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方法_幼儿绘画教育
”
谈在中培养创造性的方法
李晓红
[摘要]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性的关键时期,幼儿教育是以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的,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公认为是发展幼儿创造性的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因此,幼教工作者在中要采取有效的方法发展幼儿的创造性。本文从环境的创设、内容的选择及综合教学等各个方面提出有效的方法来培养的创造性。
[关键词] 的创造性 观察力 想象力
“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这一课题目前在国内外都有一定的研究。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经提出培养幼儿的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江泽民也曾经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美国教育学家较早尝试了以美术教育鼓励幼儿的创造性,而将美术教育的创造作用强调到登峰造极的是美国教育家罗恩菲德,他主张通过美术教育提高儿童自我表现机会以促进幼儿个性与创造性的发展。英国许多幼儿园已经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尝试一种创新的教学方法,注意在美术教育中对孩子进行创新教育。在当今世界创新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灵魂,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幼儿时期是培养创造性的关键时期,而教育被教育界公认为是发展幼儿创造性的最有成效的学科之一,是培养幼儿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的良好渠道。然而目前中国中还存在观念落后、教法陈旧,重知识、轻
能力等问题,有的虽然已经认识到创造性的重要性,但在具体操作中采取放任自流的态度,还有的处在知识技能与创造孰轻孰重左右摇摆之间,因此,教学方法的选择直接影响到创造性的发展。我认为在中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培养的创造性。
一、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为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
要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必须考虑影响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因素。幼儿要创造就必须具有一定的观察力以及丰富的想象力,这是创造性发展的前提条件。
(一)培养的观察力。
从构思开始创作一个美术作品需要有一定的知识和经验,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想象和创造,这些知识、经验和表象内容主要是来自于观察。观察力的培养是孩子们认识周围事物、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观察能力强的人会发现别人看不到的内容,会从人们习以为常的情景中看出特殊的东西,这就是创新的基础。因此,在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就必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那么怎样培养的观察力呢?
1、引导用“心”进行观察。
一个人只有心神投入才能在观察中发现新事物,观察同一事物,其结果却有很大差别,根本就在于是否心神投入。因此,在中,要运用合理及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和求知欲,使幼儿全身心地投入观察。例如:一次带小班的幼儿到小山坡上观察春天时,幼儿发现了一群小蚂蚁,他们都很有兴趣的在那里观看,这时我走过去对幼儿说:“宝宝们看一看这群小蚂蚁在干吗?你们能找出哪个是爸爸,哪个是妈妈?它们长什么样?”对的问题
产生兴趣,十几分钟幼儿都在那里兴致勃勃地观察蚂蚁,回到教室后我引导幼儿把刚才观察到的东西画下来,结果有许多创造性的作品。比如有的幼儿画的是一只大蚂蚁背着一个小蚂蚁,他说,这是爸爸在背宝宝。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还可采用观察 — 绘画 — 再观察 — 再绘画的方法,循序渐进地引导幼儿用心进行观察,把观察的结果用图画的形式表现出来。例如,有一次老师想让中班幼儿画汽车,老师先带孩子上街观察汽车,回来后再画汽车。在画汽车的过程中首先引导幼儿画出简单的轮廓,再进一步观察汽车,最终处理好车轮和车身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行创作。结果幼儿构思出的汽车形式别具一格,很有创意。由此可见真正地用心去观察了,才会有这幅具有创造性的作品。
2、恰当的语言提醒。
在中,要使指导性的语言具有启发性,这样才能启发幼儿调整自己的观察活动。例如:一个五岁的幼儿画了一幅“小图书馆”,这幅画的内容很丰富,但在布局方面比较零乱,我提醒他说:“图书馆的桌子和书都放得很整齐,而且每个人都不乱跑,都在安安静静地看书。”幼儿又把自己的观察结果进行重新整合,使画的布局比较清晰,而且带有一定的创意:他在书架上画上梯子这样小朋友就可以爬上去拿自己想要的书了。可见在的启发诱导下,重新进行了观察,把观察的结果重新整合,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创作。
(二)培养的想象力。
想象是人类创造性活动的一个必不可少的因素,是创造活动顺利进行的前提,没有想象就不会有创作,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因此,想象力的培养对创造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如何培养想象力呢?
