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0 > > 详细内容

幼儿舞蹈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_幼儿园教育探索

“我授权3edu教育资源使用我的稿件并拥有电子版权,如需转载必须经过作者本人或者3edu资源网同意

舞蹈教学实验研究报告

 

    一、问题的提出:

李岚清副总理曾强调素质教育必须从幼儿园抓起,儿童是祖国的未来,在科技技术发展、知识经济突飞猛进的国际竞争十分激烈的新世纪,中化民族要屹立于世界之林,要使中国在二十一世纪中时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关键在于人才的培养,而现存幼儿园的儿童,正是将来实现这一目标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责任非常重大,要使他们将来能承担这一重任,就必须从现在抓起,从阶段起实施素质,因为时期正是身体成长、智力形成、习惯养成、陶冶情操的重要时期,对他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十分很重要。

幼儿舞蹈是教学的一个分点,是艺术教育的一部分,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的《从园指导纲要》中提出了:让幼儿初步感受并喜爱环境,生活和艺术中的美,培养幼儿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和体验,并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活动。在艺术活动中要面向全体幼儿,要针对他们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让每个幼儿都得到美的熏陶和培养。对有艺术天赋的要注意发展他们的艺术潜能。

未来的社会将是一个崭新的新文化社会,年轻的爸爸妈妈正逐渐意识到拥有健康、自信而良好的形体,是下一代成为高素质一代所不可缺的条件,幼儿时期的生理、心理发展是人的一生中的重要阶段,组织幼儿参加适宜的舞蹈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其骨骼、肌肉、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育,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机能的发展,有助于加快幼儿的新陈代谢,同时可以陶冶的性格和品德。

二、实验对象、周期、方法:

(一)实验对象:确定第一幼儿园小二班全体为研究对象,人数34人,年龄3岁。

(二)实验时间:(共三年)

本实验于今年3月――今年7月,周期为三年,分为三个阶段。

1.准备阶段(今年3月――今年7月)

2.实施阶段(今年9月――今年3月)

3.阶段(今年2月――今年7月)

(三)实验方法:

本实验采用:问卷法、观察法、调查法、对比法等多种方法,根据的个体差异和兴趣进行实验研究。

三、实验的目标和内容:

(一)实验的目标:

1.通过舞蹈活动,激活对舞蹈的兴趣、情趣,体验审美感、成就感,使

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

2.初步培养幼儿对的节奏感,发展幼儿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等,陶冶幼性情和品格,培养的自信心。

3.通过舞蹈训练,使幼儿保持良好的体态,增强体质。

(二)实验内容:

1.基本功训练:

肌肉群紧张能力练习、肌肉耐力练习、韧带练习、姿态练习。

2.舞蹈常用的步法的练习

3.舞蹈模仿动作的练习

幼儿对新鲜事物好奇心强,他们对感兴趣的都要去学,通过模仿动作的练习,让热爱生活、爱劳动、爱动物、爱自然界、爱艺术、爱等等。

(1)热爱生活    (2)热爱劳动    (3)游动物园

(4)听会  (5)学做解放军  (6)美丽的自然

(7)的成就

4.歌表演的练习

歌表演是

>幼儿最初步的舞蹈,通过歌表演可以加深幼儿对歌词的理解,加强动作与的协调配合,提高对舞蹈动作的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力,为学习舞蹈打好基础。

5.表演舞的训练

表演舞是幼儿通过舞蹈动作和表情来表达舞蹈作品的内容或某种情绪的表演给人看的舞蹈,它可以丰富课余生活和节日表演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幼儿对舞蹈的兴趣爱好和审美能力,也可以较完整的对进行思想。

四、实验的措施:

(一)从环境创设上培养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①为幼儿创设健康、丰富的舞蹈活动环境,以满足舞蹈发展的需要,获得有益于身心各方面健康发展的丰富经验。

在班上设立活动区,为幼儿准备各种舞蹈表演器材鼓励幼儿自己动手创编表演,让幼儿随时随地受到艺术作品的熏陶,从而产生对舞蹈活动的兴趣,幼儿通过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用自己创作的表演道具进行表演,不仅能激发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还能培养自信心。

②有效组织适合于的各种形式的活动,促进间积极互动与交往。

同伴及其交往是儿童重要的学习资源与环境,儿童在同伴群体中互相观察、教导、模仿、讨论、协商、合作、学习和锻炼各种社交技能,社会行为,发展着适宜的情感、态度、自制力和多样的问题解决能力。

