、奶奶做运动游戏是很快乐的,还能增强孩子对爷爷、奶奶的眷恋之情。如:在广场上设置场景开展捉迷藏的游戏,奶奶可以在一个地方藏起来,宝宝去找自己的奶奶,找到奶奶后和奶奶高兴地抱在一起。孩子在找奶奶的过程中,走、跑的动作得到了发展,和奶奶的感情也更加深厚了,指导祖辈家长在家中做这个游戏的话,奶奶还可以躲在各种家具的后面,让宝宝来找,这类游戏非常受祖辈的欢迎。
3、探索祖孙亲子游戏的组织形式:
(1)亲子区域游戏
在广场上分散设置区域,区域相对间隔、独立。有操作性游戏区域(如:串珠、搭积木)、运动性游戏区域(如:滚球、在垫子上爬)、生活性游戏区域(如:娃娃家),祖辈家长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或是孩子的兴趣需要,自由选择亲子游戏区域。在这段游戏时间过程中,祖辈是最宽松、自由的,老师可以根据游戏情况随机指导,也能随时地抓住游戏中的个别现象做指导,给指导积累指导经验。
(2)祖孙个别游戏:
由于的理解水平和孩子的发展不一,以这样的形式可以加强分层指导。如:“小猫捉老鼠”的游戏,给每个孩子准备一个用线系
好的小老鼠,孩子拖着在前面走,奶奶在后面抓老鼠,指导一对一地指导奶奶边追边说:“小猫捉老鼠了”,并且假装抓不到老鼠,让孩子多走走、跑跑,体验到游戏的快乐。
(3)祖孙集体游戏:
祖孙亲子集体游戏既能促进孩子与孩子之间的交往,也能增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