1、增长知识,为想象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丰富的知识经验是培养想象力的基础,比如要画一幅乡间风景图,就必须是去过乡村,
头脑中有一定的表象,才能在此基础上发挥想象,创作出好的作品。因此,我们要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有意识地带领他们到大自然去体验,鼓励多参加社会活动,多与小朋友交往,让他们参加一定的家务劳动和公益活动,让他们在原有的表象的基础上发挥想象,发展创造性。
2、通过民间故事、童话等优秀儿童文学作品引发儿童的想象。
许多都喜欢听故事,常会听得心驰神往,故事中引人入胜的情节打动孩子的心,使孩子的思想感情与故事中的角色活动和情绪融合在一起,在这种情况之下,孩子会张开想象的翅膀;孩子还喜欢复述故事,培养孩子复述生动又富有想象的故事对培养想象力更有好处。
3、从多方面培养的想象力。
我们还可以通过视觉表象、听觉表象和动作表象等各方面开发的想象能力,还可以结合日常的生活和游戏,在欢乐中培养儿童的想象力。
由此可见,采取有效的方法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丰富幼儿的想象力,为创造性的培养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条件。
二、精心选编教学内容,激发的学习兴趣。
在具备一定的想象能力和观察力的前提下,要精心选编教学内容,使这些内容有利于创造性的发展。那怎样选编教学内容呢?
(一)教学内容要有利于激发求知欲、好奇心。
培根曾经说过:“好奇是知识的萌芽”。因此,教学内容应力求构思新颖,趣味性强,能充分调动和激发幼儿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利于培养幼儿学习的兴趣和信心,激发起他们对美好事物的表现欲望和创作的冲动。人们常说:兴趣是成功的一半。一旦对某一项事物感兴趣,他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去思考,从而充分发挥其创造力创造出更加美好的事物。因此,要精心选编教学内容,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利用丰富多彩的现代化教学设施和技术条件,强习内容的启发性与趣味性,充分发挥
的创造性,以适应新时代发展的要求。
例如:在“美丽的春天”活动中,可采用flash动画制作,制作一幅美丽的春天美景图:蝴蝶、小鸟飞来飞去,柳树随风摆动等。幼儿本身对蝴蝶、小鸟就感兴趣,加上这些生动的画面,能充分调动的幼儿的学习兴趣,从而充分发挥的创造性。
(二)教学内容要有利于培养的知识迁移和发散思维。
罗恩菲德曾说过:“在艺术教育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的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假如孩子长大了,而由他的美德经验获得较高的创造力,并将之应用于生活和职业,那么艺术教育的一项重要目标就已达到。”从这句话不难看出:我们在中,不仅仅只看到传统意义上的学习,而要看是否有利于幼儿良好综合素质的发展,是否有利于幼儿的创造能力的培养,是否有利于幼儿的个性品质完善,是否有利于知识的迁移。教学内容的选择要有灵活性,给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引导幼儿沿着不同的途径,突破传统的思维模式和习惯,产生大量的变异见解,有意识地促进幼儿从多方面、多角度地思维,以培养幼儿的发散思维能力。若要求幼儿一味的模仿,甚至要求幼儿作品一致,这样就会严重影响创造性的发展。
(三)教学内容要符合个体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和不平衡性。
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呈现出阶段性,这要求教学必须符合的身心发展水平,循序渐进地进行教学。同时在年龄、性格、能力等各个方面有着不同的特点,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扬长避短。我国古代的孔子曾提出在教学生过程中要根据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以发挥各自的特长。宋代朱熹把孔子这一经验概括为:“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此在教学中教学内容的选择既要考虑幼儿的身心发展的阶段性,又要考虑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以便
智力的开发和创造性的发展。
三、创设宽松自由的气氛,调动创造的激情
在教育中,我们要十分重视教育环境对幼儿的影响,好的环境能调动创造的激情,所以我们要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环境。
(一)创设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自然环境。
教育环境的创设对创造性的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首先表现在自然环境创设的影响。
1、活动室的创设。
在活动室走廊的墙壁到处挂一些儿童作品或一些其他的作品,这样在视觉上能给幼儿一种艺术美的体验,为其创作打下基础。可以在活动室里创设一个作品栏,把幼儿的作品挂在上面,让幼儿相互欣赏学习,体验艺术美,从而激发的学习兴趣,调动创作激情。
2、户外环境的创设。
在户外可创设一个“小花园”或一个“小山坡”或是一个“小树林”等,让有一个可以观赏的空间,让他们有一定的想象空间,从而创作出属于自己的作品。
(二)营造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心理环境。
在幼教过程中,营造有利于幼儿创造性发展的心理环境,对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意识的萌芽和初步创造能力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那么怎样营造有利于创造性发展的心理环境呢?
