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5 > > 详细内容

少儿珠心算教学策略漫谈_珠心算

十年前,我们身边的朋友不仅不知道什么是珠心算,而且还会对珠心算嗤之以鼻,认为在这个电脑盛行的时代再谈起拨算盘那真是过时了。十年后,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起孩子的珠心算训练情况,越来越多的学校开设起珠心算课程来,越来越多的孩子喜欢起了珠心算学习……

面对越来越多的参与者,坚持一线的珠心算是欣慰的,毕竟多年的努力实践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同时,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在珠心算教学中必须要进一步探索新的策略和途径,才能使这门课程更富有性、趣味性,更加易于操作,更加有利于孩子能力的可持续发展。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形成了一定的珠心算教学策略。

一、趣字当头,实施快乐教学。

准确地说,现代珠心算应该是“快乐珠心算”,这是因为以幼儿园大班为教学起点的教学周期中,面对这些天真烂漫的,我们无法想象传统的教学方法怎样能吸引住孩子们的眼球。所以在教学中,需要特别注意对孩子兴趣的激发和引导,深入研究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努力营造充满童趣的情境,使他们在积极主动的参与过程中留下一个完美的学习印象,促进他们更加主动、快乐地学习。

1、玩出乐趣

陶行知先生说过:爱玩是孩子们的天性,让孩子们喜欢学习首先要让他们学会玩。珠心算恰恰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给孩子们提供了尽情玩的可能。所以,如何带着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玩出花样来是珠心算的一项重要任务。

比如上第一节珠心算课时,我们发给孩子们算盘后,没有拘束他们的小手来讲授知识,而是放手让他们尽情地去看、去拨、去玩,以致于有些家长也表示出不理解。而在后来通过鼓励孩子们尝试拨珠表示数,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展示自己的成果,点拨他们认识正确的方法达到了教学预期。此时的才认识到引导孩子玩出学问来也是一个非常好的方法。

从孩子们满心欢喜地拨弄算珠中,我们可以发现孩子们喜不喜欢算盘、会不会拨珠等信息。这样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展示指法,从不同的拨珠方法中引发的争议:到底怎样拨珠才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任务?最后由出面点拨:用拇指和食指拨珠是一种更快更好的方法。这样组织,不仅玩出了孩子们最真实的、玩出了孩子们洋溢的学习兴趣,更玩出了孩子们尝试的意识和成功的体验。

再如进行加减听心算的练习时,我们带着孩子们走到操场上,分成两组采取接力跑的形式进行听心算。在广阔的天地里,孩子们全神贯注、群情振奋、摩拳擦掌,个个愿意尽情展现自己的听心算能力,人人自觉表现出了难得一见的团结协作。真可谓走出去海阔天空,玩一阵精彩纷呈。


2、比出乐趣

对于孩子们来说,比赛具有无法抵御的吸引力。可能应了一句俗话:初生牛犊不怕虎。在比赛中,孩子们谁也不愿意轻易服输,常常以超乎寻常的表现达到我们的教学目标。所以,在适当的时刻以比赛的形式组织教学绝对可以激发孩子们的兴趣,可以使他们主动克服学习过程中的困难,并能使他们的学习行动保持较长时间的有效性。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经常可以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在教学的几个阶段适时开展一些小型比赛来增进教学效果。比如在基本功训练中我们组织各组开展625连加减、加减百子等比赛;在听珠算中组织听数拨珠、听珠算快速写数等比赛;在看算中组织看数译珠、看算快速写数、看数快速读数等比赛。 在比赛中,我们经常把复习内容、新授内容进行糅合,不断拔高训练的要求,努力整合训练方式,使孩子门在竞赛中潜移默化地提高。根据我们的调查了解,自从我们把数译珠、珠译数转化为让听珠算或看珠算再快速写数后,孩子们的数珠互译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实践证明,孩子们在这些小比赛中不仅兴趣高昂,更重要的是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团结和集体荣誉感。同时,他们对于珠心算课程的喜爱和关注程度也有大幅提升,甚至超过了读和的关注度。

3、用出乐趣

学以致用方能使孩子体验其价值、感受其乐趣。珠心算学习的最直接成果就是孩子计算能力的增强,而在学习当中,有很大的一块是计算能力的训练。所以在学生的日常学习中经常引导他们运用已有的心算能力来解决计算问题,让他们展现自己计算的快捷,从而不断增强孩子们学习珠心算的成就感和自豪感。我们学校的就经常把常规管理分数统计等工作交给心算,不仅省时而且省力。时间一长,很多每每遇到计算任务时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珠心算选手,我们的更是欣然计算,尽心尽力。

二、立足校本,规范课程地位。

严格地说,珠心算从来没有成为小学教育教学体系中的一门正式课程,因此它的教学方法和教学价值一直受到界的争议。正是由于珠心算长期以来处于活动课程或者兴趣课程的地位,造成了珠心算在学校中的尴尬地位,也造成了教学信念的不足和热情的受挫。兴趣活动通常只是每周一次,不能满足每天一节课的教学需要。作为兴趣活动的珠心算只能是部分参与,不便于开展整班的普及教学和本学科的渗透研究。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实施,珠心算拥有了很大的发展空间。学校终于能够根据自己的情况把珠心算列为校本课程,每周专门列出三到五节课的教学时间来实施珠心算教学,为学校开展班级的普及教学和学科渗透研究提供了可能。更为重要的是,学校把珠心算的工作情况正式纳入到了综合考评体系,标志着珠心算教学工作已经融入到小学教学体系之中。