(二)利用课时间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保持对舞蹈的持久兴趣。

1、内容的难易与幼儿年龄相适应,在安排幼儿舞蹈活动的内容时,我们注意活动的难易程度,与幼儿年龄相适应,过于单调易完成或过于复杂难以做到的动作,这都伤害了幼儿的是进取心和自信心,影响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2、教学方法多种多样,有趣味性。幼儿舞蹈是用动作、、语言和等综合手段来反映幼儿的思想兴趣和生活的,是促进身心健康发展的一种艺术,好奇、好问、好动、爱模仿是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征,为适应幼儿的这些特点,在舞蹈教学中采取了以下的教学方法。

(1)综合教学法:

幼儿天性活泼好动,已经能按自己的意识去做某件事,无情趣的事他很难去做,我们选择生动形象的教学内容把说、唱、跳结合去吸引住这些随意的,把随意变为有意。

如在歌表演《小鸭、小鸡》中,歌词非常简单,都重复三次出现“呷呷呷,叽叽叽”,如果不仔细推敲,肯定会出现干巴巴的三次鸡叫、鸭叫,我们把这首歌曲拟人化,将小鸡:“叽叽叽”,小鸭:“呷呷呷”编成一组对话,就非常富有情趣了。

“小鸡、小鸭是一对好朋友,已经很久没见面。一天,他们碰到了,就叽叽、呷呷地讲个没完。”

第一次叽叽叽,呷呷呷,是老朋友互相问侯:“您好,您好!”

第二次叽叽叽,呷呷呷,是互相祝贺,小鸭翘起大拇指说:“你唱歌唱得真好。”小鸡也翘起大拇指说:“你游泳游得真好。”

第三次叽叽叽,呷呷呷,小鸭说:“你又长高了。”小鸡说:“你又长胖了。”接着,小鸡、小鸭唱呀,跳呀,游戏呀,拥抱呀,真是一对好朋友。

(2)示范法:

     


准确、形象、富有表情地表演舞蹈作品,使幼儿对要学习的内容有一个完整清晰的印象,示范时还要伴随着语言的讲解,面向做镜面示范。

例如:教“马跑”的律动时,我和幼儿扮演角角(老马,小马),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创设“大草原”的意境:“在一片美丽的大草原上,一匹老马带着一群小马到草地上找鲜嫩的青草吃。”接着我们放边做马跑的动作,边念自编的儿歌:“今天天气真正好,我带小马朝外跑,跑到外面吃青草,小马跟我学奔跑。”“来,小马,跟妈妈学奔跑啊!”由于我示范正确、熟练并富有感染力,所以幼儿好像来到了大草原,成了草原上一匹骏马。在练习过程中,看到某幼儿脚的动作不对就说:“啊呀,我们的小白马哪里摔痛了?脚怎么抬不起来了?看看妈妈的脚!”这时就知道脚的动作不对,很快地自觉改过来。

(3)语言讲解法:

语言讲解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如在教幼儿转动手腕这一动作时,如果按动作要求讲,第一拍手腕由外向里转,第二拍里向外翻掌,幼儿学做起来既无兴趣又很努力。所以我告诉,现在你到果园抓住了树上的一个大苹果,想把苹果摘下来必须转手腕拧一下。

(4)游戏法:

游戏法是运用游戏的形式和口吻进行辅导的方法,舞蹈学习也应该让幼儿感到是一种游戏活动,是一种娱乐。如:在教幼儿学习鸭走步,就扮演妈妈,让当鸭宝宝,让鸭宝宝跟着鸭妈妈学本领,还可以戴头饰或穿上服装;还有小碎步,用鸡妈妈带小鸡练习;蹦跳步,兔妈妈带兔宝宝练习等。

(5)采用多种电教手段进行教学

在舞蹈教学活动中,我们采用了各种电教手段。如:运用录像、vcd、录音手段并有机结合图片,讲解等媒体教幼儿学习“砌房子”、“清清湖水”、“小兔和狼”等,使幼儿在愉快、欢乐的兴趣中,通过视、听、触等各种感官进行韵律活动,发展了对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等。

(三)利用课外活动时间对幼儿进行舞蹈训练,保持了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①舞蹈的艺术美生活,又高于生活,它把生活集中化、典型化,在课外

活动时间培养幼儿的观察力,让幼儿仔细观察周围的事物,发现事物的各自特征及变化,加深、丰富幼儿对事物的印象,感受不同的情感色彩,对儿童理解和表现舞蹈作品的情感非常有益。如:当孩子们看到随风飘拂的柳条,我们就启发他们这柳条多象仙女在翩翩起舞啊!那牵牛花多象小军号嘀嘀哒哒地吹啊!春雨蒙蒙地下,落进田野呼唤小草快快露出嫩芽等,让孩子们的想象力无拘无束地奔放出来,表现在舞蹈作品上,保持对舞蹈的兴趣。