1、本身要树立创造精神、创新意识。
(1)要正确地对待的创造性表现。
在活动中
往往不根据的要求,在构图与用色上可谓有自己的特色,想象新奇。但这些画在我们成人眼里觉得有点乱七八糟,不美观、有缺陷,而这正是幼儿的探索创新,所以不能给予否定,而应该适度地表扬、鼓励,促进幼儿心理健康的发展,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2)给一个自由想象的空间和环境。
例如:在大班的一次课中,教师让幼儿听完后画出所听出的内容(原计划是想让幼儿听出是小兔来到草地上吃草),听完后幼儿的作品各式各样,有的是小狗在玩球,有的是小松鼠跳来跳去在树上采松子等。此时,不能全部否定幼儿的意见,不能强迫按照的原而进行活动,如果长期这样对幼儿的心理会有一定的影响,势必禁锢幼儿的创造性。根据上面的例子,可以根据孩子们的想象灵活进行教学,允许多个答案存在,在求同的基础上,激发的求异精神,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具有创造性,敏感地捕捉幼儿创造性的“闪光点”加以引导,对于富有探索精神的要及时加以肯定,使其刚刚萌发的创新意念得以延续和发展。
2、在学习过程,让具有自信心、有安全感、有自由感。
这是营造其心理环境的关键 。我国著名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培养
幼儿创造性要做到“六大解放”,即解放儿童的嘴巴,解放儿童的空间,解放儿童的时间,解放儿童的眼睛,解放儿童的头脑,解放儿童的双手,其意义就是让具备自信心、有安全感、有自由感。[7]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做到:
(1)建立合理的评价机制。
在教学过程中,要建立起合理的评价机制,有针对性地评价幼儿的作品,应该多对说:“当然可以、相信你能行、让我们试一试”之类的话,要多鼓励、多支持、多表扬、多接纳、多容忍、多欣赏,坚持正面,使不同先天素质、不同智力水平和个性特点的幼儿都能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使具有成功感、进取心和勇于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的良好心理素质,进而产生创新意识、创新行为。
(2)保证有充分的心理自由。
在教学中,要给幼儿自由、自主的机会,多给幼儿提供充分的选择机会。除了关键性的技术指导外,一般只要采取“不干预性政策”。同时不能指责幼儿的作品,不能强迫幼儿按成人的思路作画,不能用“像不像”、“干净整齐”作为评价作品的标准,否则幼儿会失去学习的兴趣,失去创造中的自由意识。要在肯定他的创意后,以交流的形式提出新的建议,例如;试一试把人的鼻子画的大一点,身子圆一点会不会更好一点。幼儿在没有恐惧和不安,不受无谓的束缚的环境下,才会产生高度的心理自由和轻松愉悦感,令的思维活跃,让巨大的创造潜能释放出来。
因此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对幼儿的创造性的发展是十分有利的,它能帮助树立自信心,并由此产生丰富的想象,创造出有新意的作品。
四、美术教育与其他教育活动相结合,完善,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近年来,教育界提倡综合教育,也不例外,这是因为各学科间存在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
以结合其他学科教学,完善教学,促进创造性的发展。
(一)与游戏相结合,使教学游戏化。
游戏是最喜欢的一种活动,皮亚杰也曾说过:“儿童不能像成人那样有效的满足个人情感上的甚至智慧上的平衡,他具有一个可资利用的活动领域,在这个领域中他的动机并非为了适应现实,恰恰相反,却让现实同化,这样的活动领域便是游戏,儿童进行的游戏很多,美术教育也是这种游戏的一种。”[8] 因此在中结合故事、猜谜等游戏,使幼儿获得愉悦感、新奇的情感体验,激发幼儿创造出别具一格的意象。例如:在让幼儿画出《龟兔赛跑》的画面这样一节课中,先引导幼儿进行思考、讨论:龟兔不止赛跑一次,在第二次中兔子因睡觉失败,但第三次兔子没睡懒觉还是失败了,这是怎么回事?然后把自己的想法、设想画下来。结果在幼儿的作品中展现出许多具有创造性的想法。例如,乌龟乘汽车,而兔子没有乘汽车;乌龟乘飞机,而兔子没有……还有的幼儿把三次赛跑连成一幅连环画。整个活动完全沉浸在游戏中,其创造性得以充分发挥。
(二)与诗词相结合。
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诗中有画,画中有诗”,情景交融,诗境盎然是我国古典诗歌特有的传统。苏东坡曾经说过:“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画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其实一首好诗,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9]所以,在大班下学期就可以适当地把简单的诗词应用于美术教育中。那么该如何将诗词应用于中呢?
