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_幼儿语言阅读与识字
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园指导纲要》(试行)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同伴或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多年的幼教实践使我体会到:幼儿语言能力是在运用中发展起来的,单纯的集体语言教学活动是远远不能满足幼儿语言发展的,幼儿语言能力培养的关键是创设一个使敢说、想说、喜欢说、有机会说的语言环境,所以应将目光投射到孩子的日常生活中,关注从孩子中生成的,又有利于他们的语言发展的内容, 让他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学习语言,从而获得最佳的发展效果。
一、肯定语言中的积极面,激发语言表达欲望。
案例一:区域活动时
我班的男孩子特别喜欢玩汽车,用积木搭完汽车或者手工制作好汽车后总是要跑几圈予以炫耀。“嘀嘀--”的声音让许多教师都要觉得应取消玩汽车的活动,而我班从未制止过孩子对汽车的热情,在不影响他人的前提下,每天都鼓励他们用简短的句子说说自己的杰作。“这是什么汽车?这辆汽车有什么用?汽车上该配备些什么东西?”孩子们的热情很高涨,自制的汽车也越来越丰富,警车、消防车、洒水车、双层公共汽车、坦克车、大吊车……应有尽有。
有时,孩子的语言行为会给人带来负影响,当负影响增多时,千万要注意调整好心态,将眼光投射到孩子语言发展的积极面。孩子是发展的,他们使语言的发展顺应自身的发展系统,也就是说,孩子的语言发展是建立在他们对语言的理解上,所以,成人的信任、理解、接受的态度,可以使孩子交流的愿望自然地增长。把握孩子的语言兴趣,促使其语言的发展与丰富。
二、增加幼儿自由活动时间,鼓励自由交流。案例一:自由
活动时 有三、五个孩子在走廊的角落里窃窃私语。看到我走近,他们立即停止交谈,而当我视而不见地走过,他们又兴奋的交谈起来。原来,他们在玩“老师与学生”的游戏,锐锐小朋友个儿高当老师,其余几个小朋友个子矮矮的当学生。瞧,老师和学生正在“上课”呢!只听到说:“一二三。”齐声道:“坐坐好”、“小眼睛”、“看”…… 爱说,是幼儿的天性。我们在幼儿一日活动中要增强幼儿的意愿活动,每天都给幼儿一点聊天的时间,让幼儿与幼儿互相交流,在自由自在的闲谈中促进的口语。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言语表现是非常有趣而丰富的,在不受成人的干扰下,他们有着自己的言语交往方式,从上述这一事例中可以看到,孩子的语言表现本身是无好坏之分的,应看到、听到他们的语言表现。如:是否乐意用语言与他人交往,是否会用语言去解决问题等等,而不是单纯地以回答是否完整,是否清晰给予评价。
三、把握的语言兴趣,提高讲述语言的积极性。
案例一:智力游戏课时
以故事“小铃铛”引发的,让孩子想象:除了小铃铛,还有什么东西是圆的?孩子们说的内容真可谓丰富多彩。“眼珠是圆的”、“太阳是圆的”、“皮球是圆的”、“西瓜是圆的”、“小朋友的头是圆的”等等。
又如,让幼儿根据教师所画的颜色大胆地想象。出示红色,让孩子们想象什么东西是红色的?开展此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极大的学习积极性,都争着举手发言,幼儿的想象能力得到真正的发挥。因为,此活动贴近的生活经验。孩子们说的内容很广泛也很丰富:“红红的太阳”、“红红的草莓”、“红红的西瓜瓤”、“红红的苹果”、“红红的五星红旗”……从上述这两个事例中可以看出
要把握孩子们的语言兴趣给孩子创设自由、宽松的语言氛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当成人与幼儿就某个感兴趣的话题进行讨论时,不仅引起幼儿对说的愿望,同时也极大地丰富其语言。所以,和幼儿交谈的质与量是影响语言发展的最重要的因素。在丰富发展孩子的语言时,也应注意教师的日常积累,只有成为生活的欣赏者、者,才能更敏感于在日常生活中的需要、兴趣。才能发挥巧思、捕捉孩子们喜欢的话题,加以引导与丰富。
在一日生活中,渗透语言,是发展幼儿语言的重要途径。可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让幼儿感受语言的魅力。如:入园时,提供大量书籍,鼓励幼儿相互交流阅读;午睡前,让幼儿听故事;起床后,让幼儿讲一讲自己做的梦;进餐前,让幼儿想象描述“今天吃什么”、“我在什么地方吃过,什么味道”;散步时,让幼儿说说花草树木的变化等,久而久之,使幼儿积累大量的词汇,发展了的语言。
日常生活中既蕴含着孩子们语言发展的素材,又是培养孩子们语言发展的良好途径。让我们一起将更多的目光投射到孩子们日常生活中的语言发展吧!