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海荡舟手机网

主页 > 实用文摘 > 教育文摘_10 > > 详细内容

细说“初入园问题宝宝”_家园共育

    我们听过许多忧心忡忡的的疑问:

 “是不是每一个孩子初入园的时候,都像我家宝宝一样惹麻烦?”

 “是怎样我的‘问题宝宝’的,说实话,我有点不放心!”

 “宝宝回家以后,我们该怎么做,才能配合解决宝宝的初入园焦虑?”

 “初入园焦虑”很普遍

 见过很多初入幼儿园时不太适应的孩子,当时愁眉不展,但一段时间以后,这些孩子大多破涕为笑,开朗活泼起来,像快乐的小鱼儿尽情地在园集体生活的海洋中嬉戏!

 说实话,对初入园的孩子而言,园是一个非常陌生的环境,孩子心理上难免会有起伏、跌宕,孩子一生中最大的“分离焦虑”往往就是这时产生的。

 孩子年龄太小,是他们不能很快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症结所在。3岁左右的孩子对亲近的家人、熟悉的环境有很强的依赖。上了园,意味着他们平生第一次要从父母身边、从温暖的家里离开,这时,孩子的内心是焦虑的、彷徨的、胆怯的。

 "初入园问题宝宝"之大哭大闹型

 症状:

 小明是一个体弱多病的男孩,初入园三天以来,他一直大哭大闹,还闹绝食,不停地喊着从小领养他的保姆的名字。上前抚慰他时,他就用踢、推等攻击性行为发泄不满。妈妈来接他时,他紧紧地抱着妈妈不放,边哭边喊:“妈妈不要走,我不要上园!”

 丽丽是一个娇弱的女孩,她是妈妈亲历亲为带大的,一天也没有离开过妈妈。入园以后,她哭闹得比谁都厉害。

 对策:

 1、 做陪伴游戏

 对大哭大闹还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建议不管在他吃饭、睡觉的时候,还是他哭着要保姆的时候,教师都不妨采用“做游戏”的方式来转换他的注意点,在游戏过程中,孩子会和教师亲近起来了,这有助于消除孩子对的恐惧和陌生感。当三四个星期以后,孩子着急的时候,不再喊保姆的名字,而是脱口而出喊,这时,他的攻击性行为也就自然而然地消失了。

 2、 扮演妈妈

 对特别依赖妈妈的孩子,不妨有意识地扮演妈妈的角色:每天都到校门口接孩子,用妈妈平日常说的话迎接他;让孩子直接称呼老师“妈妈”,老师也可称呼他“宝贝”,让孩子感觉一切如常,好像在妈妈身边一样;可时常像妈妈一样抱他、亲他,用触觉上的温情消除孩子与妈妈分离的恐惧、焦虑和不安。

 “初入园问题宝宝”之孤僻沉默型

 症状:

 从早上来园到下午爸爸妈妈来接她,小芸没有和、小朋友说一句话。她以前上过其他幼儿园,就是以这种无声的抵抗“战胜”了妈妈,迫使妈妈许诺不再送她去园的。

 小乖是插班生,之前也上过其他幼儿园,但一直不开心、不适应,不得不办理了退园手续。到园来的第一天,小乖的眼睛一直红红的,眼泪时不时地要往下掉,显得很孤僻。她喜欢独处、不愿意和小朋友一起活动;不愿意睡午觉,要求把自己的小床和小朋友的分开,搬到另一个房间去;小朋友主动找她玩,她也“坚决”拒绝和小朋友亲近,独自一人躲起来哭。

 对策:

 1、 主动聊天。

 可从孩子的兴趣入手,每天都主动找这类孤僻沉默的孩子聊天。

 2、 帮助孩子找一个性格开朗的小伙伴。

 3、 立刻表扬。

 在集体活动中,发现这类孩子的点滴愉快情绪,应该立刻在大家面前表扬、鼓励她,让她感受集体生活的快乐,并表达出来。

 4、 单独游戏。

 对于不愿意和小朋友做游戏的孩子,老师不妨把自己转换成孩子的角色,单独和他做游戏,激发他和别人共同游戏的兴趣。然后再慢慢离开,换上其他小伙伴和他继续做游戏,让他感受和同龄孩子游戏的快乐,促使他主动寻找小伙伴,渐渐摆脱孤僻,有自己的好朋友。

 “初入园问题宝宝”之特殊嗜好型

 症状:

 小龙年龄和其他孩子差不多,却有一个很“幼稚”的习惯:迟迟不能断奶,时时刻刻必须含着奶瓶,游戏、学习、睡觉ˇˇ他没一刻离得开奶瓶。小龙为了给他断奶花了很大的功夫,甚至把他托付给了专职保姆领养,但都没有效果。

 路路是个大个子男孩,每天都带着橙汁来园——他家里人把他宠成了什么水都不喝、什么饮料都不沾,只喝橙汁的特殊嗜好。

 对策:

 1、 一步一步“戒断奶瓶”。

 对断不了奶的孩子,老师可每天减少他的牛奶量,逐渐过渡到晚上不用奶瓶,但由老师抱着入睡,再逐天减少抱着入睡的时间,最后过渡到让孩子安心地睡在自己的小床上。

 2、让孩子孩子

 对于只喝橙汁不喝水的孩子,可让他每天亲眼看一看小朋友在体育锻炼后是怎样开心、主动地喝水的;让他亲耳听一听小朋友诉说喝完水的凉爽感觉、水对人体的好处。渐渐地,孩子就会跟着其他小朋友尝试喝水了。

 希望这样做

 入园前

 1、 每天抽空让孩子和左邻右舍年龄相近的孩子多相处相处,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将来上园时,可以和自己的好朋友一起上学,这样就不会感到孤独无助了;

 2、 养成和园相适应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定时定量进餐,中午睡午觉;

 3、 常带孩子到户外运动、游戏,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

 4、 训练孩子自己上厕所,让孩子学会照顾自己,增加自信;

 5、 培养孩子看书的兴趣,给孩子看一些简单的图卡、画片。

 如果孩子能在入园前习惯规律的生活,养成良好的习惯,就一定能较快地适应园中的集体生活,大大减轻“初入园焦虑”。

 入园后

 1、 孩子大哭大闹时,逗留时间不易过长,应听从的劝告及早离开。

 2、 家长不宜当着孩子的面,告诉孩子的缺点,如孤僻、沉默等,要记得顾及孩子的感受。

 3、 如果孩子的不良嗜好已经在园中改正了,回家后,还应配合巩固。

 4、 希望能常和老师沟通,按照的指导、要求进行配合家教,保持家园的一致性。

 父母是孩子最佳的老师,在孩子入园前后,父母的正确引导很重要。希望父母要有恒心、耐心和信心,要相信你的孩子是最棒的,一定能在园这个小社会里拥有一片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