②让幼儿观看电视中各类幼儿的舞蹈演出,让幼儿参观大型的文艺活动,接受艺术熏陶,让他们从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对舞蹈的兴趣和爱好。

(四)家园配合,共同培养对舞蹈活动的兴趣

1.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对幼儿学习舞蹈的态度以及兴趣爱好程度,以使有针对性地对进行舞蹈教学活动。

《舞蹈教学实验研究》问卷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

通过此问卷收集有关数据,了解对幼儿学习舞蹈活动所持的态度,以便有针对性的对开展舞蹈活动。

调查对象:

小二班及其36人

调查方法和内容:

本调查的问卷法进行,主要是对学习舞蹈活动所持的态度。

调查结果与分析

                  数据

项目

人数

百分比

愿意孩子在舞蹈方面有所表现

29人

80.5%

常给孩子买一些舞蹈方面的音像制品

28人

77.7%

经常与孩子一起进行舞蹈活动

11人

30.6%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家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支持力度,从调查问卷上数据可以看出,有80.5%的家长愿意孩子在舞蹈方面有所表现、发展;有77.7%的为提供一些舞蹈方面的音像制品;有30.6%的能和孩子一起进行舞蹈

活动,剩下的这部分家长没和幼儿进行舞蹈活动,都提出了不是不愿意和幼儿舞蹈,而是自身没有这方面的基础,希望经常组织舞蹈。

2.加强家园联系向家长宣传舞蹈教育方面的知识、动向,并向提供有关舞蹈方面的理论知识,提高对舞蹈活动的认识。

3.让广大消除了对舞蹈不正确的认识、态度和方式,让明白,组织幼儿参加适宜的舞蹈训练,不仅可以促进其骨骼、肌肉、心脏和呼吸器官的健康发展,而且有利于神经系统、消化系统等生理机能的发展,有益于幼儿发展对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等。

4.在日常生活中也要经常给幼儿创造学习舞蹈的机会,陶冶幼儿性情和品格,培养的自信心。

五、实验结果分析:

       


在幼儿进行舞蹈训练的活动中,我们每年针对幼儿学习舞蹈的情况,对舞蹈兴趣、自我感觉、模仿能力、创造能力、发展力进行了测查。先制订了测试标准:

兴趣方面:

好:喜欢参加舞蹈活动,对舞蹈

活动灌注极大热情、感兴趣、完全沉浸在舞蹈活动中。

中:欣然从命,愉快从事舞蹈活动,在活动中会流露出愉快之情。

差:在舞蹈活动中迟疑不前,活动中企图离开或张望别人做什么。

自我感觉方面:

好:认为自己很成功,主动跳舞给别人看,并讲解自己舞蹈内容。

中:对自己的舞蹈动作感觉满意,但不主动跳舞给别人看,听到别人称赞感到愉快。

差:认为自己舞姿不优美,甚至感到沮丧,对教的动作不关心,甚至不愿意动。

模仿能力:

好:动作模仿能力强,模仿动作连贯、迅速、准确。

中:模仿舞蹈动作一般,欠准确,在模仿过程中动作有时出错。

差:在舞蹈模仿活动中,基本不能模仿。

创造能力:

好:能别出心裁的构思一些动作,创编舞蹈能力强。

中:偶尔能想出一些舞蹈及其造型。

差:只能按照教的动作进行舞蹈动作。

专注力:

好:能较长时间进行舞蹈

活动,不受外界影响。

中:能在一定时间内进行舞蹈活动,中途偶尔开小差。

差:不能把舞蹈活动进行完,中途就不愿意活动。

表一:

小二班舞蹈活动情况表

        等级

项目

兴    趣

19.5%

50%

30.5%

自我感觉

16.6%

23%

60.4%

模仿能力

8%

36%

55%

创造能力

5.5%

14%

80.5%

 

14%

25%

61%

 

表二:

中二班舞蹈活动情况表

        等级

项目

兴    趣

33.3%

55.6%

11.1%

自我感觉

22.2%

41.6%

36.2%

模仿能力

25%

50%

25%

       


创造能力

22.2%

27.8%

50%

 

25%

41.6%

33.4%

表三:

大二班舞蹈活动情况表

        等级

项目

兴    趣

83.3%

11.1%

5.6%

自我感觉

72.2%

16.7%

11.1%

模仿能力

77.8%

13.9%

8.3%

创造能力

66.7%

22.2%

11.1%

 

80.5%

13.9%

5.6%

表四:

活动情况对比表

      内容

时间

兴趣高

自  我

感觉好

模  仿

能力强

创  造

能力强

专注力强

实验前

19.5%

16.6%

8%

5.5%

14%

实验中

33.3%

22.2%

25%

22.2%

25%

实验后

83.3%

       