近年来,很多学校的珠心算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相关的研究也开展得非常深入,少儿珠心算教学工作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勃勃生机。校本课程的实施使得学校在很短的时期内形成了比较年轻而富有工作热情的珠心算群体。他们因地制宜,努力发挥自己的智慧,开发了极具操作性的校本教材和其他教学资源,增进了珠心算课堂教学的效率,有力促进了珠心算能力的提升。相关学校群策群力,采取优势互补的原则,成立教学研究网络,形成了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珠心算教研群体。

三、持之以恒,落实教学要求。

苏霍姆林斯基说:一个成功的者总能用恒心和毅力描绘一片丰富多彩的世界。

珠心算教学尤其需要老师持之以恒。这是因为珠心算的课程地位并不明确,校本课程的评价体系仍不够完善。另外,珠心算教学本身就是一个不断研究、不断完善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挑战。比如说学科之间会产生干扰,怎样与其他学科协调教学时间、协调作业量就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再如的年龄较小,学习习惯还没有养成,他们课后训练的效果肯定会不尽如人意,要不断落实教学要求,努力做到跟踪调查与辅导,才能塑造出一个个神算子,创造出属于自己的精彩。

所以在珠心算教学中,不论是学生的拨珠指法、坐姿、读数、写数,还是学生听、看、记能力的培养,都离不开坚持进行经常性的指导和纠正。而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孩子们的学习态度会出现一定程度的反弹。此时的有效学习、训练以及学习习惯的最终养成也需要经常性的督促和指导才能完成。

学习了数学法则运算后,往往不能平衡法则运算和珠心算的地位,会出现放弃法则运算直接心算的现象。调查研究证明,单纯依靠心算方法计算的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偏差,影响到教学目标的实现。所以要在珠心算教学和教学中不断地督促指导,努力做到孩子能力的和谐发展。

四、学科平衡,增进学习价值。

在小学阶段的各个学科课程中,珠心算与数学的联系最为紧密。教学实践也反映出孩子们常把自己的心算能力不自觉地运用到数学学习中,成为数学课堂中的一道靓丽风景;同时教学的一些方法和内容也丰富珠心算教学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关注学科的平衡和渗透就显得特别重要。

1、以内容丰富珠心算教学。

现代理论向我们昭示这样一个理念:营造一个开放的课堂更能增进孩子的学习体验。如果珠心算课堂上还仅仅是堆砌数字或者闪烁珠像图,那么孩子们很快就会对这些枯燥的内容产生厌倦心理。而我们在教学中经常引入一些趣味题、生活题、开放题等内容,不仅充实了珠心算教学过程,而且更能吸引孩子们的眼球。

比如在进行心算能力的教学时,我出示了一道题:小华给妈妈买了7件东西作礼物,你能帮他算出一共花了多少钱吗?孩子们阅读完题目后都争先恐后地举起小手来,嚷着可以心算。当我指名来说时,全班突然静了下来。原来此时的他们才意识到没有计算的数据。而这种情况在他们以前的学习中是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此时的孩子们对于数据是无比的关注,在这样的背景下开展听心算练习正确率肯定非常高,而且不需要的组织引导。为了使这样的气氛进一步深化,我们又用幻灯片出示七样物品的价格,孩子们看心算时不仅能够全神贯注、津津有味,而且心算的速度提高很快。

2、以心算手段升华课堂。

在学习中,我们发现孩子们经常不自觉地采用心算的方法来解决一些问题,效果还不错。调查研究显示,一、二年级的学生在运用心算能力计算时,实验班比对照班的速度快2倍,准确率是对照班的1.5倍。这让我们非常慎重地对待这种现象:毕竟是孩子能力提升后的自觉行为,如果老师强加制止必定会挫伤孩子们学习珠心算的热情。所以,在课堂上允许和引导学生正确选择、运用心算能力解决问题更能激发对于算法多样化的理解和选择。

例如在教学一年级的退位减时,创设情境道:“看!小朋友们,锁上印着一个算式:31-9;谁能算出得数是多少谁就能打开它!”

李威马上跳起来,“,我能!31-9等于22。”

:“那你说说怎样算的?”

李威:“我是用珠心算的方法算的。31退一加一就得到22了。”

:“很好!你还能用其他的方法来算吗?”

马上四人一组讨论起来。

接着是群情振奋:“老师,,我们想到了:可以把31分成21和10,先算10-9=1,再算21+1=22。” 

……

正是有了珠心算能力的展现,才有了孩子们第一次成功的体验,以致于在后面的探索中孩子们精神振奋,取得了一个又一个成功,才使得这节课展现出难得的精彩。

五、家校互动,增进习惯培养。

家庭和学校同为孩子成长的摇篮,做好了家校沟通互联工作更能促进学生的珠心算学习。在珠心算教学过程中,好多教学要求和习惯的养成都需要家长配合督导。因此,家长会和家校通便成了非常重要和繁忙的通道。大到学生的安全接送,小到孩子的训练步骤、每次比赛的成绩都能在这个通道中得到及时的交流和沟通。这样一来,对于孩子的关注程度得到大幅度提高,能更加自觉的参与到训练当中来。

有了家长的参与热情,做好家校的沟通互补工作就不显得困难了。我们经常利用护送孩子放学的机会做一些简短的交流,互相传达一下孩子的学习。每次珠心算比赛前,我们都把有关的注意事项告诉家长,使他们作好充分的准备。每次家长会时,我们都会和家长详细交流孩子的具体训练情况,了解孩子的习惯养成情况,共同促进孩子习惯的提高。每个学期结束,我们把孩子的语、数、珠心算成绩和习惯养成情况统一汇报给家长,使们知道我们都做了些什么工作。

总之,作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珠心算在现代社会中日益展现出其特有的魅力。作为开发智力、培养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相信它会得到越来越多国人的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