1、给同一首诗词配不同的画。
教会幼儿《鹅》这首诗:“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让幼儿大声地 朗读,然后根据自己对诗的内容的理解,创造出不同的作品。通过这种教学方法提高幼儿对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提高对诗词的理解力、创造力。
2、给同一句诗词配不同的画
许多都能背诵几首唐诗宋词,所以在中可以让
幼儿根据一句诗词配出不同风格的画。例如:让大班幼儿根据“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这句诗配上不同的插图。结果有的幼儿画上两个黄鹂靠在一起鸣叫,加上几丝垂柳画面显得生动活泼;有的画上三只黄鹂,其中有一只小黄鹂紧紧地靠在妈妈的身旁,问她为什么这么画,他说这是黄鹂一家人甜蜜的生活在一起。由此可见,的力量不仅是追求美、创造美,更是高尚情操的培养。
(三)教育与相结合。
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与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是人类精神生活的有机组成部分,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伴随人类历史的发展,满足人类的发展,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要。对音乐的感悟表现和创造是人类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一种反映。音乐能使人体验音乐所表达的境界,有利于促使人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10]将融合到中美术欣赏是最好的方法。有一次上欣赏课,我选了一首《波尔卡》给幼儿听,随着优美欢快的旋律,幼儿展开了想象的翅膀,激发起幼儿的创作灵感和创作热情。他们有的画的是蓝蓝的天空下,有几只小白兔在蹦蹦跳跳地玩耍;有的画的是几个小朋友在花丛里捉迷藏等。一首能使画出这么多的好作品,作品中充满了稚嫩,洋溢着创造的灵气,闪
烁着创造的智慧火花。
(四)与外来文化相结合。
在同一主题的教学中,把不同国家、地区、民族的文化相互交流,观察他们的不同视觉现象,更可开阔幼儿的视野,启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如在大班的依次课上,我让幼儿画出自己喜欢的太阳,有的幼儿画的太阳是金黄色的,他说金黄色代表丰收;有的幼儿画的是绿色的太阳,他说绿色代表健康;还有的幼儿画的是白色的太阳,她说白色的太阳不会很热等等。这时,我把外国小朋友画的心中的太阳给幼儿看,让幼儿看看外国小朋友画的太阳是什么样的,丰富幼儿的经验,提高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另外,还可以组织幼儿观看一些外国小朋友的作品的录相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开阔的视野
,促进其创造性的发展。
综上所述,幼儿美术教育在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可以为幼儿创造力的表达提供非同寻常的机会和条件。因此,在教育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是中国幼教的关键,是当代的使命,教学方法的选择显得极为重要。本文着重探讨了在教育中培养幼儿创造性的方法,我认为首先应从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着手,为幼儿创造性的发展提供必要的前提条件;其次要精心选编教学内容,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好奇心和创造激情;第三、为幼儿创设了宽松自由的气氛,调动了的创造积极性;最后,把美术教育与其它教学相结合,完善,在综合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以上几种方法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幼儿的创造性发展,但还有待于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探索出培养创造性的更加有效的方法。
[参考文献]
屠美如、楼必生.园开放性绘画教.///thwz/tyjxq.htm
王振宇.儿童心理学.南京:江苏出版社,2000.101页
范真、黄衍翠.浅谈在教学过程中创新能力的培养.///aarteduinfo/view.asp?
顾凤贤.浅谈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幼儿的创造力.//">创造力发展的心理环境.//.cn/2002.12/ca32832.htm
[8] 刘晓.浅谈创造性
>活动的指导方法.//.cn/2002.12/0699.htm
[9] 游仁冷、曹静波.中培养创新能力的几种有效途径.///arteduinfo/view.asp?
[10]许卓娅.学前儿童教育.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3-7页
discuss the Method of training creativity in the art education
education department 00(1) 00151105 li xiaohong
[abstract ]innovation is the soul of a nation or the country,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ability is the foundation that a nation or the country survive and develop. infant period is the key period to train infant's creativity ,the infant art education's basic goal is to promote infant's baby and mind to develop in an all-round way ,it is the import component of the quality-oriented education ,recognized as one of effective disciplines in the development of infant's creativity, and a good channel to train infant's innovative consciousness and creativity .so the preschool worker should take the valid method to develop the infant's creativity in the art education .this text take the effective method to train the infant's creativity in many aspects, such as the creation of environment、the choice of content、comprehensive teaching and so on .
[keywords]art education infant's creativity observation imag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