72.2%

71.8%

66.7%

80.5%

从实验前后的结果表明,通过对舞蹈活动地开展对激发

幼儿对舞蹈活动的兴趣,自我感觉、提高幼儿的模仿能力、创造力、专注力都有显著效果。我班幼儿实验前对舞蹈活动兴趣高的仅为19.5%,实验后则为83.3%;实验前自我感觉好的仅为16.6%,实验由则为72.2%;实验前幼儿的模仿能力强的仅为8%,而实验后则为77.8%;实验创造能力强的仅为5.5%,实验后则为66.7%;实验前专注力强的仅为14%,而实验后则为80.5%。

六、结论:

实验证明:

(一)幼儿舞蹈可以发展幼儿身体运动的机能。经常参加生动活泼的舞蹈和活动,可以增长他们的体力,促进幼儿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发展动作的协调性和节奏感。

(二)幼儿舞蹈可以陶冶的性格和品德

一个人的性格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开展良好的舞蹈,使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通过身体动作去感受形象,通过表情、动作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易使幼儿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因此,幼儿舞蹈也是形成良好性格的重要工具。

(三)

幼儿舞蹈可发展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在舞蹈教学中,激发和维持幼儿注意的动机,引导注意的方向,提高注意集中的水平,用充满活力的,姿势多变的体态面对幼儿,用亲切、愉快、有幽默感和鼓励性的目光直视幼儿,用速度、力度变化丰富具强调语义和情感的语言向幼儿说话,培养的观察力、注意力、思维能力、记忆力。

开展园舞蹈活动,有利于培养幼儿对舞蹈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智力,以及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品质,与此同时还可以满足幼儿想象、联想和创造性表现,交流合作的需要,是促进体、智、德、美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有力手段。

通过二年我们不断的借鉴、摸索实践,我们还出了适合园舞蹈特点的一套教学方法。

1.我们根据幼儿的不同年龄层次和生理特点,设计不同的有趣的形体训练形式。如:小班幼儿年龄最小,自控力差,小肌肉不发达,弹性小,容易疲劳。在教学中,我们就尽量采用简单自然的动作,以律动、游戏为主,歌表演为辅。通过节奏鲜明、形成活跃的律动,生动有趣的游戏,简短的小歌舞引起幼儿舞蹈的兴趣,培养基本上能做到按节奏做规律的动作;对中班

幼儿,我们则在教学中增加了地面训练,舞蹈小组合、集体舞,使幼儿基本能按音乐的性质和节拍的变化做到有表情、整齐地开始和变换动作,进一步训练幼儿的节奏感及身体的韵律感;而对大班幼儿,我们在训练中除了以歌表演,舞蹈结合为主外,还加强基本动作和地面训练以及适量的舞蹈身段练习,通过训练,使幼儿在进一步理解和感受的基础到有表情的舞蹈。动作要求协调,增强幼儿的灵敏和跳跃能力,使身体更挺拔、舞姿更优美。

2.结合幼儿园教学纲要,注意从幼儿实际出发,选择符合幼儿特点、内容丰富,表现形式生动,有教育意义的教材,使幼儿通过训练,不仅促使了骨骼、肌肉、心脏及呼吸器官机能的发育成熟,同时还教会了幼儿感官美、表现美、发展了观察力、记忆力、思维想象力,进一步陶冶了的性情,配合本园的教学活动,促使幼儿体、智、德、美全面发展。如模仿生活、游戏中的动作:洗手绢、骑马、开汽车、兔跳、鱼游、小鸡小鸭等,使幼儿感到亲切、自然、有趣。又如吹泡泡、找朋友、摇呀摇、小海军、葡萄丰收等小歌舞,不但能训练灵活的身段,优美的舞姿,更使他们懂得得从小要做团结、礼貌、爱劳动、爱祖国的好孩子。

3.在让幼儿接受一系列舞蹈训练的同时,我们发现其实创设更多的表演机会,是使幼儿的舞蹈学习发生变化的根本。幼儿对基本动作的掌握,对的感受,对舞蹈的兴趣及的表现力得到了融合,以至提高,所以,我们排练了《亲亲美人鱼》、《种太阳》、《我和星星去跳舞》、《快乐天使》等舞蹈,让

在舞台上表演,展示自己的风彩。

通过对进行有目的,有地舞蹈训练,教会了幼儿一些唱歌、舞蹈的粗线知识和技能。培养了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了幼儿对的感受力、记忆力、想象力和表现能力等,陶冶了幼儿性情和品格,培养了幼儿的自信心,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训练方法及内容,实验结果表明《幼儿舞蹈教学实验研究》这一实验方案是完全可行的,所选择的内容、方法、采取的措施是合理的、的、有效的,完全可以接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舞蹈教学实验研究》教改实验组

二oo四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